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5小题,16分
  • 1. (2023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nì)        改(chuàn)        教(huì)        责(jié) B . 首(qiào)        雨(zhòu)        娌(yóu)        然(àng) C . 红(fēi)        热(chì)        死(cù)        禁(gù) D . (miǎn)        解(pào)        不(sūn)        亮(zèng)
  • 2. (2023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萤光 落弟 鬈发 诚惶诚恐 B . 仲裁 炼制 蒙昧正襟危坐 C . 黝黑 疆绳        崎岖        仰扬顿挫 D . 私塾        泻气        初衷        合颜悦色
  • 3. (2023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 运动健儿全红婵凭借惊人的水花消失术勇夺冠军,体育馆内响起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C .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殚精竭虑 , 历时九年,终于完成这座跨海大桥的建设。 D . 长津湖这部电影的特写镜头让人眼花缭乱 , 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清晰真切。
  • 4. (2023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B .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 C . 在阅读《爱的教育》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 . 广清城际列车的开通,不仅在广州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而且在花都引发广泛讨论。
  • 5. (2023八上·广州期中)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某校举行“人无信不

    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活动一:【集“诚信”之典]请你搜集中国关于“信”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填写下表。

      名言警句

      言必信,行必果

      名人故事

      商鞅立木        

    2. (2) 活动二:【访“诚信”之人]在“寻访诚信楷模”活动中,你所在小组计划采访重庆诚信楷模程祖全先生,请根据小组成员搜集到的资料,补全下列采访提纲。

      受访人资料

      程祖全是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道下坝社区居民。2007年,看管了烈士陵园58年的父亲病逝。为践行“守好烈士陵园”的庄严承诺,38岁的程祖全接下父亲的班,义务看管烈士墓。看守陵园每月只有400多元的补助,但程祖全没有怨言,一家人靠耕种和做零工维持生活。丈夫参战妻子守墓、父亲去世儿子守墓、父母忙碌女儿守墓……“守好烈士墓”早已成为程祖全一家人共同守护的诺言。他们已共为烈士守墓70年了。2020年,程祖全被评为全国“诚信之星”。

      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了解楷模事迹

      采访对象:程祖全

      采访问题:

      1 在坚持义务守墓的过程中,你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3. (3) 活动三:【评“诚信”之事]一名路人在救助一名跌倒老人时先让老人录视频证明不是自己撞倒的,不会讹诈,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路人这种行为加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二、(1小题.8分
  • 6. (2023八上·广州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岂不罹凝寒?。(刘桢《赠丛弟》

      ②争渡,争渡,。(李清照《如梦令》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2) 某同学收集了触景生情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题目

      作者

      触景生情的句子

      批注

      《浣溪沙》        

      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眷恋怅惘

      (饮酒》

      陶渊明

      悠然自适

      《黄鹤楼》

      崔颢

      迷惘伤感

三、(5小题16分)
  • 7. (2023八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急湍甚箭,猛浪若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B . 但当涉猎,往事耳        疏条交映,有时 C . 鸟相鸣,嘤嘤成韵        知之者不如之者
    2. (2) 翻译句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奇丽山水总的特点 B . 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 C . 第三段“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树”是指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寂,无心与世俗交往的悲愁。 D . 作者认为,无论是极力追求名利的人还是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和幽美的山谷都会平息名利之心流连忘返。
  • 8. (2023八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有删改)

    【注释】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空桑:枯空的桑树洞。③翕赫:指轰动、惊动。④滂沱:原形容雨很大,这里形容酒肉多而不断。⑤斫:砍。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见空桑中有土        ②一岁余

    2. (2) 一棵李树下为什么“车骑常数千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9. (2023八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 “云生结海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8小题,30分)
  • 10. (2023八上·广州期中)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序曲短片中,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倒计时数字,从“雨水”开始,最终行至“立春”,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光流转,岁月演进,通过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确把握,中国古人创造了“二十四节气”这一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时间知识体系,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垫、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垫,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改编自网络)

    材料二:

    “雨水,和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它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渐少了,雨渐渐多了。”南京天正小学高级教师、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导师李华说。2017年开始,李华和她的同事运营“节日你好”公众号,在每一个节气和传统佳节到来之际,向学生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李华介绍,每年的“雨水”节气,大多数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位置。北半球日照时间慢慢增加,日照强度增强,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日趋活跃,和北方冷空气频繁“过招”,降雨自然也就渐渐多了起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雨水”节气后,冰雪融化,雨水增多,草木萌发,春天回到了我们身边。

