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9-11 浏览次数:3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cuǐ  càn(   )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理。她如绝美的天籁(   ),拂去尘世的喧嚣;她如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甲】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芳香。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①____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 (1) 下列填入括号内的字形和加线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璀璨 lài B . 璀灿 là C . 璀璨 là D . 璀灿 lài
    2. (2)  在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和颜悦色 B . 眼花缭乱 C . 潜移默化 D . 抑扬顿挫
    3. (3)  文段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
      A . 【甲】。 B . 【甲】…… C . 【甲】, D . 【甲】;
    4. (4) 文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其中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撩动人们的心房。 B .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声。 C .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D .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撩动人们的心灵。
  • 2. (2013·曲靖)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顿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来之感。

    ②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

    ③亭前的树上,雪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

    ④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

    ⑤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

    A . ③②④①⑤ B . ③②④⑤① C . ⑤①②③④ D . ⑤③②④①
  • 3.  下列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家长会上,班长李烨一本正经地说:“我谨代表班委会向各位家长介绍班级管理情况,请大家耐心聆听。” B . 由于我公司工作的疏漏,导致了多收您的话费,现如数退还,我们深感遗憾。 C . 文学爱好者张筠在电话里对编辑说:“我的拙作已经发到您的邮箱里,请您指正。” D . 古堆的妈妈很唠叨,央珍劝道:“我妈妈也这样,你不用管她,就当没听见。”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 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宋】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注】①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从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途经过润州与孙巨源等人集会于多景楼。

    1. (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词开篇四个“多”字连用,既交代了聚会地点,也引出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B . 上阕前两句先叙事后抒情,后两句先抒情后叙事,借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兴致盎然。 C . “乐事回头一笑空”写苏轼与友人喝酒听歌,开心一笑,但不久后“乐事”便会空无所有。 D . “斜照江天一抹红”一语双关,既描绘残霞晚照的美景,也形容琵琶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神态。
    2. (2)  词人说自己“多情多感”,请概括本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家语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 , 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损:退步,消减。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⑤肆,店铺。漆:墨漆。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益()    故()    是(

    2. (2)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②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3. (3) 读完《孔子家语》之后,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 6.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雍也》中也有类似的阐述,这句话是:
    2. (2)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色彩纷呈、明暗相交的艺术手法刻画江南残冬早春景色的句子是:
    3. (3) 《诫子书》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7.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写字的老人

    邓建华

    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

    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

    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晴,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鹳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

    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字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溜一圈。

    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

    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

    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 , 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

    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

    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

    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

    ⑪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

    ⑫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

    ⑬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

    ⑭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

    ⑮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

    ⑯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围绕着“写字”展开叙写,写了老人写字、有人问“字”、老人“释字”等情节。 B . 第③段中“韵味”一词,表现了老人飘逸洒脱的字给呆滞的广场所增添的文化味道。 C . 第④段写散步人的啧啧赞叹,从侧面刻画了写字老人在广场上练字的认真、从容。 D . 小说以小见大,语言朴实,耐人寻味,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书法的思考。
    2. (2)  联系上下文,下列不属于第⑦段提到的老人的“怪脾气”的一项是(   )
      A . 路人碾压老人“作品”,他不喝止 B . 有人向老人拜师学艺,他不收 C . 书法协会请老人入会,他直接拒绝 D . 他在地上写字,却不愿在纸上写
    3. (3)  “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赏析句子。

      ①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从人物描写角度)

      ②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从修辞角度)

    5. (5)  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节目访谈】

    2019年10月7日,《一本好书》第二季回归,这是一档被称为全民阅读“试衣间”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此次回归,节目组选择了重读《红岩》《骆驼祥子》等经典作品,豆瓣网友给出了9.5分的评价。

    “去看看这本书吧”,从《一本好书》第一季开始,这样的呼吁几乎每期都会出现,像一个烙印,印在节目扉页,提醒观众这才是节目的初心所在。“全民阅读说了这么长时间,但是我们的人均年阅读量,还是非常低。好多有过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很多在校大学生,除了教材之外的阅读几乎是零,我们竟然还有这么漫长的路要走。”节目总导演关正文直言,这样的现状令他难过,“我们节目每年推荐十一本书,如果带动了观众能够读其中的两三本,那是一个特别大的进步。”

