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三校2025届“决胜高考,梦圆乙巳”第一次联合模拟生物...

更新时间:2024-12-20 浏览次数:1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分。
  • 1. 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 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 . 与绿茎番茄杂交 C . 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 . 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 2.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 B . 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C . 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 . 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 3.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B . 复制时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利用四种核糖核苷酸合成子链 C .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 D .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4
  • 4.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DNA的甲基化等 B . 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表型发生变化是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C . 表观遗传现象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 D . 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 5.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某研究人员分别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①35S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②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③14C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T2噬菌体在含35S、32P和14C的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取含放射性标记的T2噬菌体 B . 若第②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则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均偏高 C . 若第③组进行充分搅拌,则离心后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 D . ①、②组实验说明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 6. (2024高三上·佛山月考)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减数分裂I中期、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B . 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a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互换 C . 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1:1:2,则可能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 . 若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基因组成为AAYY,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 7.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鸡的芦花性状由位于Z染色体上基因B决定。现偶得一只非芦花变性公鸡(原先是只下过蛋的母鸡),让其与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F1中,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1∶1∶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 F1中的芦花公鸡是杂合子 B . 雏鸡至少需要一条Z染色体才能存活 C . 性反转母鸡表型改变,性染色体随之改变 D . F1中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杂交,F2中公鸡全是芦花鸡
  • 8.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细胞学说与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以下与细胞学说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学说是由罗伯特·胡克、施莱登、施旺等科学家建立的 B . 细胞学说的提出主要运用了观察、完全归纳法和推论等科学方法 C . “细胞的结构基础是各种分子”也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D . 细胞学说揭示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
  • 9.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下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生理作用,其中a、b、c、d代表小分子物质,甲、乙、丙代表大分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是纤维素或淀粉 B . d在核糖体中合成 C . 磷脂和c的元素组成相同 D . 乙经高温处理后,不能再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 10.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Y和Z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 若Y是葡萄糖,则植物细胞中的Z一定是淀粉 C . 若Z是蛋白质,则其单体Y的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 D . 若Y是核糖核苷酸,则Z只分布于细胞质中
  • 11.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下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是该系统的边界 B . 只有①⑦能形成囊泡 C . ③含有糖类、无机盐和色素等 D .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⑥中
  • 12.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认为,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是机体组织细胞不断产生自由基(一种强氧化性物质)积累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多摄入抗氧化类食物可延缓细胞衰老 B . 自由基可以引起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C . 自由基可致细胞衰老而不会引起癌变 D . 生活中应减少辐射及有害物质的摄入
  • 13.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研究者将大蒜的根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中,4h 后测定得到图所示的磷吸收速率曲线。对本实验现象作出的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磷通过转运蛋白进入大蒜根尖细胞 B . 磷吸收速率受到膜上载体数量制约 C . 磷吸收一定是主动运输 D . 磷的吸收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14.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 某小组以紫色洋葱外表皮、黑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材料

    蔗糖溶液浓度(g/mL)

