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2024)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同步测试 第六单元 课题...

更新时间:2024-08-30 浏览次数: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九上·雷州期末)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由分子来保持 B .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所以CO2是一种酸 C .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 .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 2. (2024九下·深圳模拟) “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其微观图示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 . 该反应中有两种氧化物 C . 参加反应的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 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能产生燃料,并释放
  • 3. (2024·花溪模拟) 某气体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①炽热的焦炭;②足量的氧化铜(加热);③足量的碱石灰固体(提示:碱石灰能完全吸收)。每一步均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为纯净物。气体的分子数目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b段发生化合反应 B .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 a点气体中一定含有 , 可能含有 D . b点气体中CO和分子数目比为
  • 4. (2024·从江模拟) 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做法是
    A . 露天焚烧废弃塑料 B . 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C . 倡导“低碳”生活 D . 促进山地增绿加快生态修复
  • 5. (2024·从江模拟) 202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时强调: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下列有关垃圾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塑料吸管、厕所用纸属于可回收垃圾 B . 含汞废灯管、油漆桶属于有害垃圾 C . 烟头、旧毛巾属于其他垃圾 D . 剩菜剩饭、果皮属于厨余垃圾
  • 6. (2024九下·十堰模拟) 从物质的元素组成角度看,与臭氧、红磷、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 . 干冰 B . 氧气 C . 空气 D .
  • 7. (2024·东营) 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 . 绿色出行 B . 焚烧垃圾 C . 节约用纸 D . 随手关灯
  • 8. (2024九上·沧州期末) 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A . PM2.5与雾霾天气 B . 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C . 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 . 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 9. (2024八下·环翠期末) 下列参与“碳循环”的过程,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 . 火山喷发 B . 光合作用 C . 森林大火 D . 火力发电
  • 10. (2024八下·大庆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方案)

    A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

    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

    C

    检验硬水和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两瓶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4八下·黑龙江期末) 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和CO2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足量的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硫酸铜遇水变蓝)。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
    A . CO和CO2 B . CH4和CO2 C . CH4、 H2和 CO2 D . CH4、CO2和CO
二、填空题
  • 12. (2024九上·沧州期末)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改造世界。
    1. (1) 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两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
    2. (2) 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 . X的化学式是
    3. (3) 可用于制铅笔芯的固体单质是(填化学式)。
  • 13. (2024八下·莱州期末)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循环来实现的,请结合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自然界产生途径有(任写两点)。
    2. (2) 图中自然界的消耗途径有两种,其中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据此推断Y的化学式为;写出另一种消耗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3. (3) 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多,下列用途中同时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A .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 食品的冷藏运输 C . 碳酸型饮料 D . 二氧化碳灭火
    4. (4) 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任写一点)。
  • 14. (2024八下·芝罘期末) 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在水循环、碳循环、氧循环中,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区别。
    2. (2) 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②增加二氧化碳消耗。图中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写一条即可)。
    3. (3) 在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
    4. (4) 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CO2 , 该方法以CaO捕集CO2 , 将所得产物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高温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性。
    5. (5) 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
三、实验探究题
  • 15. (2024·常州)  如图装置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用该套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3. (3) 实验中可观察到(选填“干燥”或“湿润”)的紫色石蕊小纸花变红;澄清石灰水(填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中用含的质量分数为80%的大理石2.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该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2 , 理论上能生成的体积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6. (2024八下·莱州期末) 学习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查阅资料】酸性物质,比如稀醋酸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向盛有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为了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同学们作了大胆猜想,并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图)。

    1. (1) 请和同学们来完成下表:

      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可能是使石蕊变红

      C

      小花不变色

      ②可能是使石蕊变红

      B

      小花不变色

      猜想错误

      ③可能是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变红

      猜想正确

    2. (2) 同学们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来确定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此对比实验方案是(填上图中的实验方案序号)。生成该酸性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里加约1/3体积的水,迅速盖上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利用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可以用于(填字母)。

      A.灭火       B.生产饮料       C.光合作用       D.气体肥料

  • 17. (2024八下·牟平期末) 同学们为验证的性质设计了如图装置,塑料瓶内壁上贴的是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纸花,其中c处是干燥的纸花,b、d两处是湿润的纸花。当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时,依次观察到以下现象:d处纸花先变红,b处后变红,c处不变色。

    1. (1) b、d与c对照说明能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填“A”或“B”)。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酸

      d与b对照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

    2. (2) 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为(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两支燃着的蜡烛,低处蜡烛先熄灭,该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的某种物理性质,同时也可证明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