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图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其折射光线过该透镜的焦点F,则该透镜为(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加热时间/min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水的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3 | 99 | 99 | 99 | 99 | 99 |
(1)请你指出表格中第min时的温度值是错误的;
(2)请你在图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由图像可知:(1)中错误的温度值应改为℃;
(3)全面分析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水沸腾前,;水沸腾时,。
(1)测得小车通过AB段和AC段的时间分别为tAB=2.2s,tAC=3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这样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比真实值(选填“大”或“小”),请你进行简要分析:。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图所示的现象。为了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小阳的进一步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2)为了得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准确的位置关系,小阳利用图所示实验装置,不断调整激光器的位置,将入射角∠i与反射角∠r记录在下表中;
∠i/度 | 0 | 15 | 30 | 45 | 60 | 75 |
∠r/度 | 0 | 15 | 30 | 45 | 60 | 75 |
分析表格中数据,归纳得出:;
(3)在图所示实验中,如果用一束红光逆着绿光的反射方向射到镜面,则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绿光的入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①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处,将蜡烛B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观察蜡烛B与蜡烛A所成的像能否完全重合;
②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处,将蜡烛B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观察蜡烛B与蜡烛A所成的像能否完全重合;
③对比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得出结论。
(1)该实验中,其自变量为,因变量为;
(2)请你结合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针对上面的实验写出相应的结论:。
(1)实验时,需要把蜡烛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中心调到;
(2)接下来小阳利用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乙所示的实验中所成像的特点常应用在(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3)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4)图丙所示的实验中,如果将光屏取走,则蜡烛(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凸透镜成像。
(1)为了验证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大,小阳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将设计步骤补充完整:
①按照图甲所示组装器材,调节凸透镜、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
②将发光的电子蜡烛放在刻线处,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并将物距u和像高h记录在表格中;
③;
④仿照步骤③再做一次。
(2)小阳把凸透镜换成焦距可调的水透镜,并将电子蜡烛、水透镜和光屏按照图乙所示的位置摆放,适当调节水透镜中的水量,使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像的性质相同。保持水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电子蜡烛放在刻线处,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光屏上再次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当只将电子蜡烛移至
刻线处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小阳通过上述实验,演示说明了(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看不清物体的原因。
可调式眼镜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若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就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矫正视力的可调式眼镜,如图1所示,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特殊液体。图2是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镜架上有表示移出和加入液体含量的标尺;移动标尺上的滑块可以定量改变镜片中的液体含量,从而改变镜片的形状;镜片中液体含量的改变量V可以用滑块在标尺上的位置表示滑块位于标尺上0刻度线处,表示眼镜的初始状态,此时,镜片的形状是扁平的,如图2甲所示。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图2乙是镜片中加满液体的示意图。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图丙是镜片中移出全部液体的示意图。
为探究可调式眼镜的矫正效果,首先要确定以下程序和标准:
选定同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选定远、中、近三个观察位置,用S表示观察位置到树的距离,如图甲所示;用D表示看到树的清晰程度,清晰程度分为清晰、不清晰、模糊三个等级,如图乙所示.
小京和小贝视力不同,没有佩戴眼镜时,小京在近处看树“清晰”,在远处看树“不清晰”;小贝在远处看树“清晰”,但在近处看树“不清晰”,
小京和小贝佩戴眼镜后,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调节镜片中的液体处于初始状态;
②选择不同观察位置,观察树,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镜片中液体的含量,重复步骤②。
小京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部分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 0 | 1 | 2 | ||
近 | 清晰 | 清晰 | 清晰 | ||
中 | 清晰 | 清晰 | |||
远 | 清晰 | 不清晰 | 模糊 |
表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 0 | 1 | 2 | ||
近 | 不清晰 | 清晰 | 清晰 | ||
中 | 清晰 | ||||
远 | 清晰 |
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两位同学对可调式眼镜有了新的认识。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1)调节眼睛晶状体形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不同亮度的物体 B.不同颜色的物体 C.不同距离的物体 D.不同大小的物体
(2)为了使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
(3)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有哪些?(请写出两条)
(1)汽车在后10min内运动的路程s2;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