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封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9-27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4·益阳模拟)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 .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2. (2022九上·南海期末)  下马碑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考古学家在其距今4.1万至3.9万年的地层中,发现一处富集赤铁矿的染色区,推测为颜料加工遗存。据此推知,早期人类(  )
    A . 过着群居生活 B . 懂得审美观念 C . 使用打制石器 D . 进入农耕时代
  • 3. (2023七上·封开期中)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有打磨的石器、骨器、碳化稻谷、猪和水牛等家畜的骨头,还有陶器木制船桨和木制建筑残件等。这说明当时(     )
    A . 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 B . 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C . 牛耕技术得到了发展 D . 人们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 4. (2023七上·陆河期中) 半坡遗址的房屋有圆形,也有方形,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的一种土木结合的建筑。这种建筑( )
    A . 是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B .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C . 建有粮仓用于储存稻谷 D .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 5. (2023七上·封开期中) 进入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开启了原始农耕生活。下列反映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栽培稻谷遗存 B . 猪纹陶钵 C . 干栏式房屋 D . 人面鱼纹彩陶盆
  • 6. (2023七上·封开期中) “黄帝令伶伦作律”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与下列文物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3七上·陆河期中) 历史课本对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描述如下:“选贤与能”、“民心所向”,“其间蕴含着民主、平等的精髓。”下列制度中符合该描述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8. (2023七上·封开期中) 禹在位时,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阶级分化愈加严重,此后,夏朝还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由此可知,我国(     )
    A . 早期国家产生 B . 进入铁器时代 C . 文明开始起源 D . 出现社会动荡
  • 9. (2024九下·虎丘模拟) 青铜器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克昏夙(短时间内)有商(商朝)”的记载;《尚书》中有“吋甲子昧爽(黎明),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等语。这说明不同类型的史料(       )
    A . 能够相互印证 B . 难免自相矛盾 C . 经常难辨真假 D . 多为史学著作
  • 10. (2024七上·江陵期末)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    )
    A . 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 . 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 C . 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 . 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 11. (2023七上·封开期中) 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 . 古代中国的饮酒文化 B . 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 C . 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D . 古代青铜的纹饰演变
  • 12. (2023七上·封开期中)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据研究,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双耳所饰的云纹、青铜神树的夔龙纹等,都是当时中原青铜器常见的纹饰类型。据此可知,该时期(     )
    A . 工业的生产趋于标准化 B . 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C . 已出现跨区域文化交流 D . 中华民族源于蜀地
  • 13. (2023七上·封开期中) 商朝甲骨文亦称“甲骨卜辞”,卜辞内容以王室占卜为主,兼卜渔猎、农事。“甲骨卜辞”一般由序辞(叙述占卜的日期和人物)、命辞(记录占卜的具体事情)、占辞(记录占卜结果)、验辞(记录事后应验的情况)四部分构成。据此可知,甲骨文
    A . 具有研究商朝历史细节的史料价值 B . 真实记录了商朝先民的生活状况 C . 构造了我国成熟的汉文字书写系统 D . 推动商王室贵胄文化普及到了民间
  • 14. (2023七上·封开期中)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这里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 . 早期国家的产生 B . 礼乐制度的崩坏 C .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 中央集权的出现
  • 15. (2023七上·封开期中) 春秋时代,愈来愈多的人对“天命”产生了怀疑,“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轻天重民”的思想越来越突出。传统观念的转变反映了(   )
    A . 迷信思想被打破 B . 儒家思想广泛传播 C . 统治者实行仁政 D . 周王室地位衰落
  • 16. (2023七上·封开期中)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不能养活百官。于是有专门知识、技术的士和百工流散到民间,有的著书,有的招徒,有的讲学。这种情况的出现(       )
    A . 巩固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 .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加剧 C . 加快了铁犁牛耕的出现 D . 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
  • 17. (2023七上·封开期中)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感。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华夏族这种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诸侯纷争 B . 民族交融 C . 经济发展 D . 百家争鸣
  • 18. (2023七上·宝安期中) 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B . 南北对峙政治分裂 C . 中华文化多元交融 D . 农耕文明世界领先
  • 19. (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 “夏之时万国,殷之时三千,周初千八百,春秋时百四十……小国都被吞并,或听命于大国,大国则争为霸主,春秋时代便是如此……战国时则次国亦无以自立,大国各以存亡相搏。”这表明(    )
    A . 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繁荣 B . 统一是发展的趋势 C . 各国变法促进社会发展 D . 封建王朝更替频繁
  • 20. (2024七上·杭州期中)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写道;“对于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原因,那就是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战国授田制(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这种所谓生产力的进步应该是(    )
    A . 青铜业、手工业有所发展 B . 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 . 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D . 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 21. (2024九下·江津模拟) 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实行“名田宅”制,即国家依据民户的爵位授予田地和住宅。民众获取爵位最主要的途径是获得军功。秦国实行的“名田宅”制( )
    A . 提高了军事实力 B . 促进了民族交融 C . 削弱了中央集权 D . 保护了贵族特权
  • 22. (2023七上·封开期中) 某篇散文中盛赞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文中的“它”是指(     )
    A . 郑国渠 B . 芍陂 C . 都江堰 D . 灵渠
  • 23. (2023七上·封开期中) “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些材料都体现了(     )
    A . 法家学派的“法治”思想 B . 儒家学派的“德治”思想 C . 道家学派的“无为”思想 D . 墨家学派的“非攻”思想
  • 24. (2023七上·封开期中) 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这体现的是(   )
    A . 儒家“仁政”思想 B . 法家“法治”思想 C . 墨家“兼爱”思想 D . 道家“无为”思想
  • 25. (2024九下·东海模拟)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这主要表明秦朝( )
    A . 社会等级日趋固化 B . 监察体制正式形成 C . 郡国并行制度终结 D . 政治管理体制严密
  • 26. (2023七上·宁远期末) 任继愈先生曾说:“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这反映了(   )
    A . 汉字是传达政令的唯一途径 B . 汉字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C . 汉字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 . 汉字是我国所有民族的文字
  • 27. (2023七上·封开期中) 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田律》,其中对各级地方官勘灾、报灾等权限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对报灾的项目、时限以及奖惩予以相应规定。这反映出秦代(       )
    A . 政府主导灾害治理 B . 法律制度非常严苛 C .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 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 28. (2023七上·陆河期中) 秦朝的地租原定为十税一,另有口赋。可是后来秦的赋税征收量却增加到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农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反映出秦朝( )
    A . 赋税沉重 B . 刑罚严苛 C . 徭役繁重 D . 战争频繁
  • 29. (2023七上·陆河期中)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外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反映的史实是( )

