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 16. (2024九上·海门开学考) 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回顾历史,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

    ——摘编自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驻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向德国政府报告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

    ——王建明、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 (1) 材料一叙述的是中国抗战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与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分别占有怎样的地位?
    2. (2) 说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被害者身份。依据材料二,揭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实质。
    3. (3)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什么重大意义?
  • 17. (2024九上·海门开学考)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美国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禁运办法推广适用于一切商品。”

    材料二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两国总理……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三   1956年—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材料四   

    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美国对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
    2. (2) 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深远影响?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 (4) 材料三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哪一年?说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外交史上的地位。这一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