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共21分)
  • 1. (2023九上·南宁月考) 积累与运用

    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爱国其实并不抽象,它体现在我们笃行不怠的每一滴汗水中,体现在踔厉奋发的每一个脚步里,体现在挑灯夜读的每一篇诗文上。读着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带给人们家国的遐想;读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仿佛看到红装素裹的广山河,看到独领风骚的英雄人物,带给我们坚定的自信;读着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感受着从古至今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着的中国的脊梁,带给我们深深地震撼。显而易见,文质兼美的诗文对我们爱国精神的濡养作用不可小觑。让我们激扬爱国热情,朝着目标,心无旁wù,团结奋斗,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成就一个更好的中国,更可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1. (1) 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广

      旁wù

    2. (2) 以上文段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3. (3)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风骚

      濡养

    4. (4) 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体现天下家国情怀的一副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①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②九州桃李香        ③刻刻催人资警醒

      ④声声劝尔惜光阴        ⑤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        ⑥一代园丁乐

    5. (5) 下列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爱国其实并不抽象,它体现在我们笃行不怠的每一滴汗水中。 B . 读着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C . 显而易见,文质兼美的诗文对我们爱国精神的濡养作用不可小觑。 D .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成就一个更好的中国,更可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 2. (2023九上·南宁月考)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艾青

    《我爱这土地》

    以设问的方式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咸阳城东楼》

    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韩愈

    ⑧《

    颔联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李商隐

    《无题》

    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奉献终身,至死不渝。

二、阅读(共39分)
  • 3. (2023九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鼓是中国传统乐器中一种极古老的打击乐器。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可见其地位之高。关于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渔猎时代。那时,人们在劳动之余,敲击着石头制作的工具,歌舞欢娱“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他们偶尔敲击空心的树干,发出洪亮的声音,由于种种的启发进而制作了空腔蒙皮的鼓。

    ②在古代,鼓的用途较广。“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掷风·击鼓》),说明鼓在军事行动中或发号施令或鼓舞士气。逢有日食、大水等自然灾异,举行祭祀时也要用鼓。

    ③汉唐以后,从少数民族、西域、天竺等地区先后传入多种形制不同的鼓类,其中盛极时的要推羯鼓。在演奏时,羯鼓被放在一个称为“牙床”的木座上,用两根鼓杖击奏或用一杖敲击、一手拍奏——类似现在的朝鲜族“长鼓”的奏法。羯鼓有着清越透亮的音质,《羯鼓汞》称赞说:“透空碎远,极异众乐。”羯鼓可合奏,亦可独奏,是唐代“大曲”演奏中的主要乐器之一。

    ④其后,外来鼓类尚有多种,如有挂在腰间用双手击打的腰鼓;有用手指指摩、弹敲的答腊鼓;有单人与(táo)同奏的鸡娄鼓;以及花腔鼓、达卜、那葛喇、达布拉等。

    ⑤今天,有不少种类的鼓失传了,但也有不少沿袭下来。30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中国西南、中南少教民族创制铜鼓,一直流传到今天,不仅如此,还沿用于音乐、舞蹈之中。朝鲜族和瑶族的“长鼓”,壮族的“蜂腰鼓”均源自古代的“细腰鼓”。

    ⑥鼓是群音的首领。鼓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从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

    (摘编自李学朴《博大精深的鼓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云冈石窟不仅是北魏皇家礼佛祭祀的圣地,也是了解北魏王朝建都平城一个世纪以来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发展风云的艺术宝库。据统计,在云冈45个主要洞窟中,有24个洞窟留存着较为完整的76组、530多件乐器图像,共涉及到28种乐器。从汉晋至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西域及西北少数民族乐器就有22种,包括:细腰鼓、毛员鼓、都昙鼓、齐鼓、檐鼓、手鼓等,其中鼓乐器占到9种;汉族传统乐器有6种。云冈雕刻的530多件乐器图像中,西来乐器426件,鼓乐器占到146件;西来乐器约占全部乐器图像总数的70%,各类鼓乐器约占全部乐器总数的28%。

    (摘编自《魏鼓声声胡风烈烈》,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汉唐以后,从少数民族、西域、天竺等地区先后传入多种鼓类,盛极一时的是羯鼓。 B . 鼓最初的作用是祭祀,祭祀活动中需击鼓,古人尊奉它为通天的神器,可见其地位高。 C . 在云冈45个主要洞窟中,有24个洞窟留存着完整的76组、530多件乐器图像。 D . 西来乐器约占全部乐器图像总数的70%,各类鼓乐器约占全部乐器总数的28%。
    2. (2) 下面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原始渔猎时代,人们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制作空腔蒙皮的鼓,这也是鼓的起源。 B . 羯鼓是从外夷传入的鼓类,音质清越特别,是“大曲”演奏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 C . 在介绍云冈石窟的乐器时,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这样能给读者以具体的印象。 D . 材料一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鼓的起源、发展、流传的过程,让读者对其有完整的了解。
    3. (3) 鼓是中国传统乐器,因其形制、音色的不同,能传达的情感也不同。例如:安塞腰鼓音色浑厚响亮、穿透力强,常用来表达对冲破束缚的渴望。你还知道哪一种中国传统乐器?请结合其音色特点,谈谈它可以表达的情感。
  • 4. (2023九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①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在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②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女的老薛头。于是,父亲决定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③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不时地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④“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⑤它却始终没有开花,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四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⑥那天,母亲要杀掉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招待远方来的亲戚。这只老母鸡上了年纪,现在几乎不下蛋了,尽管它原来是一个下蛋能手,但如今落到被淘汰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我也爱莫能助。

    ⑦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父亲砍掉它算了,就像母亲淘汰那只不再下蛋的母鸡一样,不必再犹豫了。

    ⑧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就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愿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要被责怪呢?