    历史典故

    出处

    揭竿而起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A . 国人暴动  B . 长平之战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楚汉之争
  • 30. (2023七上·封开期中) 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说明刘邦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刚愎自用 B . 势力强大 C . 收揽民心 D . 善用人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33小题各14分,共40分。
  • 31. (2023七上·封开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饮茶历史悠久,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早在原始社会初期,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人们常常生嚼茶叶。随着人类懂得用火和熟食,逐渐发展为把采集的茶叶煮成羹汤来饮用。煮茶叶就像今天的煮菜汤。据记载,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晏婴经常食用的就是鲜茶叶煮成的“菜汤”。

    ——摘编自周文劲《中国饮茶方式的历史演进》

    材料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作为中国古代文明象征的“礼"首先建立在饮食的基础之上。大克鼎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沉稳坚实,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青铜纹饰的演变趋势。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对克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等,是研究西周社会制度的珍贵资料。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1、图2所示的农作物分别主要由哪些原始居民种植?
    2. (2) 依据材料二,说出中国人饮茶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说出大克鼎的研究价值。
  • 32. (2023七上·宝安期中) 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关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考古发现。

    材料二: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的记载。

    内容

    出处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材料三: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在这个古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中,有一套被称为“九鼎八簋”(如图),它们是祭祀祖先的祭器,规格很高。按照最初的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王甚至贵族也开始使用,屡屡出现僭越现象。根据文献材料,东周时期随州主要为随国据有,不见有曾国的记载。由于曾侯乙墓的发现,加上随州及其邻近的襄阳、枣阳、安陆、京山以及河南新野等地,曾多次出土曾国有铭铜器,因此有人认为这里的曾国即史籍上的随国;也有人认为曾、随是两个国家,不可等同。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摘编自《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

    1. (1) 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推测史前人类已经掌握的技能。请你仿照示例,利用材料一中的后两件文物,完成你的考证。

      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可以印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2. (2) 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材料二能认定哪些历史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国家最高权力继承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屡屡出现僭越现象”。你认为要破解“曾随之谜”,应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 33. (2023七上·封开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迨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材料三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有道是:汉祖起丰沛,西灭无道秦。

    ——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高祖死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该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1. (1) 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
    2. (2) 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3. (3) 材料三中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史实说明汉高祖“西灭无道秦”。
    4. (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与秦朝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对此你有何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