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4-08-26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题目
  • 1.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所著,他是战国前期家代表人物之一。
  • 2. 《列子》中记载了不少我国古代的
  • 3.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州(         )

    担(         )     畚(         )

    妻(         )     始(         )

    (         )     穷(         )

     一(         )     东(         )

    山北之(         )

  • 4. 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 (1)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同“”,

    2. (2)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同“”,

    3. (3) 甚矣,汝之不惠。

      同“”,

    4. (4) 河曲智叟亡以应。

      同“”,

    5. (5)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同“”,

  •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1) 山北之塞(   )
    2. (2) 出入之也(   )
    3. (3) 吾与汝力平险(   )
    4. (4) 杂然相(   )
    5. (5) 曾不能毁山之一(   )
    6. (6) 何而不平(   )
    7. (7) 惧其不也(   )
  • 6.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 聚室而        不而合

    财害命     与虎

    B . 杂然相     以身

    封官愿     只州官放火

    C . 跳往之     拔苗

    爱莫能     拔刀相

    D . 汝心之     执己见

    不化     若金汤

  • 7.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8. 用《愚公移山》中的句子填空。
    1. (1) 愚公之所以下定决心移山,是因为“”。
    2. (2) 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3. (3)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4. (4) 愚公这一壮举得到家人的赞同,从“”可以看出;得到邻里赞同,从“”可以看出。
  • 9. 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1. (1) 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2. (2) 除了运用对比手法,文中也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3. (3) 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4. (4)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 文章赞扬了我国古代以愚公为代表的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 . 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 .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所以坚持移山。 D .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 , 往必遇蹇 , 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

    1. (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 (2) 《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3) 下列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一定是难以成功的。 B . 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 C . 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D . 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氏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