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全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9-10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诗歌园里共徜徉(25分)
  • 1. 走进校园诗歌节,邀请你一起参加活动。

    【甲】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suì)____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节选自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戊】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A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B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

    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选自《艾青诗选》)

    【乙】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xiōng yǒng)____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节选自艾青《我爱这土地》)

    【丙】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节选自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丁】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____;

    (节选自穆旦《我看》)

    1. (1) 读【甲】【乙】【丙】【丁】诗句,完成下列试题。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谷(suì)     永远(xiōng yǒng)

    2. (2) 给诗中加点字“冠”选择正确的读音( )
      A . guàn B . guān
    3. (3) 给诗中____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
      A . B .
    4. (4) 联系写作背景,揣摩【戊】诗的情感基调,选择一首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并说明选择理由。

      备选乐曲

      A《曙光》:音乐曲目,曲调轻盈活泼,节奏欢快。

      B《二泉映月》:二胡名曲,全曲流露的是盲艺人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思绪情感。

      选择,理由:

    5. (5)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表意更为新颖别致。请从【戊】诗中画线的AB句选择一处,加以分析。

      分析:

    6. (6) 【乙】诗和【戊】诗中的“黎明”这一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的象征意义一样吗?请联系【乙】诗中的“土地”和【戊】诗中的“灯光”这两个意象来推断分析。
    7. (7) 艾青20世纪30年代所创作的诗自成风格,评论家称之为“艾青体”。根据你阅读艾青诗歌的心得,仿照下面示例,为“艾青体”撰写词条。

      【示例】[太白体]太白体是指唐代李白的诗体。其诗以飘逸为主,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于瑰伟绚烂的色彩,把浪漫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答:[艾青体]

    8. (8) 请以“黎明”为话题,发挥想象与联想,写一首小诗。题目自拟,不少于6行。

      【构思提示】写诗前,请你先想一想下面的问题:你的眼里心里,“黎明”是啥样子的?你将借哪些“意象”与情景来描绘“黎明”?你要借“黎明”表达怎样的情感?

      题目                       

二、文旅经济齐关注(11分)
  • 2. 后疫情时代,文旅经济将如何发展?为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关心时事,老师带领同学们组成调查小组,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阅读讨论。

    【材料一】

    2019年-2023上半年旅游数据统计表

    年份

    旅游人次(亿人)

    同比增长

    旅游收入(万亿)

    同比增长

    2019

    30.8

    8.8%

    2.78

    13.5%

    2020

    11.68

    -62.0%

    0.64

    -77.0%

    2021

    18.71

    100.8%

    1.63

    157.9%

    2022

    14.55

    -22.2%

    1.17

    -28.2%

    2023

    23.84

    63.9%

    2.3

    95.9%

    数据来源:文旅部、中国旅游研究院

    【材料二】

    “后疫情时代”,文旅如何“满血复活”

    ①“后疫情时代”,出于安全、消费欲望等多种因素考量,“近程高频”休闲度假游取代“远程低频”观光游的变革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快。

    ②携程数据显示,2022年国庆期间,浙江、北京、广东等地周边户外旅行订单量同比2021年分别实现222%、100%、70%的增长。此外,飞盘、皮划艇、骑行等城市新运动玩法,在国庆期间销量同比增长425%。在复苏浪潮中,将喝到头道汤的或许还是城市周边游、乡村旅游、大休闲产业。

    ③如果能把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个性化、精准化地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甚至递到手中、喂到嘴里,就有望于变局中开新局,率先抢占时代浪潮中的文旅风口。

    ④比如,浙江近年来推出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288个覆盖全省的“文化圈”,方便群众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还有“浙里文化圈”数字应用,通过用户精准画像,让文化生活场景变得触手可及。这些都是较为成功的尝试。

    (选自2023年1月7日“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

    【材料三】

    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发展动向与建议

    “十四五”时期,我国文旅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产业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文旅产业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后疫情时代,我国文旅产业将迎来复苏曙光,产业发展也将呈现出新特征:本地游市场兴起,户外游热度高涨;数字化加速升级,运营宣传方式不断创新;产品创新日新月异,体验式消费受市场青睐;文旅融合趋势明显,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选自网易新闻)

    材料四】

    ①“寻光计划”夜集市、“逐光乐队”音乐快闪、“光影的故事”国潮皮影秀……日前,长三角(上虞)户外休闲旅游节·“今在上虞,光影覆卮”主题光影夜活动在岭南乡覆卮山景区启动,丰富多彩的夜间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来感受岭南田园风光,体验“不夜覆卮山”魅力。

