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据考古发掘,山东城子崖遗址自下而上呈现出三层叠压。最下层是一种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黑陶文化层”,其出土的陶器、卜骨与殷墟出土相近;第二层为岳石文化层,大致与二里头文化相当;第三层为周文化城址,出土较多的铜器。据此,可推知(     )
    A . 该遗址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 B . 黑陶文化是商周文化的直接来源 C . 该遗址有力证明了夏王朝的存在 D . 该遗址印证了远古文明演进历程
  • 2.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郡名一览。据此可知(     )

    郡名

    河东郡

    云中郡

    黔中郡

    渔阳郡

    琅琊郡

    上党郡

    设置国

    魏、秦

    赵、秦

    楚、秦

    燕、秦

    赵、韩、秦

    A . 统一依赖于郡县制度 B . 秦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C . 划郡依犬牙交错原则 D . 地方的治理渐趋一致
  • 3.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按汉制,郡国每年举孝廉两人,内郡基本能够完成指标,但边远郡经常未能完成;东汉和帝改制,将孝廉数与人口挂钩。汉顺帝时河南尹田歆“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这说明东汉(     )
    A . 边远郡国的地位不及内郡 B . 改制客观上助长豪族势力 C . 察举制能够得以有效实施 D . 官员的选拔方式较为灵活
  • 4.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南朝刘裕建立政权后,削弱世家大族的军政实权,此后南朝统治者多任用出身微贱者任中央要职,使士族担任的尚书令、尚书仆射变为虚职,史称“寒人掌机要”。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主要由于统治者出身的变化 B . 结束了门阀士族专权的局面 C . 为创新人才选拔提供了条件 D . 根源在于对土地兼并的限制
  • 5.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诗词创作往往能折射作者思想,反映社会现实。唐朝有诗云:“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作者深受佛教影响 B . 体现道家的无为而治 C . 蕴含儒学探求精神 D . 彰显士大夫责任意识
  • 6.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下图为元朝中国对外联系的交通分布概况。这一时期(     )

    A . 漠北的草原丝路发展较大 B . 蒙古西征破坏交通发展 C . 海上丝路受西方殖民影响 D . 急递铺便利了民间商业
  • 7. (2024高三上·成都期中) 明清阅读海图长卷遵循自右而左的顺序。明朝海图方位“以海为上”,沿海编排依次为广东、福建、浙江、直隶(江苏)、山东、辽阳(辽东);而清中期以后,海图方位“以陆为上”,沿海编排依次为盛京(辽东)、直隶、山东、江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据此可知(     )
    A . 明朝仍遵循天朝上国的传统 B . 清朝海防严峻局势得以缓解 C . 制图理念背后彰显时局变迁 D . 清朝海图绘制呈现转型特征
  • 8.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1861年初,常熟太平军决定“着佃启征田赋”,即佃户交租,地主交粮。佃农在交粮后,仍有交租义务。期间,针对地主不经备案私自收租,当局颁布田凭政策,地主对领凭收租反应冷淡。这主要反映出(     )
    A . 苏浙农村社会经济秩序崩溃 B . 太平军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 C . 常熟地区地主阶级实力强大 D . 太平天国土地政策效果不佳
  • 9.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1897年,鲁西南发生农民刺杀德国传教士的“巨野教案”。清政府在抓捕失败后找到9人顶替交差,德国则借此以武力强占胶州湾,夺取传教、开矿、筑路等权力,还使清政府将山东巡抚和巨野知县革职,永不录用。这说明(     )
    A . 农民强烈抵触西学东渐 B . 社会民族意识有待提高 C . 政府沦为列强侵略工具 D . 西方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 10.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下表为1905年日本《朝日新闻》对部分中国留学生就读学校的统计,由此可知(     )

    学校

    弘文学院

    振武学校

    经纬学堂

    成城学校

    同文书院

    留学生数

    1100

    305

    139

    151

    148

    学校

    法政大学速成科

    东京帝国大学

    京都帝国大学

    早稻田大学

    庆应义塾大学

    留学生数

    295

    5

    2

    23

    1

    A . 留日学生以接受高等教育为主 B . 清末教育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C . 日俄战争刺激留学日本的潮流 D . 学堂选官制助推了留学活动
  • 11.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下图为1913年以来钱病鹤所绘组画《老猿百态》中的《义旗所指,矢集独夫》。对作者表达的主题理解准确的是(     )

