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

更新时间:2024-10-09 浏览次数:7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六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 13. (2024·辽宁) 豌豆是常见的蔬菜。图一是豌豆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二是豌豆根尖结构示意图,图三是豌豆果实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一结构(填序号)
    2. (2) 图二⑥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属于组织。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填序号)。
    3. (3) 图三中豌豆的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将豌豆种子播种后长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填“无性”或“有性”)生殖。
    4. (4) 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豌豆植株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14. (2024·辽宁) 分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既有雄伟挺拔的崇山峻岭、一望无际的大海,又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纵横交错的河流。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特点,造就了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资料二: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那里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十分稀少。

    资料三:沙狐是沙漠里栖息的一种小型动物。沙狐白天在有多个出口的洞穴里睡觉,夜间则走出洞口寻找猎物。沙狐的大耳朵使它可以听到细微的沙沙声,便于捕食蜥蜴等动物。

    1. (1) 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 (2) 资料二体现了温度、水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填“非生物”或“生物”)因素。
    3. (3) 资料三划线部分体现了沙狐和蜥蜴之间的关系。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沙狐属于者。
  • 15. (2024·辽宁) 杏在我国分布广泛,果可食用,杏仁可入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本草纲目》中收集了数十个杏仁入药的药方。图一是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二是杏花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杏树根吸收的水可参与光合作用,图一过程中释放的气体a是。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2. (2)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以通过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3. (3) 图二结构(填序号)中的花粉落到结构③上,完成传粉。受精后,结构⑤可发育成果实。
    4. (4) 杏的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一定(适量)的、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 16. (2024·辽宁) 人体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系统功能联系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器官,A、B表示心脏的心室。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人体消化系统由和消化腺组成。营养物质主要由消化系统中的(填序号)吸收进入血液。
    2. (2) 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填序号),氧气由此处进入血液。
    3. (3) 人体内的血液由(填字母)进入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直至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网时,将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鲜红的血变为暗红的静脉血。
    4. (4) 人体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填序号)。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远少于形成的原尿,这与肾单位中的重新吸收有关。
    5. (5) 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17. (2024·辽宁) 猫的卷耳与非卷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如图是猫的卷耳与非卷耳的遗传情况。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控制猫耳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组成的。
    2. (2) 图中亲代均为非卷耳,子代中也出现了非卷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3. (3) 由图推断,显性性状是(填“卷耳”或“非卷耳”)。子代中卷耳的基因组成是。子代中出现非卷耳的概率是
    4. (4) 猫的体内有脊柱(脊椎骨),因此猫属于(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 18. (2024·辽宁) 夏天,蟋蟀像比赛似的不停鸣叫着。当凉风袭来,燥热退去,蟋蟀便安静了许多。温度会影响蟋蟀的鸣叫次数吗?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5只大小和生理状态相似的蟋蟀待用。

    步骤二: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一个容器内的温度保持在15℃,另一个容器内的温度保持在25℃,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步骤三:取1只蟋蟀,先后放入15℃、25℃的两个容器中,每次待蟋蟀适应环境后,分别记录蟋蟀一分钟的鸣叫次数。记录结束后,取出蟋蟀另放。

    将其余4只蟋蟀按步骤三重复操作。统计结果如下表:

    15℃

    25℃

    1

    91

    180

    2

    80

    169

    3

    77

    157

    4

    78

    158

    5

    89

    176

    平均值

    83

    168

    实验结束后,将蟋蟀放回适宜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本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
    2. (2) 本实验的变量是。为控制单一变量,步骤一中应选择(填“同种”或“不同种”)蟋蟀。
    3. (3)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温度会影响蟋蟀的鸣叫次数,蟋在25℃时的鸣叫次数(填“多于”或“少于”)在15℃时的鸣叫次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