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名校202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一上·武安月考) 占卜是商代统治者通过贞人(专职占卜的人)借上天以神化王权的一种手段。从已发现的卜辞来看,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非常广泛,多为贞人解释和发布;但后期的范围却大为缩小,多为商王行止的记录。这反映出(    )
    A . 商代后期政局更加稳定 B . 商王的权力在不断增强 C . 宗教祭祀活动逐渐减少 D . 神权与王权正走向分离
  • 2. (2024高一上·武安月考)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 . 开创统一格局 B . 实行郡县制 C . 废除分封制 D . 建立皇帝制度
  • 3.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   )
    A . 道家的无为而治 B . 史学的通古贯今 C . 儒家的伦理纲常 D . 理学的格物致知
  • 4. (2024高二上·增城期中)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   )
    A . 推崇儒家治国理念 B . 强化权力的制衡 C . 对改革未形成共识 D . 重视前朝的经验
  • 5.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唐宋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     )
    A . 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 B . 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 C . 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D . 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
  • 6.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可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帝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见,明初(     )
    A .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 皇权体系受到制度化的制约 C .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 7.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19世纪50年代后,各地商人争相到上海采购,逐渐形成若干帮别,其中比较大的有北京帮、东北帮、川帮等,还有来自西北、西南边远省份的规模较小的帮别。各地客帮采购贩运,推动了转批分销业务的发展,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别 B . 口岸辐射效应显著 C . 列强资本深入中国内地 D . 传统商路日趋衰落
  • 8.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 .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 .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 .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 9.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1921年8月后,中国工会组织迅速增加,至1923年全国主要的铁路、矿山以及城市、工厂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工人运动也由“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阶段”。推动当时工人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B . 国民党实行“扶助农工”政策 C . 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D . 工人阶级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 10.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红军长征后,国民政府恢复原苏区农村旧秩序时,矫正了“耕农与地主之对立”的一些弊失,规定地主占地不得超过200亩,放债年利率不得超过一分二厘。这主要反映出国民政府(    )
    A . 主动进行土地改革 B . 受到中共土地革命的冲击 C . 推行"耕者有其田" D . 贯彻了"平均地权"的政策
  • 11.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有位同学在研究抗日战争史时,看到一段史料记载:有些官兵愤怒而沉痛地说,“东北军应到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来个你死我活,怎能在周秦汉唐的故地与红军自相残杀?”史料中的“白山黑水之间”是指(     )
    A .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 . 九一八事变后的陕西地区 C . 华北事变后的中原地区 D . 七七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 12.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下图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     )

    A . 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 B . 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 D . 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
  • 13.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1978年9月,邓小平出访朝鲜回国后,指出我们需要积极学习西方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及社会管理方法体系,需要严格按照价值规律来指导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对原有的旧制度进行简单的改良。这一主张(     )
    A . 厘清了经济理论的认识误区 B . 意在彻底否定原有管理制度 C . 促进了科学技术设备的引进 D . 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 14.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这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
    A . 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 .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 .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 15.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下表是1980年和1992年我国经济发展部分数据统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时间

    农业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份额

    农业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业份额

    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份额

    农村个体工商业登记户数(单位:万户)

    农村个体工商业从业人数(单位:万)

