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4高二下·新会期末)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①儿童文学取得相对独立的文学称谓与自觉,源自对“儿童”这一独立人生阶段的思维发展与心智水平的现代认知。就像文人文学从民间文学中逐渐分离并取得相对独立的文体地位一样,儿童文学以对“儿童”的发现为基础,经历了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过程。从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呼吁要“尊重儿童”,再到《不列颠百科全书》收录“儿童文学”这一条目,以儿童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儿童文学逐步获得了相对独立的文学地位,也因其服务于人类童年精神生命的成长期而具有了明确的目标读者定位、精神引领与塑造的文学功能定位。

    ②在我国,历代学者不断对儿童文学概念做出界定,从中可见一脉相承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严既澄在1921年发表《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一文,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内涵做出说明:“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儿童用的文学。它所包含的,是童谣、童话、故事、戏剧等类,能唤起儿童的兴趣和想象的东西。”这种界定虽然还不尽完备,但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③通过五四运动前后对儿童文学的反复酝酿与讨论,文学界对儿童文学的界定有了较为清晰和一致的认识,集中表现在郭沫若1922年发表的《儿童文学之管见》一文中。郭沫若首先提出,儿童文学不是“干燥辛刻的教训文字”,而是“儿童本位的文字”。儿童本位的观点,既强调了儿童文学服务于儿童,又强调了儿童对儿童文学的制约作用。这一观点,与现代儿童文学研究界所强调的儿童心理的特殊性是一致的。在此基础上,郭沫若对儿童文学概念做出了阐释:“儿童文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童话、童谣、剧曲),是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由儿童的感官以直诉于其精神堂奥(堂奥:指学问、事理精微深奥的境界。),准依儿童心理的创造力的想象与感情之艺术。”郭沫若对儿童文学的上述阐释,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文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自他以后,许多儿童文学文论及学术专著都采用和沿袭了与之大体一致的观点。

    ④一代学人对儿童文学的拓荒性倡导与建设,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本土化发展,也奠定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主动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基石。直至我国当代儿童学者浦漫汀的界定,“儿童文学,即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儿童文学以人文情怀启蒙、滋养童心、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为使命,凸显出鲜明的创作理念与准则。

    ⑤各民族独特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造就了儿童文学不同的创作理念与美学风貌。比较中西方儿童文学,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西方儿童文学不同的文学轨迹。西方儿童文学自觉期的内在动力更多地来自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又进一步将返璞归真的人类愿景寄托于儿童,将“童年”“童心”视为美的对象加以推崇,视为抵御成人世界的混沌与昏暗的光亮。因此,西方儿童文学更多选择了护卫自然态童心的原则。中国儿童文学的自觉期则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相关联,更多地肩负了引领未来一代精神成长、塑造民族人格的文化功能,呈现出更具家国意识的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

    ⑥在我国,儿童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育人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20世纪初创刊的旨在倡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步刊物《杭州白话报》(1902年上册论说卷),已推出了署名黄海锋郎的文论《儿童教育》。该文围绕“儿童教育,是成人的始基”这一中心论题,对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的相互关系做了深刻有力的论证。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始终与教育密切相关。

    ⑦郭沫若在其《儿童文学之管见》中对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做出了阐述,“文学于人性之熏陶,本有宏伟的效力”,而儿童文学“尤能于不识不知之间,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中国儿童文学内在“树人”的使命感和“育人”理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生延伸和变奏。儿童文学是对少年儿童展开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人文教育的有益途径。童话、寓言、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类文体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是开发人性真、善、美的沃壤。除了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量,还能在精神层面上提升人的文化素养,熏陶人的人文情怀。

    ⑧文学创作的人文情怀首先表现在“人的文学”观念的确立。儿童文学是儿童最早接触到的文学,又被称为“人之初的文学”。王泉根曾概括儿童文学区别于非儿童文学的最基本的美学特质:“以善为美、引人向上、导人完善。”“以善为美”正是儿童文学创作寄寓、传达的人文情怀,是成人创作者与儿童读者代际间的“人之初的文学”,具有“引人向上、导人完善”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摘编自崔昕平《向善向美开启“人之初的文学”》)

    材料二:

