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 , 往必遇蹇 , 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

    1. (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 (2) 《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3) 下列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一定是难以成功的。 B . 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 C . 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D . 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氏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