    ②今年以来,我区牢牢抓住疫情后旅游消费反弹爆发机遇期,聚焦食、宿、礼、艺、集等多领域,以创意驱动提振文旅融合新消费,在新模式、新业态的助推下迎来首季全方位“开门红”。

    ③“走出去”拓市场,“请进来”激活力,这是今年我区文旅市场复苏振兴的具体实践。2023“上海·上虞周”文旅专场推介活动、长三角(上虞)户外休闲旅游节·樱花谷嘉年华、全国名校定向赛、曹娥江马拉松……一个个文旅宣推活动吸引着大家蜂拥而至之余,也有效打响了上虞在长三角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助力文旅市场强势反弹。

    (选自百观新闻)

    1. (1) 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收集的以上几则材料,其意图最有可能是( )
      A . 解释后疫情时代文旅经济现象 B . 呈现对后疫情时代文旅经济发展的看法与建议 C . 介绍后疫情时代文旅经济复苏的现状 D . 倡导后疫情时代文旅经济复苏的风气
    2. (2) 根据材料一,概括你得到的信息。
    3. (3) 结合材料和生活体验,为上虞文旅经济复苏出谋划策,请至少提出三点概括性建议。
    4. (4)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文旅复苏,班级里展开了一场辩论赛,反方持悲观态度,认为很难再回到疫情前;正方认为一切都会转好,要保持乐观态度。你支持哪一方?请结合上述材料,提炼能支持观点的两个论据。
三、贬谪文学同探究(31分)
  • 3. 下面是关于“古代贬谪文学”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积极思考探究。
    1. (1) 根据下表所列的“览物之情”,填上对应的古诗文名句。

      览物之情

      古诗文名句

      满眼萧条,令人感慨悲伤。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景抒情,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衰败冷落之景,让人惆怅伤感。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看长风破千尺浪,抒愈挫愈勇之豪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新旧交替、事物变迁中可见光明和希望。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 , 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遭贬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源中丞:姓源的御史大夫,诗人好友,此时被贬岳阳。②刘长卿:唐代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因刚直犯上,两度迁谪。③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④楚客:这里是作者自指。因夏口古属楚国境,故到此的旅人称“楚客”。⑤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⑥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1. (1) “一切景语即情语”,本诗一二两联写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所见所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背景及全诗作简要分析。
    2. (2) 本诗是写给源中丞的,尾联却写了有关贾谊的“忧”和“怜”,这有何用意?请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解。
  • 5. 析文悟乐

    武昌九曲亭记(有删节)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 , 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西山)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 , 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 , 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古时也称齐安)团练副使,苏辙亦受牵连被谪。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载酒泛流,到武昌九曲亭游玩,苏辙写此记以宽勉哥哥贬谪黄州。②子瞻:苏轼的字。③浮图:梵语,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④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 (1) 请你根据方法提示,参与推断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释义

      于江上

      内外联系法

      在人境

      睥睨终日

      饮少

      遂相与

      查阅词典法:①军队的编制单位;②建造;③经营,管理;④谋求。

      及其既

      参考成语法:学而不厌/贪得无厌

    2. (2) 请你给文中画横线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3. (3) 作者回忆“少年”时与兄长同游的情景,以下这句话集中、精炼地勾勒出“少年苏轼”的个性形象。请翻译句子,并对此句描写作简要赏析。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翻译:

      赏析:

    4. (4) 上文子瞻“有乐于是”,《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太守之乐其乐也”,请结合两文分析“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有何异同。
四、我手我心话自强(50分)
  • 6.  阅读下面材料,以“自强”为话题,任选一项任务作文。

    材料一:

    “自强不息”一词出自《周易》,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材料二:

    因为儿时的一场疾病,湖南90后女孩江梦南患上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但是她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克服种种困难,考取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坚强少女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因此入选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

    【任务一】写一篇记叙性文章写作提示:
    (1)紧扣“自强”,中心明确,价值观正确;

    ⑵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困境是什么,经历什么曲折,付出怎样的努力,结局怎样),细节真实生动,详略得当;
    (3)思路清晰,语言明白、连贯。

    任务二】写一篇议论性文章写作提示:
    ⑴围绕“自强”观点明确,议论言之有据,价值观正确;

    ⑵论证方法得当,合乎逻辑,思路清晰;

    ⑶如果写演讲稿,还要做到:心中有听众。

    要求:

    ⑴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表达你的理解和感悟;

    ⑵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

    ⑶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⑷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