    在长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我的儿童观首先是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来看待。它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儿童当人看;二是把儿童当儿童看;三是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多年来,我就是遵循这样的儿童观进行创作的。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体读者的,可他的创作者又大多是成人。这就牵扯到创作者以什么为本位的问题。我以为:儿童文学创作者,必须以儿童为本位。也就是儿童文学创作者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观察、感知、描写和认识世界。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用什么来衡量呢?自然是要用儿童本位来衡量,用它所张扬的人文精神来衡量。看它是否以儿童为本位,尊重儿童的价值,维护儿童的权利,提升儿童的素质,以实现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人生目的。也可以说,它是用来衡量一切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尺度与美学标准。

    (摘编自王宜振《以儿童为本位》)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儿童文学本非独立的文学分支,后来才从文学中分离出来,具有了相对独立的文体地位。 B . 我国对儿童文学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中体现了学者们认识的一脉相承。 C . 中国儿童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着眼于育人功能,并且把家国意识的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放在首位。 D .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体读者的,其创作者要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来看待。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方儿童文学认为成人世界是混沌与昏暗的,将人类愿景寄托于儿童,护卫自然态童心,推崇“童年”“童心”。 B . 《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和《儿童文学之管见》都对儿童文学的界定做出了自己的阐述。 C . 郭沫若对儿童文学概念做出了阐释,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文学界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D . 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大多是成人,而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是儿童,这要求创作者必须去思考以什么为本位的问题。
    3. (3) 下列对材料一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儿童文学取得独立性切入,主体部分从中国儿童文学的角度阐释了其概念内涵,最后分析其价值功能。 B . 文章将中西方儿童文学在自觉期的不同内在动力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的优劣高下,使说理具有辩证意识。 C . 文中大量引用了卢梭、严既澄等人的名言,并附有人名、篇名、时间等信息,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说服力强。 D . 文末由文学创作的人文情怀推及儿童文学的人文情怀,并据此阐释了后者在成人创作者与儿童读者之间的意义。
    4. (4) 下列各项表述,不属于界定儿童文学标准的一项是(     )
      A . 要能“尊重儿童”,唤起儿童的兴趣和想象、情感。 B . 以儿童为本位,由儿童的感官以直诉于其精神堂奥。 C . 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 D . 开发人性的真、善、美,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量。
    5. (5)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分析叶圣陶1955年创作的《小小的船》的成功之处。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 2. (2024高二下·新会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

    白浪街

    贾平凹

    丹江流经竹林关,向东南而去,便进入了商南县境。一百十一里到徐家店,九十里到梳洗楼,五里到月亮湾,再一十八里拐出沿江第四个大湾川到荆紫关,淅川,内乡,均县,老河口。汪汪洋洋九百九十里水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江东荆紫关,关内关外住满河南人,江西村村相连,管道纵横,却是河南、湖北口音,惟有到了山根下一条叫白浪的小河南岸街上,才略略听到一些秦腔呢。

    这街叫白浪街,小极小极的。这里最崇尚的颜色是黑白:门窗用土漆刷黑,凝重、程亮,伊然如铁门钢窗,家里的一切家什,大到柜子、箱子,小到罐子、盆子,土漆使其光明如镜,到了正午,你一人在家,①家里四面八方都是你。街里九棵柳树,位置最中的,身腰最弯的,年龄最古老而空了心的是一棵垂柳。树下就侧卧着一块无规无则之怪石。既伤于观赏,又碍于街面,但谁也不能去动它。那简直是这条街的街徽。重大的集会,这石上是主席台,重要的布告,这石上的树身是张贴栏,就是民事纠纷、起咒发誓,也只能站在石前。

    就是这条白浪街,陕西、河南、湖北三省在这里相交,三省交结,界牌就是这一块仄石。一条街上分为三省,三省人是三省人的容貌,三省人是三省人的语言,三省人是三省人的商店。三省人在这里混居,他们都是炎黄的子孙,都是共产党的领导,但是,每一省都不愿意丢失自己的省风省俗,顽强地表现各自的特点。

