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9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这说明西周
    A . 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 B . 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C .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 .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 2.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商鞅将周代五等爵制转变为二十等爵制(最低为公士,最高为彻侯)同时扩大受爵范围,平民也可以受爵,按照军功依次晋升,依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这一改革措施(    )
    A . 推动了井田制的崩溃 B . 有利于秦国中央集权形成 C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 消除了阶级矛盾
  • 3.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古姆诺帕里亚节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是斯巴达城邦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创设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最炎热的7月举行,历时数天。这期间,人们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和斯巴达英雄,还举行少年和成人的体育表演。据此可知,该节庆有助于斯巴达(    )
    A . 维护民主政治稳定 B . 繁荣城邦经济 C . 凝聚城邦公民意志 D . 形成多神崇拜
  • 4.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贾谊曾说“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在出土汉简中,也有记录吏员考核的文书,上面记载有“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的文字。这可以看出西汉吏员任用注重(   )
    A . 伦理道德 B . 文字技巧 C . 法律知识 D . 专业技能
  • 5.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秦政权制定多种律令来保障文书的制作、传递与保存、其中文书制作的格式和规范称为“式”。例如, 里耶秦简中的行政文书,就严格遵循了“式”的要求。“式”的推行说明秦代( )
    A . 统一了文字度量衡 B . 依靠严刑峻法统治 C . 文书行政的标准化 D . 地方治理日趋完善
  • 6.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
    A . 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 . 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 . 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 . 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 7.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普鲁塔克记述:“屋大维感到非常惊讶,亚历山大竟然没有意识到,还有比获得帝国更加伟大的事情,那就是塑造和完善帝国。”由此可知,普鲁塔克(     )
    A . 推崇寡头政治统治方式 B . 强调罗马继承希腊体制 C . 肯定元首制的历史贡献 D . 赞扬了亚历山大的功绩
  • 8.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 )
    A . 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 B . 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 C . 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 D . 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
  • 9. (2024高二上·海淀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 . 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 . 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 . 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 . 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 10.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据下图可知,汉唐时期(       )

    A . 纳入巡视对象的官员群体不断扩大 B . 监察机构的职责限于巡视地方官吏 C . 地方行政权力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D . 决策、执行、监察的权力系统已确立
  • 11. (2024高一上·南海月考) 唐代诏令用纸书写,颁下州县的诏令需长时间传递,白麻纸招虫,不能耐久,故用黄麻;重大诏命或当朝宣命,无须久存,故用白麻。黄轻白重,遂为故事。大约到德宗时中书只有黄麻可用,白麻已皆在翰林院。这折射出(   )
    A . 行政效率提高 B . 中央集权加强 C . 决策事权转移 D . 科举影响扩大
  • 12.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这是英国历史学家帕尔默提出的观点。下面文献可以作为这种观点依据的是( )
    A . 13世纪《大宪章》 B .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 1689年《权利法案》 D .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13.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明史》记载张居正改革:“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这说明张居正的改革措施(     )
    A . 相权过大威胁专制皇权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有利于行政办事效率的提高 D . 对制约相权起到一定程度作用
  • 14.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1942年9月,毛泽东在为《解放日报》写的社论中,借用孙行者化身小虫战胜铁扇公主的故事强调:“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其目的在于(     )
    A . 大力开展大生产运动 B .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 . 贯彻“三三制”原则 D . 落实精兵简政政策
  • 15.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则通过《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
    A . 巩固统一战线 B . 坚持实事求是 C . 转变工作重心 D . 注重自身建设
  • 16.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

       

    A . 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 B . 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C . 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 D . 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52分)
  • 17.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宪法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是最长寿的成文宪法, 至今依然是美国的根本法,它的成功与制宪时的激烈辩论以及制宪会议的费时和艰 难性有密切关系。在奴隶制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这是在当时条件下解决问题 的最佳方案。在其他一些棘手问题上制宪者们也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一些让步 或妥协。此外在一些暂时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上,制宪者们还采取避重就轻的方法。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是对传统欧洲“混合政府”分权理论的一种极有创意性的改进。 美国宪法虽然继承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政治理论,但这部宪法是欧洲政治理论 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摘编自杨薇《1787 年美国宪法的形成及启示》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我国宪法史和宪政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展示 着我国民族资产阶级构建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宪政体制的美好期望。然而《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的实施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民初有宪法而无宪政,有法制而无法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实施受挫究根溯源是由于它的制定和实施指导理念在学理 上出现了偏差和失误,概而言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者犯了“因人立法” 思维和“法律工具主义”思维的错误。妥善处理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是现代 宪政关注的重难点,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民国初年动荡的时局中很难处理好 两者的关系。

    ——摘编自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经过艰苦卓绝的 28 年的革命战争后,终于推翻了国民政府, 于 1949 年建立了新中国,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此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探索这条道路,尽管其间历经曲折,但也取得 了丰富经验和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制 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不仅着力解决好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 端,而且考虑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不断改革和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摘编自刘旺洪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民主篇》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 1787 年宪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近代和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对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启示。
  • 18.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人才选拔是古今中外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科举较之唐代科举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抛弃了封建社会前期荐举制的残余,对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结构、文化形态的最终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如果说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孕育而在唐代脱胎成形的话,那么它的成熟定型则是在北宋……北宋科举的一系列条规和立法,元、明、清三代都递相承袭,即使有所变化,也不过是在北宋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扩展罢了。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成熟定型则是在北宋”的主要表现,概括其对“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结构、文化形态”的影响。

    材料二   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中国统一和秩序稳固的支柱。但它同样是有限度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英国人曾考虑以后英国是否也要采用。各种议论的结果是,在英国也同样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这种制度到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摘编自【英】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实行的原因,并概括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官考试法制化,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它从一开始就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起来的,历届政府都制定、公布了为数众多、内容详细的考试法规;二是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平等原则是指在举行文官考试时,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三是考试权独立,与传统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考试权独立的首要意义是从君权中独立出来,另一层含义是考试权与一般行政权相分离。

    ——摘编自李里峰《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

    (3)依据材料三的三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阐释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特征。
  • 19. (2024高二上·广元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与个人

    19世纪后半期,在西方入侵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启动早期现代化进程。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作为一个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体——留学生在本国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近代留学生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代表人物

    历史地位

    留学经历

    容闳

    “中国留学生之父“

    自幼在香港美国人办的马礼逊学校念书。1847年,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读中学,并于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成为中国留学美国的第一人。1872年,容闭带领120名幼童赴美学习,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公费留学生

    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首位铁路总工程师。20世纪初,詹天佑因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而震惊中外

    孙中山

    “中华民国国父”

    1879年入读美国夏威夷伊奥拉尼学校,1882年毕业后就读于美国公理会的奥阿厚书院。1886年进入广州博济医院学医,1887年转学香港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毕业后,孙中山先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后来,弃医从文,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依据材料信息,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近代中国留学青年对现代化的探索之路。(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