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
-
-
3.
(2023八上·余江期中)
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4.
(2023八上·余江期中)
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小郑,“逐渐变强”是指声音特性中的
。细心的小郑发现,闹钟响时桌面上的饼屑跳动起来了,这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
-
5.
(2023八上·余江期中)
某次航展会上展示了飞机的特技飞行表演,9架表演机以相同的速度保持如图所示队形飞行。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从自己的头顶飞过,是以
为参照物的,以编队中某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
6.
(2023八上·余江期中)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是在
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
-
7.
(2023八上·余江期中)
我国北方的冬天,窗玻璃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窗玻璃发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的,这个过程要
热(选填“吸”或“放”)。
-
8.
(2023八上·余江期中)
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选填“小”或“大”)这个偏差属于测量中的
(选填“错误”或“误差”)。
二、选择题(共14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9-12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全部选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
A . 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 mm
B . 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 dm
C . 乒乓球的直径为10 cm
D . 课桌的高度为1.2 m
-
10.
(2023八上·余江期中)
青春期的女生声音变得尖细,而男生变得低沉,就其原因,王青同学建议可以上网查询。对于“王青同学建议可以上网查询”是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设计实验
D . 进行实验
-
A . 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B . 甲和乙响度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
C . 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D . 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
A .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 .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 . 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 . 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
13.
(2023八上·余江期中)
下表中列举几种物质的熔点根据此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 固态水银 | 金 | 铜 | 铁 | 钨 | 固态氢 |
熔点/℃ | -38 | 1064 | 1083 | 1535 | 3410 | -259 |
A . 铜球掉进铁水中不会熔化
B . 在零下265℃时,氢是固态
C . 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40℃的气温
D .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容易熔化
-
14.
(2023八上·余江期中)
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 m体考,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0~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
C . 0~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
D . 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平均速度相等
三、计算题(共22分。第15题7分,第16题7分,第17题8分)
-
15.
(2023八上·余江期中)
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50min,步长是0.5m,求:
-
-
-
-
16.
(2023八上·余江期中)
国之重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6s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下潜到1800m深处,需要1小时。(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
-
-
17.
(2023八上·余江期中)
火车沿直线朝着山崖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距山崖不远处鸣笛,经过4s后便听到了从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火车长200m,求:
-
-
-
(3)
火车行至山崖后,完全穿过山崖下的隧道用了3min,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
-
-
(2)
如图乙所示小车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2s,
cm,
m/s。
-
-
(4)
如图丁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由图可知,此时的气温为,当天的温差为℃。
-
-
(1)
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
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一些,便于测量时间;
-
(3)
如图所示,斜面长1.6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3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为
m/s;(保留两位小数)
-
(4)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选填“大于”或“小于”)
-
20.
(2023八上·余江期中)
小明在观察如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6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钢丝 | 粗 | 细 | 细 | |
AB间距/cm | 50 | 50 | 50 | 30 |
钩码个数 | 3 | 3 | 4 | 3 |
-
(1)
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
-
(2)
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则小明可得出结论:当相同时,弦的音调越高;
-
(3)
为了探究其余猜想,关于第4次钢丝的粗细选择,要选择____(填序号);
A . 细
B . 粗
C . 粗细均可
-
(4)
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丙中小明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4”位置,为发出“3”音符,他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
,理由是
。
-
-
(1)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
(2)
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
(3)
分析图像可知奈的熔点是℃,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
(4)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选择“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根据奈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