    湖北人在这里人数最多,也是三省之中最富有的公民。若是有客稍稍在门口向里一张望,就热情出迎,介绍饭菜,帮拿行李,你不得不进去吃喝,似乎你不是来给他“送”钱的,倒是来享他的福的。在一张八仙桌前坐下,先喝茶,再吸烟,问起这白浪街的历史,他一边叮叮咣咣刀随案板响,一边说了三朝,道了五代。又问起这街上人家,他会说了东头李家是几口男儿口女,讲了西头刘家有几只鸡几头猪:忍不住又自夸这里男人义气,女人好看。要问起这儿特产,那更是天花乱坠,说这里的火纸,吃水烟一吹就着:说这里的瓷盘从汉口运来,光洁如玻璃片,结实得落地不碎,就是碎了,碎片儿刮汗毛比刀子还利:说这里的老鼠药特有功效,小老鼠吃了顺地倒,大老鼠吃了跳三跳,末了还是顺地倒。说的时候就拿出货来,当场推销。一顿饭毕,客饱肚满载而去,②桌面上就留下七元八元的。

    河南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人小孩没有不会水性的,每三日五日,结伙成群,背了七八个汽车内胎逆江而上,在五十里,六十里的地方去买柴买油桐籽。柴是一分钱二斤,油桐籽是四角钱一斤。收齐了,就在江边哨了干粮,喝了生水。憋足力气吹圆内胎,便扎柴排顺江漂下。一整天里,柴排上就是他们的家,丈夫坐在排头,妻子坐在排尾,孩子坐在中间。夏天里江水暴溢,大浪滔滔,那柴排可接连三个、四个,一家几口全只穿短裤,一身紫铜色的颜色,在阳光下闪亮,柴排忽上忽下,好一个气派!偶尔排撞在礁石上,将孩子弹落水中,父母并不惊慌,排依然在走,孩子眨眼间冒出水来,又跳上排。到了最平稳之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家人就仰躺排上,③看天上水纹一样的云,看地下云纹一样的水,醒悟云和水是一东西,只是一个有鸟一个有鱼而区别天和地了。月到江心,柴排靠岸,连夜去荆紫关拍卖了,柴是一斤二分,油桐籽五角一斤;三天辛苦,挣得一大把票子,酒也有了,肉也有了,过一个时期“吃饱了,喝涨了”的富豪日子。精打细算与他们无缘,钱来得快去得快,大起大落的性格使他们的生活大喜大悲。

    陕西人,固有的风格使他们永远处于一种中不溜的地位。他们是真正的安分农民,长年在土坷垃里劳作。土地包产到户后,地里的活一旦做完,油盐酱醋的零花钱来源就靠打些麻绳了。走进每一家,门道里都安有拧绳车子,婆娘们盘脚而坐,一手摇车把,一手加草,抖一抖的,车轮转得是一个虚的圆团,车轴杆的单股草绳就发疯似的肿大。再就是男子们在院子里开始合绳:十股八股单绳拉直,两边一起上劲,长绳就抖得眼花缭乱,白天里,日光在上边跳,夜晚里,月光在上边碎,然后四股合一条,如长蛇一样扔满了一地。一条绳交给国家收购站,钱是赚不了几分,但他们个个心宽体胖,又年高寿长。河南人、湖北人请教养身之道,回答是:不研究行情,夜里睡得香,心便宽:不心重赚钱;茶饭不好,却吃得及时,便自然体胖。

