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梓潼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4九上·江油开学考)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
    A . 孙中山 毛泽东 B . 毛泽东 邓小平 C . 邓小平 江泽民 D . 江泽民 胡锦涛
  • 2.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     )

    ①是指抗美援朝

    ②为中国赢得和平的外部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民在“土地改革”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经历了两次分地。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 . 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 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 都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 4.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到1957年,我国完成基本建设的投资额550亿元,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这些成果(     )
    A . 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封锁 B .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 .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 . 表明了我国工业布局全面均衡
  • 5.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1956 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 8 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以固定资产和员工数目最多的王老吉命名,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这里的“王老吉联合制药厂”是(   )
    A . 资本主义企业 B . 私人独资企业 C . 公私合营企业 D . 中外合资企业
  • 6. (2024九上·涪城开学考) 1958年,全国各地人民公社展开农业生产擂台赛,假如有A公社表态要亩产粮一万斤,B公社就表态要亩产二万斤……最高表态达十五万斤(如图)。历史上把这种违背科学的浮夸风称作农业生产(     )

    A . “大跃进” B . 土改 C . 合作化 D . 现代化
  • 7.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下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

       

    A .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B . 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 .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D . 标志着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 8. (2024九上·安州开学考)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发展是硬道理”,这些话提出应该是在 (   )
    A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D .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 9. (2024九上·安州开学考) 从前,上海流行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说法。1990年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种反差得益于(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经济体制改革 C . 全方位外交格局 D . 对外开放
  • 10. (2024九上·岳阳开学考) 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
    A . 华国锋 B . 邓小平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 11.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据此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是(  )
    A . 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B . 对西式现代化的彻底否定 C . 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佳方案 D . 为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智慧
  • 12.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
    A . 政教合一的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特别行政区制度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3.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 . 中美关系缓和与发展 B .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 .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 14.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它们能够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B . 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C . 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D .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 15.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这反映出我国( )
    A . 倡导和平统一的方式 B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 . 坚信祖国统一将实现
  • 16.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国庆阅兵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新中国军队建设的发展历程是(     )

    ①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②第二炮兵部队成立

    ③辽宁舰交接入列                                           ④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 . ①④②③ B . ④①②③ C . ②③①④ D . ③①④②
  • 17.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些主张出现的相关史实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 九二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
  • 18.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2023年4月6日,在中方大力斡旋下,沙特和伊朗两国代表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这表明(   )
    A . 发展中国家主导了世界秩序 B .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C . 中东地区完全实现了和平 D .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 19.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20世纪70年代,突破我国粮食“卡脖子”技术的科学家是(     )
    A . 钱学森 B . 邓稼先 C . 袁隆平 D . 屠呦呦
  • 20.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服装是一部浩瀚的史诗,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1984年,我国国内第一部时装主题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这体现了(     )
    A . 当时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 . 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 对外开放扩大的影响
二、材料题(共52分)
  • 21.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探究问题。

    材料一   落后就要挨打。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体会到缺乏科学技术的切肤之痛。1956年,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7年后,中共中央制定了第二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毛泽东在听汇报时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材料二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著名论断,首次把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技术同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邓小平的决策下,中国把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确定为新时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1986年,邓小平亲自批准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以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中国高新技术及产业由此得以迅速发展,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新中国的科技创新历程》

    1. (1) 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时代重视科学技术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该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的例证。(试举一例即可)
    2. (2) 据材料二,归纳邓小平时代重视科学技术的主要表现。
    3. (3) 据材料一、二,概括毛泽东、邓小平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具有怎样的内在关系。
  • 22. (2024九上·梓潼开学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只有推动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才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团结进步夯实物质基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我们党肩负的政治责任与神圣使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们党肩负的政治责任与神圣使命是什么?为“凝聚各民族”,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材料二:解决香港问题,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解决香港问题,还是“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概括香港能够回归祖国的原因。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四:邓小平在谈到香港问题时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于1982年,至1984年,双方共进行了22轮艰难的谈判。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1979年,中国与葡萄牙建交时,确认了澳门是中国领土,暂由葡萄牙管理的事实。因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障碍较少。从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双方在4轮谈判后,澳门问题得以解决。

    ——摘编自新华网

    (4)阅读材料四,从“历史趋势”、“制度创新”、“综合国力”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祖国统一”提出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取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