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4九下·潼关模拟) 以下3图是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插图,北京人制作石器技术比较成熟,使用不同的工具猎取动物,会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改善生存条件。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图1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2 北京人狩猎想象图                                图3 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A .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和烧骨 B . 史书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 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2. (2024七上·罗定期末) 1952年发现的半坡遗址中,先后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尖底瓶和钵等各种彩陶。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 . 已经会使用粗糙石器 B . 主要种植粟,最具特色的陶器是彩陶 C . 懂得使用天然漆 D . 主要种植水稻,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 3. (2024七上·罗定期末) 2023年04月05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举行,活动以“寻根祭祖黄帝陵勠力同心创伟业”为主题。在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 .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B . 推行了禅让制 C . 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D . 阪泉大战中胜利
  • 4. (2024七上·罗定期末) “禅让制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管理部落事务,在位的部落联盟首领会自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据此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是(     )
    A . 选举贤能 B . 任人唯亲 C . 任人唯利 D . 社会地位
  • 5. (2024七上·罗定期末) 2023年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青铜神坛、鸟足神像、骑兽顶尊人像、龟背形网格状器等近600件新发现文物集体亮相,再展灿烂的商代文明。以下佐证商代灿烂文明的是(     )

    ①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4七上·罗定期末) 1999年,在学术界的努力下,学者们成功释读了大多数二里头陶文中的刻画符号,其中绝大多数与其后的甲骨文相对应(如表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 夏朝文化的历史遗存甚为丰富 B . 二里头陶文是中国文字的源头 C . 二里头陶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D . 甲骨文是文字演化发展的结果
  • 7. (2024七上·罗定期末) 战国时期,以防旱保墒为目的的“耕—耙—耢—锄”耕作体系和熟荒耕作与休耕制等,已成为北方旱地耕作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
    A . 分封制的瓦解 B .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 . 各国变法运动的影响 D . 兴修水利
  • 8. (2023七上·相城月考) 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完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中的哪一故事让你懂得了只要发奋图强,弱国能打败强国;一个人有理想,又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
    A . 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B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C . 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 D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 9. (2024七上·罗定期末) 秦国的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对推动社会转型起根本作用的是(     )
    A .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 .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 .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10. (2024七上·罗定期末) 2023年12月19日,非洲加纳共和国第三所孔子学院成立。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以下属于孔子政治思想的是(     )

    ①有教无类②为政以德③克己复礼④顺应自然⑤仁者爱人⑥依法治国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④⑤ D . ①③⑥
  • 11. (2024九下·长武模拟) 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据此可知,这两种主张(     )
    A .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B . 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C . 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 D .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12. (2024七上·罗定期末) 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这项措施对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 . 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 . 有利于新兴地主通过军功参政 C . 便利国家政令发布和民间文化交流 D . 结束诸侯割据混战局面
  • 13. (2024七上·罗定期末) 司马迁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对此,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B . 歼灭秦军主力,于公元前207年攻占秦的都城咸阳 C . 起义失败后,反秦的浪潮逐渐平息 D . 秦朝加强基层管理,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
  • 14. (2024七上·罗定期末) 汉文帝采纳了大臣贾谊和晁错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实行以农为本政策的原因是(     )
    A . 士兵还乡务农,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 B . 废除酷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 C . 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社会安定 D . 汉文帝的简朴之风,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 15. (2024七上·罗定期末)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变相的税收政策,不过,官营垄断相比于征税而言,有一个好处就是“取民不怨”。据此可知,朝廷通过把控盐铁政策(     )
    A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 增强诸侯的经济力量 C . 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 16. (2024七上·罗定期末)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性的。”这主要强调尊崇儒术有利于(     )
    A . 巩固大一统国家 B . 恢复西周礼乐制 C . 边疆问题的解决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17. (2024七上·罗定期末) 以下是七年级(1)班同学所做的“光武中兴的含义”学习笔记,下列有误的是(     )
    A . 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 B . 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C . 天下出现兴盛的局面 D . 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 18. (2024七上·罗定期末) 中国古代纪年方法有帝王纪年法(国君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以下材料“建武二年”使用的是(     )