    一条白浪街,成为三省边街,街上有三份报纸,流传阅读,一家报上登了不正之风的罪恶,秦人骂“瞎”,楚人骂“操蛋”,豫人骂“狗球”:一家报上刊了振兴新闻,秦人说“燎”,楚人叫“美”,豫人喊“中”。只是可惜他们很少有戏看,陕西人首先搭起戏班子,湖北人也参加,河南人也参加,演秦腔,演豫剧,演汉调。条件差,一把二胡演过《血泪仇》,广告色涂脸演过《梁秋燕》,以豆腐包披肩演过《智取威虎山》,越闹越大,《于无声处》的现代戏也演,《春草闯堂》的古典戏也演。那戏台就在白浪河边,看的人山人海。那戏台两边的对联,字字斗般大小,先是以红纸贴成,后就以红漆直接在门框上书写,一边是:“丹江有船三日过五县”,一边是“白浪无波一石踏三省”,横额是“天时地利人和”。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前两段以丹江流向及沿江的地理、人文环境引入,在宏阔的视角中自然地交代了白浪街方位,与结尾呼应,并以秦腔点化了主题。 B . 文章第三段着墨于白浪街居民崇尚的颜色和街中的怪石,以点带面地介绍了白浪街风貌,描写也颇具隐喻性,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咀嚼。 C . 文章第四段承上启下,引出后文对三省人不同特点的描写。五到七段是全文主体,是写白浪街,也是写白浪人,更是写作者对生活的体察。 D . 文章结尾写三省居民虽风俗各异,但对善恶的态度相似,虽娱乐生活单调,条件简陋,但文化相融,其乐无穷,收束很自然,令人回味。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凸显家里所有家什都像镜子一样亮,形象地写出了白浪街百姓对生活的讲究和热爱。 B . 句子②以“七元八元”写出了湖北人生意的寒微,而“就”字则对这种效果起到了强调作用。 C . 句子③用水纹形容云,又用云纹形容水,描绘出水天一色的意境,表现了河南人恬然的状态。 D . 句子④用“抖”字传神地表现了婆娘们打麻绳的娴熟,而叠词的使用又增强了动作的画面感。
    3. (3) 文章最后的对联有呼应全文、画龙点睛之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文章如何将三省人“各自的特点”表现得鲜明生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4高二下·新会期末)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刘实字嘉秀,安福人。宣德五年进士,选庶吉士。自陈才薄亲老乞教职,不许。授金华府同知。金华旱,多赋,民至鬻子女偿之,实疏请得免,又赎还子女。以母丧归庐墓,三年服除,迁顺天府治中。景泰中,以荐入翰林修书。为人刚直峻峭,意所不可,达官贵人必面斥之。

    书未成,以三考满,迁南雄知府。未数月,有中官使岭外,将至,遣卒先觇供张。不办,实又不假色词。卒怒,还告。明日,从中使入驿,与诸从骑弓剑列左右。群僚庭参毕,留实诘辱之。而南雄民从驿门外望见,竞趋入翼蔽。实出,中使相视惊愕,徐问实所以得民状,欲召实之,实不往。中使去至韶,韶人言:“南雄且驿书讼朝使矣。”中使惧,急遣骑驰奏,诬实毁敕,大不敬,冀以抵罪。然实未尝先言也。既闻,逮下诏狱。实从狱中上书,言:“臣从官三十年,未尝以妻子自随,餐粗衣敝,为国家爱养小民,不忍劳费之。以是触忤天使,无所逃罪。”览书意稍解而中官交谮之瘐死狱中。

    实性廉介,不取民一钱。民有馈鹅者,实不受,民委之去,实纵鹅门外,恣其所之。将去金华时,体无完衣。寒剧,至不可忍,则贷民毳舄以行。历数里而霁,裹而之邮亭,以畀其民。公暇读书,即肩舆中手一编不辍。中夜有得,蹴童子燃灯起书。殁后,南雄人哀而祀之。

    (节选自《明史稿·刘实传》)

    材料二:

    居官不言廉,廉盖居官者分内事。孰不知廉可以服人?然中无所主,则见利易动。盍思人生贫富,固有定分,越分过取,此有所得,彼必有亏。况明有三尺,一陷贪墨,终身不可洗濯。故可饥、可寒、可杀、可戮,独不可一毫妄取。苟有一毫妄取,虽有奇才异能,终不能以善其后。故为官者当以廉为先,而能廉者必深知分定之说。

    (节选自《州县提纲·洁已》)

    【注】①供张:供给陈设。②毳舄(cuì xì):以鸟兽细毛做成的鞋子。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上览A书B意稍C解D而中官E交谮F之G竟H死狱中。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逋,文中指欠交、拖欠,与《陈情表》中“责臣逋慢”的“逋”意思不同。 B . 谢,文中指谢罪、道歉,与《苏武传》中“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的“谢”意思相同。 C . 竟,文中指最后、最终,与《项脊轩志》中“何竟默默在此”的“竟”意思不同。 D . 识,文中指做标记,与《石钟山记》中“汝识之乎”的“识”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实以才疏、亲老为由向朝廷求任教官职务,未被应允,后任职金华时为受灾百姓向朝廷上书,使当地免除赋税。 B . 刘实不愿巴结出使宦官受到羞辱,南雄百姓见此情景,争相保护刘实。宦官大为惊讶,于是向百姓询问他得民心的原因。 C . 南雄吏民上书控诉出使宦官,宦官得知消息,抢先上奏诬陷刘实,皇帝不明就里,命人逮捕刘实,将他关进诏狱。 D . 刘实勤奋好学。他闲暇时间读书,就是在轿子中也看书不止,半夜有了心得体会也要命人点灯,起床记下。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人刚直峻峭,意所不可,达官贵人必面斥之。

