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9-03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 1. 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阅读中,我们会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手术台上,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刘伯承一声不吭,令沃克医生sù rán qǐ jìng。粉刷房屋时,一桶白浆,一身黑衣,刷子李pài tóu十足,令徒弟yǒu zhōng敬佩。赛马场上,合理安排,调换顺序,孙膑chū móu huà cè,受到田忌的zàn xǔ。刘伯承面对伤痛时的顽强,刷子李粉刷时的精益求精,孙膑shěn shì局势时的细察善思,都能成为激励我们成长的力量。

  • 2. 下列字音、字形和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uán) 螺丝(nǐng) 抓耳挠腮 孔指以儿曰(给……看) B . 旖旎(yí nǐ) 电铃(qiàn) 磨拳擦掌 于物无不也(陷阱) C . 鼓(1èi) 脚子(wàn) 养尊处优 昼出耘田夜绩麻(在田间除草) D . 窈窕(yǎo tiǎo) 着物(nián) 跃跃欲试 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看)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表示的年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华发莫叹已古稀,鹤颜应觉方少年。 
    ②不觉而立年已至,才叹少时岁匆流。
    ③豆蔻梢头年岁小,芙蓉瓣下见识多。 
    ④逾不惑愁容渐去,过半百泊淡方来。
    A . ③②④① B . ③①④②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③④①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学校充满信心。 B . 他的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 C .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 D . 一些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网络游戏。
  • 5.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读《祖父的园子》时,我从描写园子里的花草、虫子、鸟儿等事物的语句中,体会到“我”对于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B .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活力。 C . 《青山处处埋忠骨》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 D . 《童年的发现》一文,“我”被老师误会赶出教室时很生气,认为老师将“我”驱出教室的行为很不应该。
  • 6. 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ㅤㅤ“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个语段描写的人物是____,运用了____描写的方法和____的修辞手法。

    A . 林黛玉 外貌 比喻 B . 史湘云 外貌 拟人 C . 薛宝钗 神态 比喻 D . 观音 神态 拟人
  • 7. 联系课内外积累填空。
    1. (1) 古诗绘景。“草满池塘水满陂,浸寒漪”描绘了美丽的山村晚景;“,夜静春山空”描绘了幽静的春山夜景;“,子规声里雨如烟”描绘了朦胧的江南夏景;“三万里河东入海,”描绘了壮美的山河奇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描绘了苍凉的边塞荒景。
    2. (2) 古诗传情。“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辛勤劳作的田园情;“白日放歌须纵酒,”是听闻喜讯的归乡情;“,孤城遥望玉门关”是立志报国的边关情。
    3. (3) 古文寓理。孔指以示儿曰:“。”儿应声答曰:“。”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你来我往,真是巧妙;楚人有需盾与矛者,誉之曰:“,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于无物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人说话前后自相矛盾,令人深思。
    4. (4) 名言励志。老师常用《论语》中的“,小人喻于利”“,小人长戚戚”等名句教导我们做心胸开阔的真君子;也曾用《朱子语类》中的“人有耻,则能”,告诫我们要有羞耻之心。
二、阅读与理解(共32分)
  • 8.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利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要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

     ③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首部类书。《皇览)全书分成40多个部分,1000多卷,800多万字。【A】魏文帝曹丕热爱文字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编辑这样一部书。此书耗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④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却失传了。【B】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⑤《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终完成。全书共22877卷,汇集图书近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⑥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

    (有删改)

    1. (1) 短文第①②自然段告诉我们古人查询各类知识时所用的工具书名称,还简述了其特点,请根据短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 (2) 短文重点介绍了以下两部类书,请借助表格进行梳理和比较。

      书名

      诞生朝代

      容量

      耗时

      地位

      经过比较我发现:

      《皇览》

      曹魏年间

      我国首部类书

      《永乐大典》

      六年

    3. (3) 下面这句话被作者不小心删除了,它原本应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你能帮他选择位置并说明理由吗?
      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这句话应放在处,因为
  • 9. 长衫老者

     ①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只走到尽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倒!

     ②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跑了长长一段冤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地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③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闯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车轴辘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了也没用,整天尘土飞扬。人们气急了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的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了。就这样,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

     ④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下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多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

     ⑤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于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儿的小饭盒。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的四个大字:此路不通。他又从小饭盒里捏出几粒饭,代作糨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⑥咦,谁料到这张纸一贴出,立刻L/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便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了下来。

     ⑦胡同自此大变样了。

     ⑧它出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它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地,才给早起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

     ⑨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去做的长衫老者了……

    (有删改)

    1. (1)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反映出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态?( )
      A . 埋怨不满 B . 漠不关心 C . 幸灾乐祸 D . 伤心难过
    2. (2) 第4自然段作者细致描写老者外貌的目的是什么?( )

      ①让读者记住老者的样子。

      ②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为下文写字埋下伏笔。

      ③老者平凡的外表与下文“不同常人”的表现形成对比,突显老者的“不凡”。

      ④为了突出老者的年龄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3. (3) 作者直接运用了哪几种方法刻画长衫老者的形象?( )(多选)
      A . 外貌描写 B . 神态描写 C . 动作描写 D . 语言描写 E . 心理描写
    4. (4) 纵观全文,作者对死胡同里的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 对人们的行为无比厌恶,文字里透露着批评。 B . 既有对他们起初自私而安于现状的批评,也有对他们从善如流的肯定和赞扬。 C . 对人们的行为,作者始终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 D . 作者最开始对人们抱有一丝同情,后来对他们的改变不以为然。
    5. (5) 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 )
      A . 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给大家带来方便。 B . 胡同里的住户都是些懒于帮助别人的人。 C . 要好好学习,以便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6. (6) 第9自然段中“简单的一举”指的是什么?在文中找出来。
    7. (7) 文中写“胡同自此大变样了”,联系短文,胡同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大变样?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来。
    8. (8) 短文第①-③自然段详细描写了行人、小商小贩的表现以及胡同居民的态度,写这与刻画长衫老者的形象有什么关系?
三、习作与表达(作文30分,书写4分,共34分)
  • 10. 习作。

    ㅤㅤ在《长衫老者》一文中,冯骥才以寥寥数笔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老者的人物形象,语言简洁传神,人物特征鲜明,令我们过目不忘。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亲人、朋友、同学、老师,或者是偶遇的陌生人……请用一个典型的事例,尝试运用本学期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