    建武二年(26年)下诏:“民有嫁妻买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

    A . 年号纪年法 B . 干支纪年法 C . 国君纪年法 D . 公元纪年法
  • 19. (2024七上·罗定期末) 张骞通西域的壮举,为后世留下“东西使者,络绎不绝;商贩胡客,相望于道”的贸易盛况。从对外关系的角度看张骞通西域(     )
    A .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B . 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C . 联络大月氏,成功抗击匈奴 D . 与民休息,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 20. (2024七上·罗定期末) 2003年,华佗五禽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健身功效和文化价值。下列与华佗相关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B .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C . 总结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 D . 擅长针灸治病,发明“麻沸散”
  • 21. (2024七上·罗定期末) 论及造纸术的发明及改进,有外国学者评价道:“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作估计都不为过”,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下列项中,与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大大提高纸的质量 B . 相对于纸张,人们更喜欢使用帛 C . “册”“编”“卷”是从纸张的普遍使用得来的 D . 欧美比中国要早发明造纸术
  • 22. (2024七上·罗定期末) 传统的表格列举法对整理知识点是很有效的,下表相关信息补充完整的是(     )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200年

    以少胜多

    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孙刘联军战胜曹操

    A . ①曹操和袁绍②曹操战胜袁绍③以少胜多④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B . ①孙权和袁绍②袁绍战胜孙权③以多胜少④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C . ①曹操和袁绍②曹操战胜孙权③以少胜多④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D . ①周瑜和曹操②曹操战胜周瑜③以多胜少④曹军大胜,周瑜率军北撤
  • 23. (2024七上·罗定期末) 阅读书籍目录是把握书籍结构与主题的重要途径。如图目录反映的主题是(     )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A . 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政权分立与藩镇割据 D . 封建国家的建立统一
  • 24. (2024七下·德庆开学考) 下图为我国古代某时期民族内迁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 . 春秋时期民族交融逐步加强 B .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C . 秦朝时代各族归附中央政权 D . 两汉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
  • 25. (2024七上·罗定期末) 下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

    产业

    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农业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取得进步,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兴修水利和围垦湖田

    手工业

    造纸业、炼钢业迅速发展;“三吴”地区成为青瓷主要产地

    商业

    内河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日渐繁荣

    A . 劳作方式发生变化 B .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 26. (2024·湖北模拟)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下表中的政策( )

    统治者

    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

    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北魏孝文帝

    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崇儒,复兴礼乐

    A . 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 . 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 . 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 D .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 27. (2024七上·罗定期末) 时空观念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下列著作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史记》②《诗经》③《齐民要术》④《伤寒杂病论》

    A . ①③④②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④②① D . ①③②④
  • 28. (2024七上·罗定期末)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和文化成果斐然。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准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B

    《九章算术》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C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

    《水经注》记载1252条河流,介绍水文、地形、气候、土壤、物产。

    是一部综合性的天文学著作。

    A . A B . B C . C D . D
  • 29. (2024七上·罗定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墨子等在各自创办的私学中自由讲学,教学方法都自成一家、各具特色;教学内容是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并通过他们使之更为广泛地传播。这表明,当时(     )
    A . 思想家与教育家合二为一 B . 兼爱非攻成为思想家的教学共识 C . 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D . 士的活跃推动了阶层的快速流动
  • 30. (2024七上·潮南月考) 《管子·小匡》中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并举的记述,并认为华夏(“中国”)居中,为五方的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观念升华。这一记述反映出(     )
    A . 百家争鸣的盛况 B . 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C . 华夏认同的增强 D .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4七上·罗定期末)

    历史学家阎步克先生说:“中国历史就是秦始皇和孔夫子的历史,前者奠定中国制度的基石,后者奠定中国文化的主调”。

    【人物扫描】

    孔子生活在我国春秋末期,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系统的伦理学说,开创了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主张,开创了私人办学的新风,概括和总结出了一套教育经验、教学方法和求知方法,编纂《六经》,留下了言行录《论语》,为发展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和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及其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思想“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复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国之地主要接受……的学术。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反映当时思想学术领域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有何意义?

    【制度开创】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 32. (2024七上·罗定期末)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

    【政治印记·制度留痕】

    材料一   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人物印记·精神永传】

    材料二   公元前138年,张骞前往西域途中被匈奴捉住。在匈奴的威胁利诱面前,张骞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骞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并谈谈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经济印记·凿空道路】

    材料三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 33. (2024七上·罗定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各民族聚为一体,源自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材料一   孝文帝(467年——499年)在位29年,是北魏改革最为频繁的历史阶段。对他的改革,史学界的评价,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一是赞扬肯定①:二是褒贬兼有②:三是全盘否定③。

    ——摘编自叶言都《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一任一观点加以解读。

    材料二

    【科技人才辈出】

    祖冲之

    贾思勰

    蔡伦

    张仲景

    【文化成就璀璨】

    云冈石窟

    《史记》

    《兰亭集序》

    佛教

    (2)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通过交流、交往和交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请结合材料二中的科技人物和文化成就,以“我最想生活在时期”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标题明确,史实准确,短文内容需包含科技成就与文化成就,表述成文,1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