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 1.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此后销数未见大的起色。直至五四运动爆发后,《新青年》在成都的销售情况才顿然改观,数量大增。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
    A .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B .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转型 C . 推动成都成为新思潮中心 D . 提供了传播新思想的契机
  • 2.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 卢沟桥事变 D . 淞沪会战的全面爆发
  • 3.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齐鹏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它(新中国)与一切爱好自由和平的民众,包括苏联以及所有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一起对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为世界和平斗争。”据此可知,新中国的成立(     )
    A .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 . 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C . 极大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D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 4.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5.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的一系列建设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戊戌变法的实行 C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 洋务运动的开展
  • 6.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1952年,中共中央文件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材料中“组织起来”指的是(     )
    A . 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八字方针”的提出并实施 C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7.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1994年,重庆大江厂进行了资产重组,各分厂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被“逼向”市场,各显其能,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江厂的经历可以用来佐证(     )
    A . “实业救国”思潮的广泛传播 B . 赎买政策的应用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行 D .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 8.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习近平曾在著作中引用古典名句:“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这彰显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 . 全面依法治国 B . 全面从严治党 C . 全面深化改革 D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9.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图片是历史的浓缩,它见证和诉说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祖国统一的实现 B . 外交事业的发展 C . 海峡两岸的交往 D . 综合国力的提高
  • 10.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从2012年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到2022年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中国航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到弹射的历史性跨越。这表明我国(     )
    A . 已成为世界海军强国 B . 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 科技强军已实现 D .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 11.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下列“中国声音”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有(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       ③“门户开放”照会       ④四项基本原则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 12.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这反映了我国(     )
    A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 .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C .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D .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
  • 13.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不断成长壮大,影响力不断加强,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选择它,人民群众信任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摘编自牟晓飞《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选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西藏于1965年成立自治区,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西藏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生产总值由1965年的3.2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20.8亿元,增长281倍。

    ——摘编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材料三:“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于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 (2) 指出材料二图中①处自治区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的主要内涵。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原因。
  • 14.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材料二: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就这种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

    ——摘编自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指出:“厦门特区不叫自由港,但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多种形式展开,建立了沿海开放城市、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其他形式的经济特区。

    ——摘编自鲁江《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理论调整》

    1.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哪一指导方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包产到户”后来形成了哪一制度?简述这种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1984年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历史意义。
  • 15. (2024九上·榆林开学考)

    实力推进发展,国力决定地位。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战成名】

    材料一: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经此一战”指的是哪场战争?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参加这场战争并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外交突破】

    材料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的经济科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加强……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很明显,已经不是中国的主要威胁,形势的变化需要中国适时改善中美关系。

    ——摘编自潘成娟《浅谈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2)材料二图中场景发生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科技腾飞】

    材料三: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到1965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一时期,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年科技成就辉煌诗篇》

                          “两弹一星”

    (3)列举一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