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 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左宗棠 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左权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 |
图1清帝退位诏书 图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地点 | 人物 | 主要活动 |
北京 | 李大钊 | 散发《劳动宣言》,讲解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
长辛店 | 邓中夏 | 出席1000多工人参加的纪念大会并在大会上演说 |
上海 | 陈独秀 | 参加了“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并演讲了劳工问题 |
口号 | 扶清灭洋 |
主张 | 三民主义 |
理论 | 工农武装割据 |
民工 | 担架 | 大小车 | 牲畜 | 筹粮 | 挑子 | 船只 |
543万人 | 30.5万副 | 88万辆 | 76.7万头 | 48万吨 | 20.6万副 | 8500只 |
材料一 “冲击于反应”示意图
材料二 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编号 | 历史事件 |
A | |
B |
材料一 为了摆脱陷入长期作战的危险,日军把攻占武汉和广州看作结束战争的重要机会……1938年6月日方明确指出:“汉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为其势力范围的共产党军队和主要控制着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队之间的结合点,和两党合作的楔子”。所以“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
——摘编自《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
材料二 1938年7月7日开始的献金运动,于7月11日圆满结束,共捐款100万元以上,献金人数逾50万。一部分物资直接送到了前线,一部分购买了前线急需的医疗器材和药品,再分到各战区。
——摘编自陆茂清《武汉七七献金运动》
材料三 八路军办事处迁至武汉,并在武汉设立长江局,创刊《新华日报》,完善新四军建制……充分利用党的宣传动员优势,开设抗日培训班,如陶铸的汤池训练班,开设四期,共培养了300多名抗日干部……充分发动工人、农民、学生等群体,组建了大量的抗日社会团体,如“中国青年战地服务团”“汉阳兵工厂抗敌工作团”等。
——摘编自田子渝《“武汉抗战”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27年8月 | 八七会议 |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变。 |
1929年12月 | 古田会议 |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制度,提出了解决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的原则方向,使军队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
1935年1月 | 遵义会议 |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945年4月 | 中共七大 | 通过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方针。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
1949年3月 | 七届二中全会全 | 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字数至少1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