    【各抒己见】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和智慧,就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之中。只有通过与它们的对话,才能真正为我们自己所拥有。读先贤的书,我们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至于阅读的方法,我认为首先是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系统的阅读计划,每天挤出一定的阅读时间,让阅读逐步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张颐武:我有两个建议:一是“读两头”:一方面多读久经考验的经典,这些经典经过了历史的筛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要多读有价值的新书,了解当下其他人的所思所想,接触时代的前沿,这对于打开视野很有帮助。二是多读些闲书,在生活中熟悉“非功利性”的阅读,也就是阅读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不直接相关的书籍。今天的青少年基础知识并不差,各种技艺的训练也比我们当年要全面得多,但人们常常抱怨青少年的人文修养、文化视野还存在相当多的缺陷,这其实与缺乏“非功利性”阅读有关。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无论传播介质、阅读方式如何变化,有一条是不能变的,那就是读好书。所谓好书就是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含量大,叙述技巧高超的书,这些书会让人终身受益。怎样挑选好书?首先是选各类经典作品和被广泛称道的新作。其次是在版本上下功夫,一般来说,名家著译、名社出版的书更可信。另外,要处理好精读与速读的关系。有很多阅读推广人士呼吁要读整本书,其实,对于经典、对于真正的好作品,才有必要去精读,甚至要反复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而对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审美含量都不充分的作品,速读没有什么不好。

    【改革热点】

    高考所有科目阅读量都增加了。

    当前,高考正在进行重大改革,力图改变高考带来的题海战术、抑制学生可塑性等弊端,鼓励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在这轮教学改革中,阅读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这体现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例如:初中阶段加强了名著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猜读、圈点批注、对比阅读、整本书阅读、查阅作者传记资料等等,重在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高中阶段教材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材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一本好书》是档被称为全民阅读“试衣间”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深受好评。 B . 呼吁观众“去看看这本书吧”是《一本好书》的节目初心,成功实现了全民阅读。 C . 朱永新给青年的读书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读最伟大的著作,二是制定一个阅读计划。 D . 张颐武认为,阅读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直接相关的书籍,往往是“功利性”阅读。
    2. (2)  下列关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的读书建议,理解有误的是(   )
      A . 无论阅读方式怎么变,都要读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含量大,叙述技巧高超的书。 B . 读书就要读经典作品和被广泛称道的新作,这点与张颐武的观点是一致的。 C . 读好书还要注意书的版本,最好挑选名家著译、名社出版的书来阅读。 D . 对于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审美含量不充分的作品,没有必要阅读。
    3. (3) 根据上述材料,有同学总结了一些阅读方面的建议,准备在班上交流。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学习之余,我们每天要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B . 课外阅读,我们可选择先贤的书和有价值的新书,而不要读“功利性”的书。 C . 如《朝花夕拾》《西游记》这些经典著作,我们要整本书阅读,可以反复读。 D . 初中阶段的阅读,要注意学习阅读方法,如默读、圈点批注、对比阅读等。
    4. (4)  材料【改革热点】中提到“精读、略读、跳读、猜读、圈点批注、对比阅读、整本书阅读、查阅作者传记资料”等阅读方法,请结合你学过的文章或名著内容,分享你使用其中两种方法的阅读经历或做法。
四、名著阅读(10分)
  • 9.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塑造了一批正面形象,如勤劳的长妈妈、方正的寿镜吾先生、严谨的藤野先生、有情有义的无常鬼。 B . 《西游记》中孙悟空各个时期的名称是不一样的,依次是: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C . 《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一文,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千字文》,让“我”无比沮丧,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D .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曲折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反动统治者坚决反抗的精神和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理想。
  • 10.  名著让我们获得知识,也让我们收获童趣。请在《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收获的童趣。
  • 11.  活动:成长有痕——说成长故事

    有人说,成长需要自我修炼;也有人说成长需要他人相助。你的看法如何?结合下面其中一个人物的经历作简要说明。

    《朝花夕拾》中的鲁迅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五、写作(50分)
  • 12.  阅读下面情境,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续写一篇文章。

    开头:傍晚,天还没有黑,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我独自走在路上……

    结尾:这初秋的雨点,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多么清新。

    要求:①题目自拟,字数600以上,开头和结尾应抄写在作文纸上;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信息,如人名、地名、校名等;⑤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