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出处 |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 “诸君以为便,便国家。” | 《史记·高祖本纪》 |
(汉高祖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 《史记·高祖本纪》 |
……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国家与【兴】□□□ |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行》 |
1980年和2000年农民各项支出占比表
年份 | 吃、穿、住(生存型消费) | 发展享受型消费 | ||||||
食品 | 衣着 | 居住 | 交通通信 | 家庭设备 | 文教娱乐 | 医疗保健 | 其他 | |
1980年 | 87,98% | 12.02% | ||||||
2000年 | 70,35% | 29.65% |
材料一 古代中国,四周是高山、沙漠和海洋,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但内陆资源丰富,农耕经济下养成了知足常乐的性格。春秋战国,人们在农闲时分开展了角抵等养生保健活动。秦汉时期,五禽戏、蹴鞠、百戏等逐渐在上层社会中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各阶层受玄学影响,强调意、气、体协调配合的导引养生法和讲究“中和”的围棋盛行,舞蹈、投壶等活动也普及到平民阶层。唐宋时期,各阶层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度高、马球等具有娱乐观赏性的群体活动备受推崇。明清时期,民间还喜爱“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太极拳。
——摘编自周明华《中国的传统体育》
材料二 古希腊罗马三面环海,土壤贫瘠,人们出于生存、御敌和祭神的需要,崇尚战车赛、拳击、赛跑等户外运动。公元前8世纪,城邦经济文化的繁荣带来了奥林匹克盛会,他们以力量、速度等展现人体的力和美,构筑了公共体育馆以供休闲之用。古罗马的体育具有浓厚的军事化特色,观赏残酷血腥的角斗竞技比赛是古罗马贵族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运动竞技场较多,中世纪休闲体育发展受阻,人们只有在宗教节日和农闲时分休闲,如在圣诞节、受洗节跳舞。15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宗教和世俗生活内容逐渐走向融合,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曲棍球等集体项目逐渐大众化。
——摘编自刘锦清《中西休闲体育的发展历程与差异》等
材料一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造成新中国”,即“工农劳动贫民代表会议(苏维埃)的中国”,“开始新中国将来的光明之路”。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为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6年后, 中共中央文件逐渐将“新中国”与“打倒蒋介石”并列, 如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打倒蒋介石!新中国万岁”、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等
材料二
1950年前后,周恩来在多个场合强调,社会主义“这个前途是肯定的”,但“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共同努力建设新中国”,“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材料 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规模发生了根本变化,单个资本的弱点已经暴露出来,投资的最低规模限制,要求将股份公司制度广泛地用于制造业。(起初)制造商对成立公司还抱着猜疑和冷淡态度,他们建立工厂所需的资金依然依靠内部积累和银行贷款。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工业企业逐渐增多,这时资金的筹集成为重要问题,股份有限公司的许多方便渐渐吸引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领袖们。这些领袖意识到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既可以筹集充足的资金,又可以分散风险,还可以让公司获得生命力,永远经营下去。于是,他们动手改造原先的企业或者按照公司的模式建立新企业。这种改造运动在冶金和工程行业中风靡一时,并逐渐扩大到其他行业。在截至1885年10月为止的这5年之间,约有560个私营行号改组成为公司。
——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经济现代化进程》
中国五年规划(计划) | 重大事件及成就 |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不放松农业、轻工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科学进行工业布局,改变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坚持以国内力量为主的指导方针,处理好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一五”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不仅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目标,而且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六五”计划 (1981~1985年) | 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地利用资源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实现经济、技术的自力更生和现代化的步伐;加速开发国内能源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缩小区域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等。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0%,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降至总人口的30% |
“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
——摘编自《图解新中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等
根据材料,就中国五年规划(计划)推动社会发展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