    ⑩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雨雪,除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何况这苹果树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⑪如是一想,我便释然了,不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或许父亲和母亲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们早就听从邻居们的劝告,将它当作生火的柴烧了。

    ⑫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锦州游玩,到路边的一个果园买刚上市的苹果。那一树树红通通的苹果,令人口舌生津。蓦然,我想起那棵一直不开花的苹果树,便请教那位热情的果农,问他是否也遇见过不开花的苹果树,他说当然碰到过,碰到了,就砍掉,倒出位置给开花的苹果树……

    ⑬我能够理解果农如此干脆利索的选择。在我家菜园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幸运的,我虽然曾期待过它开花,但很少抱怨它的不开花,还渐渐地理解了它,一点点地欣赏它了。

    ⑭与一位教哲学的老教授聊天时,我又提到了那棵不曾开花的苹果树,老教授感慨:那真是一棵有性格的苹果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出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

    ⑮时光流转,我见过种类繁多的开花的树,唯有那一株没有开花的苹果树,在我的心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季季枝繁叶茂,在我出神地凝望与遐思中,那棵神奇的苹果树竞开出一朵朵绚丽无比的意念之花,引我朝着生命的深处,一步步地执着走去。

    1. (1) 文章围绕“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叙事抒情,对苹果树不同的评价使作者的情感不断发生变化,请你梳理文中对这棵苹果树的不同评价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

      对苹果树的评价

      作者的情感

      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

      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

      失望

      这是一棵迷恋于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

      释然

    2. (2) 文章主要写作对象是苹果树,第⑥段却写到了老母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⑥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3. (3) 这篇散文文笔晓畅优美,请赏析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

      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4. (4) 说说这篇文章中,作者从“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哪些生命启示。
  • 5. (2023九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1) 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次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到了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作用。 B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 C . 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D . 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
    2. (2) 从炼字的角度,简要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6. (2023九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纯仁①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知庆州,秦中②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③,或谤其所全活④不实,诏遣使按视⑤。会秋大稔⑥,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选自《宋史·范纯仁传》,有删节)

    【注释】:①纯仁:范仲淹次子。②庆州、秦中:地名。③常平:常平仓。振贷:赈济。④所全活:保全救活的人数。⑤按视:察看。⑥稔:庄稼成熟。

    【注】①滕侯:指滕子京。②虞:危险。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求古仁人之心        与人佣耕 B . 异二者之为        而长烟一空 C . 属予作文记之        中有足乐者 D . 先天下忧而忧        昼夜争输还
    2. (2) 下面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甲文①②段对比,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像两股急流,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B . 甲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写景写情是为了写志,谈理想、言抱负。 C . 两文都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区别在于:甲文假托古圣立言,乙文通过叙事显志。 D . 乙文中“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充分体现了范纯仁当官为民深得百姓爱戴。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②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4. (4) 北宋诗人陈师道曾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请举例说说对偶在甲文中运用的妙处。
    5. (5) 请结合乙文谈谈范纯仁是如何践行范仲淹的政治抱负的。
三、综合(共10分)
  • 7. (2023九上·南宁月考) 电影《万里归途》讲述了我国外交人员穿越茫茫大漠,带领同胞回国的故事。该电影的原型是2011年利比亚撤侨事件。当时利比亚发生暴乱,中国立刻启动了国家Ⅰ级响应,出动海陆空三军,同时租用他国游轮飞机,全力组织侨民撤退工作,仅3天就撤侨

    1.2w人。而当时的韩国政府因为营救价格昂贵,左右衡量,迟迟不肯派出救援队伍;加拿大因为担心利比亚的风险太大,准备好的救援队伍也一直没有起飞;而美国虽然派出了救援飞.机,但是要想登机或者是登船,必须给钱,按次收费。(华侨:旅居国外的中国人)

    1. (1) 有人就此发表了以下言论,请你针对此人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

      斥巨资撤侨不值得。首先,华侨在外务工,只是建设了当地;其次,快速撤侨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所以,我国对撤侨一事反应过度了。

    2. (2) 诗歌是凝聚人们情感波澜的一枚贝壳。它常具有结构整齐、意象鲜明的特点。请补充诗节,为电影《万里归途》配一段片尾文字,抒发华侨归国时的复杂心绪。

      赤手空拳的人怎会惧怕陌路,

      我们向着圆月,

      踏上万里归途。

      踏上万里归途。

      口干舌燥的人眼神最是坚定,

      我们迎着夜风,

      踏上万里归途。

    3. (3) 强国离不开知识的浇灌,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常读四大名著。这些名著情节跌宕,引人入胜,体现出古代白话小说的典型艺术手法。请以《水浒传》为例,完成下表。

      艺术手法

      典型回目

      相关情节

      善于①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吴用等人从杨志手中劫走了财物后,结尾处才交代下麻药的方法。

      《武松威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

      武松被发配大牢,既没有被打杀威棒,也没有被暗算,反而每日优待伺候,三日后才知是施恩有求于他。

      善于设置误会

      (填入相应章节的选项)

      A.《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

      B.《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

      李逵误会宋江抢了刘太公女儿,要砍宋江。

      追求离奇巧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四、写作(共50分)
  • 8. (2023九上·南宁月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百年之前,一篇《少年中国说》唤出了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百年之后,天安门广场上回响着少年们“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少年,国之未来,在成长路上,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应充满自信,坚强面对,逐梦不止。

    请以《请相信我,我可以》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⑵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