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忠源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10-17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2023八上·开平期中) 默写古诗文。
    1. (1)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2. (2)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 (3) 曹操的《龟虽寿》中,。写出我们只要有了这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就可以谱写人生的华美乐章。
    4. (4)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每一个诗意的表达,都是一次灵魂的唤醒。或漫步西湖之喜:几处早莺争暖树,;或承天寺夜游之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或咏叹家园荒芜:柴门何萧条,。……
  • 2. (2023八上·开平期中) 请根据拼音写词语

    谁是英雄?在八年级的语文世界里,我们见识了各种令人敬佩的英雄。战场上,(ruì  bù   kě  dāng)①、横渡长江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是英雄;赛场上,观众们屏息敛声、 翘首以待的跳水冠军吕伟是英雄;颁奖台上,学界中颇有建树,卓有成效的诺贝尔获得者是英雄;科研中,( dān jīng jié lǜ)②攻克科学难关的居里夫人是英雄;生活中,不辍劳作的朱德母亲是英雄;文学中,外貌(píng  yōng)③,目光(xī lì )④的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是英雄……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他人而奉献的人,都是英雄!

  • 3. (2023八上·开平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云说,如果只是殚精竭虑地赚钱而不思考如何回馈社会,阿里就是一家没出息的公司。 B . 岳飞在攻打伪齐政权时组建了精锐的背嵬军,所到之处可谓是摧枯拉朽 , 最后大获全胜。 C . 面对成绩不可骄傲自满,在困难压力面前也不能任劳任怨 , 这样,广州定迎来新的飞跃。 D . 炒房者只交首付,然后把房子出租,利用租金还贷款,这属于典型的白手起家 , 有风险。
  • 4. (2023八上·开平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复杂的家务帮着做”,旨在培养他们每天劳动。(在“劳动”后加上“的观念”) B . 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 C . 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把“目前的”删掉) D . 在“新时代城市家居”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提出了智慧城市家居的明确设计理念。(把“明确”调到“提出”前)
  • 5. (2023八上·开平期中) 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完成相应题目。

    今年是美国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纪实著作《红星照耀中国》问世85周年。2022年9月1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新华网承办的“红星何以照耀中国”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活动邀请外籍嘉宾讲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展现国际社会对党的二十大和中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期待。沧海桑田,埃德加·斯诺当年在陕甘宁苏区看见并记录的红星,如今在中国、在世界依然烁烁闪亮,而且愈加璀璨夺目。

    一批新时代的“埃德加·斯诺”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法国作家马克西姆·维瓦斯用4年时间实地考察新疆,写下《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一书;格鲁吉亚的桃漫作为“网红博主”,通过拍摄短视频,用新的角度了解中国,记录中国的经历;哥伦比亚籍时政评论员高飞通过分享疫情下,他和哥伦比亚家人的故事,表达了他对“动态清零”总方针、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解和认同……真实的中国故事、动听的中国声音在世界传播。

    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国。越来越多的“埃德加·斯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将一个国富民强,团结友爱、担当作为、与世界共赢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让中国“好声音”唱响世界。

    (选自中国徐州网《彭城e评》栏目 2022年09月17日,有删改)

    1. (1) 任务一:请为以上新闻材料拟写一则15字以内的新闻标题。
    2. (2) 任务二: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小瑛打算运用下列6个词语构思一则对联以致敬记者们的兢兢业业,请结合对联相关常识,协助她完成此任务。

      妙笔  一片  著华章  丹心  千钧  关国事

      上联:  

      下联: 

    3. (3) 任务三:请在下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人物形象与人物匹配。

      人物在书中描述

      人物形象

      a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腼腆、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是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b被国民政府报刊称之为“劣迹昭著”;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背过政治纪律。总期待他人进行批评,留意倾听意见。

      A.朱德天性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喜欢跟普通战打成一片。

      B.周恩来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

      C.贺龙是个大个子,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性格急躁,但是却很谦虚,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D.彭德怀为人大公无私,乐观,豁达、勇敢,他身体健康,动作敏捷,同时又不失活泼、天真。

    4. (4) 任务四:概括《红星照耀中国》艺术特色。
二、阅读(40分
  • 6. (2023八上·开平期中) 课内外古文阅读,完成各题。

    【甲】答谢中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②,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③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④,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选自郑板桥《题画三则》)

    【注释】①绿荫照人:绿色的竹影照在人身上。②窗棂:窗子上雕花的窗格。③冻蝇:秋冬受冻的苍蝇。④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

    1. (1)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俱备/有见日 B . 沉鳞跃/负势 C . 许里/叫无绝 D . 夕日颓/界之仙都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 (3) 解释【丙】文中下列加点字。

      ①夏日新初放 ②冬冬小鼓声

    4. (4) 【丙】文中用3条/划分节奏。

      夏日新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其中甚凉适也。

    5. (5) 【丙】文作者认为自己画竹的灵感“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此句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7. (2023八上·开平期中) 非连续性阅读,完成各题

    材料:人民日报时评:美育是一种刚需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些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材料二

    未来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李盈盈)“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我们学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术或者音乐课,有的音乐课都上自习或开班会了。”一位偏远乡镇的初中学生向记者讲述了她们的艺术课。她非常羡慕北京的中小学生每周都可以上艺术课,还有课后三点半的“城宫计划”活动。

    面对艺术课常常被挤占的问题,开齐开足美育课成为乡村孩子的美好愿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中小学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义务教育阶段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刷、影视等艺术课程。

    而且,要推进评价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并积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力争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材料三

    《意见》指出,美育要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不同学段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其中,学前教育阶段应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的品质。

    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高中阶段则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职业教育强化艺术实践,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要求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 B . 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明确在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C .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难有奏效之法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 D . 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2. (2) 结合材料一谈谈,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刚需。
    3. (3) “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我们学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术或者音乐课,有的音乐课都上自习或开班会了。”针对这一现象,请以八年级(1)班嘉嘉的身份,请求校长解决艺术课被挤占的问题。
  • 8. (2023八上·开平期中) 文学性文本阅读,完成各题。

    赔偿  
    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对他深地了一躬。老人愣住了,赶转身高开。背后传来老人的成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1. (1) 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赶买主→①→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2. (2) 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 (3) 下列文中老人人物形象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老人温文尔雅的气度。 B . 从他的三尊泥塑均栩栩如生可知其技艺精湛。 C . 从他“货不正宗,加倍赔偿”,即使年迈仍奋力追赶买主并双倍赔偿可知他的诚实守信。 D . 从老人明知被骗依然选择加倍赔偿客户,可知其不计得失,为人豁达。
    4. (4) “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三、作文(50分
  • 9. (2023八上·开平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平凡而普通的生活,是生命的常态。不过,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情、景、理,也能让人产生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收获,从而感觉“超越了平常的自己”。

    请以“是你,让我超越了平常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

    ⑶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信息(真实人名、校名等);

    ⑷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