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属 | 具体品种 | 数量(枚) |
农作物种子 | 黍 | 235 |
粟 | 20 | |
水稻 | 1 | |
果核果实 | 猕猴桃 | 12 |
南酸枣 | 36 | |
柿 | 1 |
过去地主们,压迫我农民,腿难缩来腰难伸,苦情数不清来了解放军,云散天气青,共产党是救命星,保卫我农民减租退押金,反霸吐冤恨,又是镇压反革命,为民解大恨 |
材料一:早期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与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路径是相吻合的,两者之间存在地理和时空上的耦合关联性。东路与北路以文化传播为主,西路与南路以贸易交流为主。一是西路,沿古代北方陆上丝绸之路,由土耳其人将茶传播到西亚各国并通往欧洲;二是东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韩国、日本两国的遣唐使和学僧将中国的茶籽带回并繁殖开来,中国的饮茶习俗连同佛教文化在两国普及开来,逐渐形成“韩国茶礼”和“日本茶道”;三是南路,通过“蜀身毒道”的南方路上丝纲之路,茶叶连同中国的其他土特产通过贸易的形式传播到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四是北路,通过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将中国茶传往我国的内蒙古及蒙古等地。公众号:武汉乐学教育plus
——摘编自盛敏《千年脉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
材料二:自唐代茶叶传入吐蕃以后,伴随着吐蕃、回鹘全民“恃茶”,丝绸之路上必要的运输品已悄然转变为“茶”,而不再是丝绸了。至宋已然“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北宋政府推行茶马法,专设茶马司,加强对茶马互市的控制。明朝以降,朝廷强力控制茶马互市。明太祖言:“夫物有至薄而用之则重者,茶是也。始于唐而盛于宋,至宋而利博矣。前代非以此专利,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强调“巡禁私茶之出境者,朕岂为利哉,制驭夷狄,不得不然也。”历朝大臣也力挺“茶马”之策,都御使杨一清言:“且金城以西,绵延数千里,以马为科差,以茶为酬价,使远夷(为)臣民,不敢背叛。如不得茶则病且死,以是羁縻之,实贤于数万甲兵,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
——摘编自彭玉娟等《茶马古道及其对茶文化传播的交互影响探析》
材料一:“文化下乡”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艺运动的重要转折点。以此为契机,中国文艺创作逐渐摆脱了“五四”以来的“欧化语言和欧化风格”,开始向民族化、大众化方向转变。在“文化下乡”运动影响下,文艺工作者自身也经历了一场思想变革。当他们真正融入农村现实生活,以鲜活的真人真事为原型进行创作时,其作品也显露出了无限生机,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这些作品充满激情,通俗易懂,鼓舞人心,是激励根据地军民全身心投入抗战的重要精神食粮,也是农村民间文化振兴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张卫波《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研究》
材料二:抗战期间,宣传工作被认为是抗战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必须对全体同胞发起广泛的精神动员。要实现广泛的动员,“就必须要经历宣传的阶段,方得成效。假使没有做到广泛的深入的宣传工作,无疑地便不能把广大的民众唤醒起来,从而自觉的积极的来参加抗战”。这其中,文艺宣传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社会教育方式。广大的社会教育机构和组织正是依托文艺工作的有利优势,团结了一大批抗日爱国的文艺工作者和有影响的知识界、文化界名人,通过他们的口诛笔伐痛陈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同时讴歌民族英雄的伟大气节和抗日志士的英勇和正气。知识界、文艺界的引领和表率作用,使得全民广泛参与,共同奏响了同仇敌忾反对侵略的交响曲。
——摘编自徐辉《抗战大后方教育研究》
材料一: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各大洲城市人口平均增长率(单位:%)
增长率时间 地区 | 20世纪60-70年代 | 20世纪70–80年代 |
亚洲 | 3.5 | 3.6 |
非洲 | 4.9 | 5 |
拉丁美洲 | 4.2 | 3.9 |
北美洲 | 1.8 | 1.4 |
欧洲 | 1.8 | 1.5 |
大洋洲 | 2.8 | 1.6 |
1960–2011年非洲区域城市化率(单位:%)
地区 | 1960年 | 1970年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2011年 |
东非 | 7.27 | 10.28 | 14.57 | 17.58 | 20.46 | 23.3 | 23.67 |
南部非洲 | 41.96 | 43.61 | 44.54 | 48.68 | 53.73 | 58.54 | 58.99 |
北非 | 30.24 | 35.95 | 39.68 | 44.24 | 47.16 | 49.59 | 49.83 |
中非 | 17.74 | 24.86 | 28.99 | 32.4 | 36.15 | 40.94 | 41.45 |
西非 | 15.06 | 2I.27 | 27.13 | 32.96 | 38.51 | 44.31 | 44.88 |
非洲 | 18.69 | 23.62 | 27.89 | 32.01 | 35.64 | 39.33 | 39.37 |
——摘编自王枫云《非洲国家的非均衡型城市化:特征、弊端及其反思》
材料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全部城市人口中,有将近一半生活在主要的大城市,与这一状况伴随而来的,是对政府管理、治安、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挑战。1997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4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由于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薄弱,现代正规经济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除南非外,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并没有成功地建立强大的工业部门。因此,每一个非洲国家城市生活的特征是广泛的失业和不充分就业。据估计,非洲城市至少有25%的劳动力失业。
——摘编自丁金宏《当代非洲城市化的动因与困境》
材料:在中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国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海洋文化的外显 | 具体内容 |
海神形象 | 中国海神妈祖:尊贵慈祥、解危救难、和谐宽容,充满母爱的和平女神 |
名人名著名言 | “协和万邦”(《尚书》)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老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
历史上的国家行为 | 郑和七下西洋的和平之旅 |
族群行为 | 出洋华人海外谋生,安分守己,艰苦创业 |
经济行为 | 谋利思义 |
当代大国的海洋作为 | 中国倡言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
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中华海洋文化的精神”,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