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9-05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2023七下·潮州期末) 默写古诗文。
    1. (1)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木兰诗》)
    2. (2) 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由己及人,想到许多听到笛声的游子,又有谁不会被唤起浓浓思乡情的句子是
    3. (3)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 (4) 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5. (5) 予谓菊,;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周敦颐《爱莲说》)
    6. (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 2. (2023七下·潮州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在地面时没人提到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mó nǐ
    2. (2)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jiào duì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他从那圆转椅转过来,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3. (3)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kē juān zá shuì,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4. (4)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 3. (2023七下·潮州期末)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现场精彩不断,主持人妙语连珠,选手们能歌善舞,台上高潮迭起 , 台下掌声雷动。 B .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C . 明天就要奔赴抗洪前线,她一晚上心绪不宁,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迷迷糊糊地酣然入梦 D . 由西方人导演并主持的纪录片《杜甫》,展示了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及其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颇受中外舆论好评。
  • 4. (2023七下·潮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水对工业的需要,就像人体对血液的需要一样,是分秒不可缺少的。 B . “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C .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D . 那些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的精神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 5. (2023七下·潮州期末)  明德中学七年级(3)班开展了以“走近文化名人—老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 (1) 任务一: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

      其实他的书法技艺也很精湛。请欣赏老舍先生1961年的书法作品《如公其界》(右图),对这幅书法作品字体及其特点的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幅作品字体属于楷书,端庄匀称,刚健有力。 B . 这幅作品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 C . 这幅作品字体属于行书,行云流水,笔画勾连。 D . 这幅作品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2. (2) 任务二:下面是老舍先生为女作家赵清阁题赠的嵌名联,如今顺序已经被打乱,请你按照对联的常识将其调整过来。

      清流 花香 笛韵 翠阁 勤著书 微添醉

      上联: 下联:

    3. (3) 任务三:读名著填表格。

      买车经历

      资金来源

      结果

      第一次

      自己拉车所得

      买了车,却被大兵抢走

      第二次

      卖骆驼及拉车攒钱

       

      第三次

        

      买了车,虎妞死后,卖车葬虎妞

    4. (4) 任务四:阅读《骆驼祥子》以后,同学们围绕人物形象展开了热烈讨论,下面是三位同学的观点。请任选其中一种说法结合作品中人物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①祥子虽好强,但也有些懦弱。

      ②虎妞虽泼辣,却也很可怜。

      ③刘四爷虽为人精明,结局却凄凉。

二、阅读(40分)
  • 6. (2023七下·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 ,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蒙以军中多务 ②往事耳 ③鲁肃过寻阳

    2. (2) 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 (3)  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不暇读书  ②莅事惟烦

    4. (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比 来 四 海 安 静 身 处 殿 堂 不 能 自 执 书 卷 使 人 读 而 听 之

    5. (5) 请结合选文说说文中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从本文看,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 7. (2023七下·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选段一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选段二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选段三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 (1) 下列表述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 . 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除。 C . 分析这篇回忆性散文要注意区分两种叙述视角,一是“成年的我”,二是“童年的我” 。 D . 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段三中画线的句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 (3) 选段三写叔祖的疏懒和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有什么作用?
  • 8. (2023七下·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或其他缘故,给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长方形的就叫长条丘,荷叶状的就叫荷叶丘。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脚的就是尖子丘。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足有五亩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⑥后来,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有次新初随口说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⑦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

    ⑧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父母的语气里自有一份难以排遣的无奈。母亲自言自语道:有什么法子呢?又没有哪个愿意来种。

    ⑨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来好好种田,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微耕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

    ⑩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家。父母望着车窗外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视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

    ⑪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看见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人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 (1) 根据时间线索,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长丰大丘与椿树塘

      家人态度

      儿时

      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

      向往、喜爱

      上世纪90年代起

      田里杂草丛生,塘里堆满淤泥

      接到新初电话时

       

      高兴、欣喜

      周末回家时

       

    2. (2) 简要赏析第④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

    3. (3) “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读着该句,此时的你一定会想到了丰收,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吟起下面选项中的哪两句,请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 )
      A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 (4) 本文标题“与稻田重逢”,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三、作文(50分)
  • 9. (2023七下·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指尖的温暖,徘徊在临行密密缝的细密针脚之上;指尖的温暖,绽放于春生夏长之时、秋收冬藏之际;指尖的温暖,流淌于潮绣、评弹、核雕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中……

    请以“指尖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不少于500字;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题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