    古人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一个节气为十五天,又将“五天”称为“一侯”,故一个节气就划分为三候。古人也将每一候根据期间的气候特征和物候现象进行了概括。“雨水”当然也有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李华介绍,这三候分别是说,到了“雨水”节气,河面解冻,鱼汛频繁,水獭下水捕鱼。捕到了鱼,水獭舍不得一下子吃光,而是整齐地排列在岸边,像陈列祭祀贡品一样再慢慢食用;“雨水”过后五天,大雁成群结队地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经过春雨滋润,草木抽出了嫩芽,大江南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生活在农耕社会的人们格外重视“雨水”节气,适当的降水对春耕的开展和农作物的生长起到关键作用。农人通过经验来预测“雨水”节气后的天气,形成了“冷雨水,暖惊垫”“雨水有雨百日阴”等民间谚语。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选自《新华日报》,记者于锋,有删改)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比如清明和冬至就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人们也会在清明时节举行扫墓、踏青等活动,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季节

    节气

    民 俗

    春分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天,因为阴阳平衡,鸡蛋站立的稳定性最好,就有了“竖鸡蛋”这一习俗。如今这一中国习俗已经成为“世界游戏”。

    芒种

    芒种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送花神”的仪式,同时表达感激之情。

    白露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小雪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改编自网络)

    1. (1) 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十四节气”是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时间知识体系,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B . 节气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现象的变化,是古人用来指导农事的主要历法。 C . 古人将每个节气定为十五天,每五天为一候,每一候都有其特定的气候特征和物候现象。 D . 二十四节气日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还结合民间文化,发展成人们的固定节日。
    2. (2) 有关“雨水”节气,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雨水,和小雪、大雪、惊垫等节气一样,都是用来反映降水量和降水形式的节气。 B . 雨水节气,大多数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此时冰雪消融,形成大量降水,草木萌发。 C . 农人只能通过经验来预测雨水后的天气,于是形成“雨水有雨百日阴”这一谚语。 D . 适量降水对春耕和农作物的生长起关键作用,所以农耕社会很重视“雨水”节气。
    3. (3) 小文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四个节气做了整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分这一天阴阳平衡,中国各地甚至世界都会玩起“竖鸡蛋”的游戏。 B . 芒种时民间多地会举行“送花神”的祭祀活动,极适合大家出游赏花。 C . 古人在白露时节有煎制润肺药物的习俗,因此常用收来的清露做饮料。 D . 冬至成为多地人们的一个重要节日,这天各地有吃饺子或汤圆的习俗。
    4. (4) 李华老师请你为参加冬奥会的外国友人出一期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推文,你会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呢?请结合材料谈一谈。
五、阅读下面文子,完成可题。
  • 11. (2023八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馄饨不混沌

    陈峰

    ①吆喝声掀翻了村庄的寂寞。

    ②那是在吆喝什么?是兑糖客人的吆喝吗?不像。是卖泥螺、蟹酱的吆喝吗?也不像。这口音奇奇怪怪,超出了小孩子的想象,叽里呱啦,肯定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

    ③大人在一旁说:“在吆喝着卖馄饨呢,那是温州人,说的是‘瘟话’。”大人噔一眼小孩,警告:“别靠近担子,吃了这馄饨,读书要混沌了。”

    ④远远地望见摊主坐在小凳子上,将抽屉抽出推进,忙碌着。孩子们望着,不甘心,吸一口空气解解馋,一股香气钻进鼻腔,好闻极了。这香味从何而来,谁都知道,是这摊子带来的。

    ⑤不管了,不管了,去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人混沌了。河对岸阿红的娘刚生下弟弟,要吃馄饨。阿红在馄饨摊边等待时,得意地东张西望。我迈着小步子围过去,想看个究竞。摊贩落手快得跟变戏法似的,还没等我看清楚,粉色团团已盛在碗中,清且醇吞的汤,泛着油花,撇上碧绿的葱花,映着鲜红的肉馅,阿红提着篮子,急急地回家去了。

    ⑥粉团团里面还有肉,原来这就叫馄饨,清清爽爽的馄饨哪里混沌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大人的脑瓜子里尽是些唬人的东西。

    ⑦等我上了小学三年级,村里才有了馄饨铺。上学路过时,我会站在店铺前看一会儿,只见师傅用单支筷子拨一点儿肉馅,往薄如蝉翼的馄饨皮上一抹,左手顺势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馄饨便柔顺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我呆呆地看着,心想,这师傅如果学武功,肯定是个武林高手。馄饨就是暗器,裹上铁弹,往人身上一掷,嘿嘿,谁也想不到。