    1980年

    68.86%

    31.14%

    6.8%

    96.1

    121.9

    1992年

    35.79%

    64.21%

    22%

    1057.35

    1727.54

    A . 改革开放进入深化阶段 B .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 . 农村经济结构明显改善 D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圆满解决
  • 16.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尽管修建时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但中国人民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世界瞩目的青藏铁路的修筑。其主要原因是
    A . 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 . 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 . 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 . 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 17.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自公元前621年《德拉古法典》公布后,雅典先后颁布了梭伦宪法、克里斯提尼宪法、阿菲埃尔特宪法、伯里克利宪法。上述宪法大体包括国家制度、国家组织形式及国家机关的产生、组成和职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获得公民权的条件和程序。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A . 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B . 法制建设推动了民主发展 C . 政府严格执法捍卫民主 D .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8. (2024高二上·柳州月考) 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       )
    A . 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B . 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 C . 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D . 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
  • 19.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1541年,一位德意志的教授在论述提高牧师薪俸的必要性时说:“以前1舍尔谷物值20到30芬尼,15个鸡蛋值3芬尼,而现在1舍尔谷物就值90一120芬尼,15个鸡蛋值17芬尼。”该教授所陈述的现象(     )
    A . 是欧洲阶级结构变化的结果 B . 有利于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 C . 源于欧洲金银开采技术的进步 D .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
  • 20.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德国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歌德曾说:“但丁伟大,但是他的背后是几个世纪的文明”。据此,歌德认为欧洲中世纪( )
    A . 并不能简单概括为“黑暗时代” B . 文学领域具有厚重的人文气息 C . 封建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发展 D . 宗教神学完全操控着舆论导向
  • 21.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下图反映了1850~1900年德国人口变化的相关状况。这可用于说明(     )

       

    A . 帝国政府实施鼓励生育政策 B . 民众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C . 工业革命导致人口压力剧增 D . 代议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 22.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早在工业革命准备时期,普鲁士政府就组织了技术委员会,颁布了《专利法》,还派遣工商局长到英国参观学习。19世纪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了《铁路法》,以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政府还直接投资修建铁路。这反映了德国工业革命(   ) 
    A . 开始了计划经济尝试 B .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 . 深受国家政权的干预 D . 完善了德国法律体系
  • 23.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X3图是1871年巴黎公社画家萨伊德的漫画《一颗奇怪的行星》。画中一轮覆盖整个地平线的巨日下面写着“3月18日”,法夫尔和梯也尔(两人均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领导人)望着这一从未预料到的景象,在惊吓中变成了僵硬的石柱。此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 . 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 . 歌颂无产阶级伟大力量 C . 揭示巴黎公社兴起的原因 D . 反思普法战争失败的教训
  • 24.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法国殖民主义者认为殖民地是母国的一部分。1912年,法国殖民者颁布《入籍法》,规定凡出生于法属西非、担任公职10年、受法语教育或服兵役获得奖励者可获得法国公民权。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 对殖民地进行文化殖民 B . 促进与殖民地文化交流 C . 将殖民地纳入世界市场 D . 鼓励殖民地向法国移民
  • 25.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20世纪初兴起的亚洲革命风暴,是继19世纪初拉丁美洲革命风暴之后的全世界历史新阶段的重大标志性事件,是第三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历史性开端。列宁把这次革命风暴称为“亚洲觉醒”。之所以被称为“亚洲觉醒”,主要是因为(    )
    A .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 B .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 社会主义国家地理范围不断扩大 D . 革命后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 26.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一战时,英国报纸评论道:“华工来到法国……不仅在各种场所出色地完成了各种类型的任务,比如在轮船和火车上从事装运和卸载工作,建筑铁路,维修公路,在石油厂和整个法国北部地区的许多补给站工作,而且他们还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修筑了数百英里的战壕。”这说明( )
    A . 华工在法国社会地位低下 B . 英国舆论对在法华工歧视 C . 华工为一战胜利作出贡献 D . 一战中大量华工献出生命
  • 27.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人和农民大都未受过正规教育,生活水平也相对低下,但是工业建设和国防科技却取得了辉煌成就。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平民都成为了教育良好、成熟老练、生活达到中等水平的城市居民,但经济建设却趋于停滞,技术更新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
    A . 未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B . 与美国争霸严重消耗了自身国力 C . 集权体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D . 改变了高积累低分配的经济方针
  • 28.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如表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   )

    地区

    国家

    主要史事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印尼

    印尼民族大起义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A . 导致了国际格局的改变 B . 斗争的性质具有差异性 C . 出现了新生的领导力量 D . 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二、材料题
  • 29.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冶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 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

    ——据(清)《永定河续志》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据《海河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 30.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东西方的“大分流”,学术界持有不同观点。

    观点一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欧洲、中国及其现代经济的发展》中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逐渐开始背离,英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则继续在集约型的农业道路上发展着。造成这种背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

    观点二王国斌和罗森塔尔合著的《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则提出,促使这两个发生经济大分流的,其实是她们的政治进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必须从中国和欧洲迥异的政治结构中去寻找。

    评述材料中关于“大分流”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