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4-09-06 浏览次数:13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运用(21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1)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 (2) 山水可蕴哲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两句写出了时序的交替,气势宏大,将山水景象赋予哲理意味。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寓含生活的哲理。
    3. (3)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凝练生动、含蓄蕴藉,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 中 “”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表达了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的孤寂与苦闷;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情;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引用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黄金台的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4. (4) 古代文人常常将“鸟”写入诗词,以抒发情感。

      请写出此类连续两句:“。”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大型民族舞剧《醒·狮》以广东醒狮和南粤非遗项目为元素,充分展示了岭南文化及湾区精神。每一次展演,都能让观众chén zuì其中,并深深为之zhèn hàn。南拳、狮鼓、木鱼歌,让人仿佛回到了散发着古香的岭南,nài rén xún wèi。

    如今,醒狮不仅是____,____,而且是深入岭南人骨髓的____。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正焕发着青春活力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chén zuì ②zhèn hàn ③nài rén xún wèi

    2. (2)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种表演   一种艺术   一种文化 B . 一种艺术   一种表演   一种文化 C . 一种表演   一种文化   一种艺术 D . 一种艺术   一种文化   一种表演
    3. (3)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通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正焕发着青春活力。 B .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正散发着青春活力。 C . 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加入,醒狮文化正焕发着青春活力。 D .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醒狮文化正焕发着青春活力。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高是人之常情,但是造成孩子身体和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影响到身体和心理健康就得不偿失了。父母总是认为,对孩子要求高,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父母并不知道,对孩子要求完美,不容许他们犯错,有悖孩子的成长规律,必定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也会给父母造成无法挽回的悔恨。家长需要充分和孩子交流,尊重孩子,听取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既要让孩子努力学习、充实提高,也要让孩子得到放松、心情愉悦。

    材料二

    1. (1) 开完“家长期待对孩子的影响”主题家长会后,班主任刘老师准备编写一条短信发给各位家长。请根据材料一帮刘老师拟一条一句话温馨提示类短信,不超过18字。
    2. (2) 请根据材料二“全国八年级学生父母期望和积极心理状况的关系”图示,写出你的研读结论。要求:至少两条。
二、阅读(49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杂说四·马说》)

    【乙】韩愈传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 , 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虽有名马/不为苟得也 B . 不以千里也/先帝之曰能 C . 才美不外/大兄何事之晚乎 D . 之不以其道/执而临之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3. (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每 退 公 之 隙 则 相 与 谈 宴 论 文 赋 诗 如 平 昔 焉

    4. (4) 【甲】文和龚自珍《己亥杂诗》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说两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5. (5)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请你谈谈韩愈是下面的哪一种。结合【甲】【乙】文与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A.难遇伯乐的千里马 B.善识千里马的伯乐 C.两者皆是

  • 5. 学校拟开展“护革命文物,传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在湖南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留给他们母子过冬。后来,徐解秀常讲,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摘编自胡革平《讲好“半条被子”故事,凝聚追梦前行力量》)

    材料二

    近些年,红色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努力提高展陈设计水平,使陈列展示更加丰富,留住许多年轻观众。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色博物馆注重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以“物”说史,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课堂,成为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摘编自余玮《讲述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

    材料三

    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需要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广州市上线“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小程序,打开地图,革命文物分布一目了然,点击图标,还能查看文物现状照片、文物简介与讲解视频。在科技助力下,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增强了革命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

    (摘编自尹双红《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

    材料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到了重视,并得到妥善保护,但仍有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亟待保护。1936年,红十五军团在攻下下马关城后,军团长徐海东将指挥部设在下马关的南门城墙箭楼上。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未得到妥善保护的革命“家址”也是革命文物的一部分,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从合理利用的方式上看,目前有些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仅有建设基地、红色旅游、阅读红色经典等几种有限的利用方式。各地应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如红色皮影戏、红色实景演出、红色节日庆祝等方式,鼓励民众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参与,进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

    从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角度讲,革命文物与其他类型文物,以及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这不利于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深入发掘和阐释,也不利于对革命精神的弘扬。

    (摘编自田艳、李帅《革命文物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1. (1) 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 红色博物馆丰富陈列手段,优化展陈设计,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 B . “花城红图”小程序为市民了解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C . 下马关古城墙、箭楼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主要与其不可移动有关。 D . 红色旅游、红色皮影戏及红色实景演出都是对革命文物合理利用的方式。
    2. (2) 请用材料二“以‘物’说史”的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材料一中“半条被子”故事所蕴含的精神。
    3. (3)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建议。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水乡寻梦   申琳

    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

    ②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③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

    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⑤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

    ⑥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是白云悠悠,月光如水。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

    ⑦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的亲切、悠然。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⑧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

    ⑨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 (2) 第④段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有何作用?
    3. (3) 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4. (4) 为什么这么多寻常人要来水乡寻梦?请结合全文分析。
  • 7.  按要求完成题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阅读中成长,领略名著魅力。

    1. (1) 阅读名著时,发现好汉们的绰号不仅能概括人物特点,而且能让读者与之亲近不少。请完成下面表格的问题。

      内容

      人物

      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

      这是①(人物),绰号“青面兽”。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

      这是李逵,绰“②

    2. (2) 小组同学读了下面三部名著,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帖:“经典涵情,读书启智,从榜样中汲取自强不息的成长动力。”请你从下面的作品中选择一部跟帖回应,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简·爱》 C.《红星照耀中国》

      要求:(1)结合相关情节;(2)突出人物自强不息的精神;(3)体现榜样对你成长的帮助。

三、作文(50分)
  • 8.  “守常”,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管子》就曾用“故法而守常”,强调做事要按照常理、遵循规律。如今,我们也要守学习之常,守工作之常,守为人处世之常,守优秀传统文化之常,守理想信念之常……

    围绕“守常”这一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还可以说明某一现象或事理。

    要求:⑴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

    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可套作、抄袭;

    ⑶不少于5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