    ⑧彼时大家的早餐一般是在家吃的泡饭,三分钱一张的大饼,都是偶尔才吃,更别说馄饨,要一角三分钱一碗呢。但也有例外,比如生病时可以吃。所以我暗中期盼生病,故意把衣服脱了,故意在冬天喝点凉水。

    ⑨终于,感冒虚张声势地来了,只一点点的头昏脑涨。没关系,我吞下一口热茶,装成浑无力的样子,要求父亲带我去医务室量体温。父亲终于开口:“去吃碗馄饨开开胃吧。”

    ⑩等的就是这句话啊。

    母亲在一旁反对:“吃什么馄饨啊,一点点热度,睡一觉就好了。”我缠着父亲,要他说话算话:“不是常常说君子说话,四匹马也追不回吗?”

    ⑫走到馄饨铺子,我迫不及待地跟师傅说,要一碗馄饨,声音响亮得丝亳看不出生病的样子。师傅应声“好嘞”,开始包馄饨。这次我看得真切了,左手馄饨皮,右手竹签,挑一点点肉糜,贴在馄饨皮上,几根手指一拢即合,扔一旁,如此反复。馄饨之间撒了面粉,互不搭界,相安无事。下锅,水沸,看到馄饨鲜红的馅心一面朝上浮起,便熟了。一碗汤波荡漾的小馄饨端上来,香喷喷的,用调美轻轻搅动,片片羽衣裹着一团团红色的馅,上下浮沉,星星葱花如柳眼初舒。我舀起一个吹啊吹,轻轻嘬一口,馄饨滑进嘴里,满口的汁水,柔软滑嫩,透骨鲜香。顿时,鼻塞没了,呼吸顺畅。感冒早好了,只恨还没吃够,已见碗底,汤也没影儿。⑬后来,父亲带我去县城的馄饨店,我见识了剁内馅的奇妙。师傅双手各执一把刀上下翻飞,将肉剁成肉末,再用一根圆筒状的棒槌敲打。师傅说,肉打得越久便越烂熟越膨胀,打到最后,蓬起的肉茸会起丝,用竹签一挑,馅儿便粘在馄饨皮上了。偶尔,父亲赏我一碗馄饨,我就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但又总是囫囵吞枣,想着有朝一日赚了钱,一次吃它个两三碗。

    ⑭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馄饱皮薄馅小,吃的是情趣,并不是为吃饱。用小调羹舀一舀,吹一口汤,仿佛一面湖水,翠绿的葱丝在碗中荡荡漾漾,这是生活的情调。以前哪有闲心追求情调,在求饱的年代,普通人家对馄饨望而却步。

    ⑤如今,故乡的馄饨尚在,我却再也吃不到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了。眼下的馄饨,皮厚馅多,皮是机器加工的,肉馅是绞肉机绞的,包出来的馄饨,个头硕大无比,荒腔走板成饺子。

    (16即便如此,馄饨依然深受大家喜欢。深夜,街头转角处,昏黄的灯光下,雾气袅绕,一边是馄饨摊,一边是大饼摊,馄饨配大饼。寒风中,我也混迹在食客中,搓着手,缩着脖子,等一张饼,等一碗馄饨。吃完,然后打着饱嗝儿回家,我心里暖暖的。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人说“吃了这馄饨,读书要混沌了“,是因为馄饨价贵不舍得买而哄骗孩子。 B . 作者叙述自己故意感冒骗吃馄饨的往事,符合孩子心理,语言幽默,富有情趣。 C .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了他与馄饨的故事,文章脉络清晰,情感层层递进。 D . 如今的馄饨因为与作者记忆中的馄饨的外形和味道不同而不再受作者的喜爱。
    2. (2) 结合文段,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文章的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 (4) 文章结尾两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六、(1小题,50分
  • 12. (2023八上·广州期中)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5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回顾过去的几年,成长、曲折、难忘、改变是受访青年提出的主要关键词,其他还有拼搏、思考、坚韧、收获、

    请回顾你上初中以来的生活,以“ , 我初中生活的关键词为题作文。

    要求:从材料里八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完成题目再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表,

七、附加题(8分
  • 13. (2023八上·广州期中)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作者(填写人名),是一位国著名新闻记者(填写国名)
    2. (2) 根据线索,辨别人物。

      线索:A.他曾在南开大学就读; B.他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 C.他任职黄埔军校: D.他组织大罢工: E他组织"八一”起义。

      “他”是 (填人名)

      线索:A.他是个大个子,像一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B.他口才很好,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C.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D.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

      “他”是 (填人名)

    3. (3) 《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报道的真实性,二是语言的平实性,三是态度的鲜明性。请你结合下面选段,任选一个特点简要分析。

      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