      ②苟有一毫妄取,虽有奇才异能,终不能以善其后。

    5. (5) 为官者为什么要“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 4. (2024高二下·新会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过蜀道山

    张说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披林入峭蒨 , 攀磴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

    【注】①张说曾两度使蜀,本诗为初使时作。当时他年仅二十余,已以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年少得志。②峭蒨[ qiào qiàn ]:高耸挺立。指高耸挺立的山。③缅邈[ miǎn miǎo]: 久远;遥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联描绘了阳春三月,山中的百花展枝盛开,这明媚的春景正反映着诗人欢快的心情。 B . 诗的颈联描绘诗人登上半山腰后眼底展现出的一番豁然开朗的景象,为尾联的抒情作铺垫。 C . 尾联表达了山水中那高深的意趣,只有那经历险阻之人,方能体验到它邈绵无际的真精神。 D . 这首行旅诗,描写蜀道山水移步换景,在对山水的礼赞中,表现出青年张说的朝气与胸怀。
    2. (2) 本诗中间两联与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四句都描写蜀道,在描写蜀道特点和表现手法上有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 5. (2024高二下·新会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微”字有丰富的内涵,有时形容轻微、微小,如《石钟山记》中“”;有时形容语言含蓄精妙,如《屈原列传》中“”;有时表示否定的意思,如《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2. (2) 同学们到郊外游玩,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
    3. (3) 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4. (4) 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燕歌行》(并序)中的“”就是如此。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 6. (2024高二下·新会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Ⅰ

    ChatGPT是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模型,本质上是一种“生成型预训练语言转换器”。这款新产品由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基于大量数据训练,它可以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并进行交流对话。有媒体列出了“被ChatGPT取代的10大高危职位”,这种担忧并非____。在图灵测试中,ChatGPT展现出了与人类交流对话的优越水平。

    然而,即便心怀担忧,人们仍需认识到,ChatGPT等人工智能产品涌现,是社会技术革新的趋势,人工智能的未来____。对此,我们该如何看待?

    曾经,照相技术的出现,让写实画家尤其是肖像画家感受到危机。可是,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看到,肖像画依然被需要,有着不可被替代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取代”之论,源于人工智能的无限“学习”和人之惰性的反差。AI在学会“思考”,而有的人却懒得思考,他们依赖于唾手可得的便利。

    人的可靠性、同理心和想象力、创造力,这既是人工智能研发的瓶颈,也正是人的核心价值所在。我们有道德约束,有价值伦理,会因悲落泪、因喜而笑,能眼见为实、天马行空,为过去立传,为当下评说,为未来畅想。毕竟,我们是算法的领导者、AI模型的内容提供者,能够创造算法无法“算”出的价值,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关键“变量”。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变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B . 四位考上大学的同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一般。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 C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 .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清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语言表达既明快活泼又凝练文雅,不失周密。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 7. (2024高二下·新会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Ⅱ

    并不是每种植物的叶子都有变红的本事——红叶基本属于VIP,黄色的叶子才是秋天里的最普通的老百姓。____,首先得让叶绿素退位。叶子变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叶绿素的分解、消失。

    大多数叶子绿色消失后,类胡萝卜素占据上风,叶子变就显现为黄色。但有些植物含有众多花色素中最有名的花青素。花青素一般是紫红色,____,只能存在几个小时,很容易分解;不过在秋天,它们却能形成一种稳定并且不易分解,同时显现红色的新物质——“花青素苷”。当叶子绿色消退,花青素苷的颜色占据主流,叶子就会变红了。

    然而为什么一定要在秋天才会有大量花青素苷生成呢?因为在花青素摇身一变的时候,需要一项“秘密武器”——糖。花青素和糖相互作用,____。这种“变身专用糖”,只有到了秋天才能攒够数。秋天骤然降湿,又会使花青素合成速度大大增强,有时一夜之间花青素的合成会比之前好多天的总和还多。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二下·新会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科技、新生活、新思想……人们倾向于认为“新总是比旧好”。

    对这一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9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