    A . 二次革命得到社会响应 B . 恢复帝制引发社会愤怒 C . 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 D . 革命武装力量准备充足
  • 12.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1935年,蒋介石通电全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列举“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等八条纲要。该运动(     )
    A . 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要目标 B . 施行不当导致严重通货膨胀 C . 一定程度抵御了外国侵略 D . 革除了长期以来的封建旧俗
  • 13. (2024高二上·宜春月考) 1986年,社会学家费孝通调查发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的班车站点附近就有人偷偷买卖塑料、钥匙链、皮革表带等,尤其以倒卖纽扣者居多。他对此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多次公开发表文章,引发社会反响。费孝通的研究(     )
    A . 有助于改革持续推进 B . 主张走市场经济道路 C . 关注到人们下海浪潮 D . 引发经济模式的争论
  • 14.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有学者据出土文书研究发现,伊朗地区在1世纪前后释放了大量奴隶,贵族通过各种方式占有土地,大地产普遍采用授产经营的方式,土地分类分块由他人世袭耕种。由此可知,该地区(     )
    A . 雇佣剥削有衰退趋势 B . 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C . 希腊化促进农业生产 D . 生产关系有所发展
  • 15.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16世纪早期,德意志底层开始流行一种廉价宣传册。下图便是宣传册上的一幅木刻版画,展示了一个修道士背弃贫穷的化身,转而追求虚荣和奢侈的场景。由此可推知,当时(     )

    A . 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控制被打破 B . 僧侣的社会地位受到较大冲击 C . 木刻版画艺术在民间较为流行 D . 市民阶层对金钱与财富的追求
  • 16.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东方学以近、远东国家为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美、苏相继召开国际东方学会议。苏联推出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美国则推出区域研究范式,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推动区域研究的国际化。该现象反映出(     )
    A . 亚非拉成为冷战争夺的焦点 B . 美苏加大知识界的冷战攻势 C . 学术领域研究的多极化趋势 D . 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17题16分,18题18分,19题18分)
  • 17.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2023年,某高校春秋学社在选拔新社员时,检索了热点词汇云图(如下图1和图2),并将之张贴在历史学院的宣传栏中,为新社员们提供研究和写作思路。

    图1   2022年中国史领域研究热点词云图

    图2   2022年世界史领域研究热点词云图

    ——据中国历史研究院路育松等《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2023)》

    假如你是春秋学社大一年级的新社员,请根据两幅热点词云图中的某些关联词汇,拟定一个中外关联的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至少择取两幅图中的各一个关联词汇,论题合理,阐释时需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8.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4年,朝鲜“开化党”人发动叛乱,引日军攻入王宫,组织亲日政权。清兵应朝鲜之请,击败日军与“开化党”。1885年2月,日本派伊藤博文、中国派李鸿章为代表进行谈判。

    中方草案内容如下:

    一、议定两国各撤驻朝鲜之兵,自画押盖印之日起,以四个月为期。四个月以后中国将驻扎朝鲜各营尽数撤回,日本亦将驻扎朝鲜保护使馆之兵尽数撤回,两国同时办理,不得违逾;

    二、朝鲜练兵各营之中国教习武弁,酌留十余人至二十人为度,定立年限,年满再行撤回;

    三、以后朝鲜商民与日本商民偶有争端,如日本前往派员查办,毋庸带兵;或中国有派员查办之事,亦不带兵,免滋疑忌;四、朝鲜本国如有乱党滋事,该国王若请中国派兵弹压,自与日本无涉;事定之后,亦即撤兵回国,不再留防。

    日方草案内容如下:

    一、议定嗣后不论以何等名义何等约款,在朝鲜国内两国均不得有派兵师、差兵弁,建有兵营、占有营地、屯处港口之事,以免两国滋端之虞;

    二、前条约款仍与两国交战之权不相干涉;

    三、将来在朝鲜国,如有日清两国交涉事端,或有彼此一国与朝鲜交涉事端,两国当均派委员务依和平办法,妥商办理;

    四、两国均允劝朝鲜国王,使其团练精良巡兵足以自护其国,兼保护驻留外国人,又依两国所协同认可由朝鲜国选他国武弁一员或数员,委以教习之事;

    五、两国均允遵第一条所载,将现在彼此派驻朝鲜国兵员于画押盖印之后,四个月限内均行尽数撤回,大日本帝国兵由仁川撤出,大清国兵由马山浦撤出。

    经过多轮激烈磋商,1885年4月双方在天津签订《天津条约》,如下:

    中日同时从朝鲜撤兵;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摘编自李育民、匡艳《宗藩之溃: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派兵条款”形成考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草案内容上的区别,并指出中日交涉的焦点问题。
    2.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中日《天津条约》的影响。
  • 19.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镇南关,又有雍鸡关、大南关、界首关等古称。宋元以来,中国与安南维持着长期的藩属关系。明朝成化十五年,安南贡使入贡道经广西,遭凭祥县土官阻滞。土官则称陪臣夹带私货,以致动用当地民夫一二千人运送。针对这一冲突,明廷禁止安南使臣挟私,严饬各州县不得阻留安南使臣入贡,并在后来将驿路必经关口咘村关改名为镇南关,以示镇定南方疆土之意。

    ——摘编自李家发《友谊关古关名辨正》

    材料二 1953年,中央政府将中越边境上的镇南关改名为睦南关,1965年又改名为友谊关。下列图片为友谊关的三组浮雕。

    图1 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冯子材领导)

    图2   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孙中山、黄兴领导)

    图3   红旗插上镇南关(1949年11-12月,陈赓领导)

    1. (1) 某高中学习小组进行历史调查研究,根据材料,就中国史分期中的某一时段帮助他们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进行该研究还需补充的史料。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镇南关的前世今生”,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