    0.1

    0.2

    0.3

    0.4

    0.5

    紫色洋葱外表皮

    质壁分离时间

    ——

    184

    101

    50

    39

    清水复原时间

    ——

    46

    40

    58

    ——

    黑藻

    质壁分离时间

    ——

    ——

    231

    160

    120

    清水复原时间

    ——

    ——

    350

    172

    151

    备注: 1.“——”表示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2.质壁分离的时间记法是从滴下溶液开始到约50%的细胞出现明显质壁分离为止;清水复原的时间记法是从滴下清水开始到约50%的细胞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为止。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在失水的过程中颜色逐渐加深,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 . 滴加 0.3g/mL蔗糖溶液后的第231秒,黑藻的大多数细胞开始失水 C . 用0.5g/mL的蔗糖溶液处理后,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可能已死亡 D . 由实验结果可知,黑藻的细胞液浓度可能小于紫色洋葱外表皮
  • 15.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甲乙两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X遗传病,人群中每100人有一个甲病患者。下图为某家族的系谱图,Ⅱ3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 6与Ⅰ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11 C . 5产生同时含甲、乙两病致病基因配子的概率为1/4 D . 7和Ⅲ8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为1/24
  • 16.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若在50×的视野中均匀分布有大小一致的20个细胞,则换成100×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是10个 B . 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 . 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向应是逆时针的 D . 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增强光照,用较大的光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 17.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图①②③是基因型为Aa的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图④表示该动物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①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对应图④中的阶段。若图③中细胞为卵细胞,则其(填“不可能”或“有可能”)是图②中细胞的子细胞。
    2. (2) 图④中的DF阶段,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图④中的(填字母)阶段也会发生类似的染色体行为。
    3. (3) 由图④可以看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的
  • 18.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科学家们做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 (1) 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可观察到这些细胞具有发达的
    2. (2) 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掺入到上正在合成的蛋白质中,组织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使感光乳剂曝光,固定组织后在显微镜下便可发现细胞中含放射性的位点,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放射性标记的物质在细胞内的,并最确定蛋白质的分泌路径。
    3. (3) 细胞内的一些蛋白质被膜包裹形成囊泡,如图所示,囊泡被分成披网格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以及被膜小泡三种类型。三种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分工井井有条,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囊泡能特异性地识别目标膜,如某些囊泡能把“货物”从C转运到溶酶体D,这里的“货物”主要是

    4. (4) 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之中,这些膜泡能够精准的运输。为了确定参与膜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酵母突变体

      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的差异

      sec12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sec17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

  • 19.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磷酸丙糖转运体(TPT)能将卡尔文循环中的磷酸丙糖不断运到叶绿体外,同时会将等量磷酸运回叶绿体内。TPT的活性受光的调节,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活性最高。光合产物在叶肉细胞内转化成蔗糖后进入筛管,再转运至其他器官转化为淀粉储存或分解供能,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麦叶肉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是。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2. (2) 卡尔文循环中,C3还原成磷酸丙糖需要NADPH的参与,NADPH的具体作用是。在环境条件由较弱光照转为适宜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淀粉的合成速率,根据题目信息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3. (3) 与正常植株相比,缺乏类胡萝卜素的小麦突变体在适宜光照下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
    4. (4) 研究发现,干旱会使小麦的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导致小麦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
  • 20.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抗病大豆品种甲(抗甲)的抗病能力减弱。科研人员用EMS诱变感病大豆,获得了新的抗病品种乙(抗乙)科研人员利用甲、乙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本组合

    F1

    F2

    抗病

    易感病

    抗病

    易感

    实验一

    抗甲×易感

    16

    0

    256

    82

    实验二

    抗乙×易感

    0

    18

    111

    340

    1. (1) 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有(答出3点)。
    2. (2) 据表中数据分析,品种甲的抗病性状属于性状,品种乙的抗病性状属于性状,且品种甲和品种乙都是(纯合子/杂合子)。
    3. (3) 抗病品种乙是易感品种经诱变获得的。理论上抗病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置有3种可能情况:

      I.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与品种甲的抗性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Ⅱ.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与品种甲的抗性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点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Ⅲ.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与品种甲的抗性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上(在甲品种抗性基因相同的位点上发生突变产生另一等位基因)"。

      将品种甲和品种乙杂交得F1 , 再自交得到F2。若为情况Ⅰ,则F2中抗病和易感个体的比例是;若为情况Ⅱ,则F2中抗病和易感个体的比例是;若为情况Ⅲ,则F2中抗病和易感个体的比例是

  • 21.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中华文化五千年,酒文化源远流长。经调查研究发现,有些人喝酒不多就脸红,称作“红脸人”,其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有的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称作“白脸人”,其体内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都没有。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1) “红脸人”由于没有ALDH,饮酒后血液中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
    2. (2) “白脸人”没有ADH、ALDH两种酶,据图可推测其基因型是
    3. (3) 就上述材料而言,喝酒后是否脸红与性别有关吗?(填“有关”或“无关”),这是因为
    4. (4) 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过量饮酒者和高龄产妇生下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将增大。若21号染色体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Ddd,其父亲的基因型为DD,母亲的基因型为Dd,则该患儿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是其双亲中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次分裂中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5. (5) 为了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至少回答2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