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共十八卷,其中十四卷是战国时的作品,四卷为西汉初年的作品。现代学者均认为其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它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材料二】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山海经》
译文:刑天与天帝(黄帝)争夺神位宝座。二者相斗,天帝砍断刑天首级,并把他的头葬于常羊之山。于是刑天用乳头当作眼睛,用肚脐当作嘴巴,拿着盾和斧头挥舞不止。
①《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
②《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③共工、祝融和宙斯等都是《山海经》中的人物。
①“操干戚以舞”中的“干戚”指的是。
②根据材料二,我知道图中的人物是,他具有的品质。
鲧(ɡǔn)的儿子禹和父亲一样,一心想为人类完成治水的大事。为了治理洪水,拯救百姓,禹走遍了天南海北,到处考察地形,研究水的走向。在艰辛的治水过程中,禹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这不,禹为了治淮水,三次来到桐柏山考察。可是,每次站在山前,那桐柏山不是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就是山石号叫、树木怒吼,似乎有一股看不见的暴虐力量在阻止禹动工治水。禹知道遇上妖怪了,就召集诸神和各部落首领开会。经过仔细询问,他才知道阻止他治水的妖怪是淮涡水怪——巫支祁。
那巫支祁可不是一般的妖怪,传说他是天生神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有一百尺长,力气比九头象还大。无论是拼杀战斗,还是跳跃奔跑,他都十分迅捷,常常眨眼之间就不见踪影。禹先后派童律、乌木由出战,都打不过巫支祁。最后,禹派出神通广大的大将庚辰出战,终于擒获了神猴。禹除了水怪,带着人们开始了桐柏山的治水工作。经过一番艰辛的劳作,淮水终于平安流入大海。
这一天,禹率领治水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黄河。他派遣应龙去划出河道。应龙划了半晌,河道还是划不出来。正伤脑筋时,突然,从漩涡中跃出一个人来,带起高高的水柱。那人白面长须,却长着鱼的身子。他来到禹面前,深施一礼,献上一块水淋淋的青石,随后转身跃入水里,不见了。
禹和众人把青石仔细一看,只见上面遍布弯弯曲曲的花纹。原来这正是一幅治河的地图。上面画的是这一带的大小河道以及水势情况。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填,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上画得一清二楚。这下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禹都清楚了。禹恍然大悟,原来正是河伯亲自献上了青石地图。于是,禹带着大家,根据图上的指点,日夜不停,开始了治理黄河的浩大工程。
这一天,禹又发现一座大山——龙门山,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河水到了这儿,只能拐弯绕道而行,从山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漫溢,泛滥成灾,当地的百姓为此苦不堪言。
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大山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zhì)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欢畅地向下游流去。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兴奋不已,禹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就这样,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