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10-29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2024七上·墨玉月考) 下面是一组在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物品图片,它们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
    A .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 B . 北京人的饮食十分讲究 C .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 D . 北京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 2. (2024七上·墨玉月考) 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5七上·阳山月考) 在大汶口晚期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死者往往随葬大批财物,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甚至有镂花象牙筒、鳄鱼鳞板、玉铲、龟甲等珍奇物品。而其他许多小墓只有才容得下尸体的小坑,除一具白骨外别无他物。这表明当时(  )
    A .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 阶级国家开始建立 C . 出现严重贫富分化 D . 原始社会已经解体
  • 4. (2024七上·墨玉月考)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 华夏族的发祥地是在黄河流域 B . 华夏族是由多部族交融而成 C . 华夏族是单一民族发展而来 D . 当时各地间交通非常的便利
  • 5. (2024七上·墨玉月考) “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相传曾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与炎帝共同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 黄帝 B . 唐尧 C . 虞舜 D . 夏禹
  • 6. (2024七上·墨玉月考)  广西南宁豹子头遗址和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了一万年前的陶器残片。这些残片证实广西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文献典籍 B . 神话传说 C . 考古发现 D . 影视资料
  • 7. (2024七上·墨玉月考) 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与右图画中的故事有关的传说是(   )

    A . 仓颉造字 B . 大禹治水 C . 后羿射日 D . 精卫填海
  • 8. (2024七上·墨玉月考) 以下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①朝代的是(   )

    A . 铸造精美的四羊方尊 B . 牧野之战中商军倒戈 C .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D .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9. (2024七上·墨玉月考) “明君兴国,暴君亡国。”下列有关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实行分封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 推行世袭制,皇帝过于集权 C . 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政治腐败 D . 没有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 10. (2024七上·墨玉月考) “周王朝对青铜礼器的使用规定严格,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周王朝青铜制造繁荣 B . 周王朝社会等级严格 C . 周王朝社会生活腐败 D . 周王朝经济发展落后
  • 11. (2024七上·墨玉月考) 《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从这段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信息是(   )
    A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 . 各诸侯国都“尊王攘夷” 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 楚国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 12. (2024七上·墨玉月考) 春秋后期,农业上深耕细作,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B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 . 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D . 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
  • 13. (2024七上·墨玉月考) 《史记·商君(商鞅)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发吏捕商君……秦惠文车裂商君以徇”。而商鞅死后,商鞅创立的新法却并未被废除,这说明商鞅变法(   )
    A . 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B .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 . 维护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 . 遏制地主阶级势力
  • 14. (2024七上·墨玉月考)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描述了战国时期战事连绵的情景。下列战争发生在该时期的是(   )

    ①涿鹿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2024七上·墨玉月考) 商鞅把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社会潜力。通过把秦国绑到战车上,商鞅把诸侯眼中的“夷狄之邦”改造成了诸侯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国”。秦国这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 . 确立县制 B . 禁止私斗 C . 奖励耕战 D . 编制户口
二、非选择题(共计55分)
  • 16. (2024七上·墨玉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距今约六七千年,有两种原始居民分别住在长江流域和③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②       、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 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图1尧皇让贤                  图2大禹治水

    1. (1) 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中国古代史“早期农业部落居民”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①②③的内容。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图1中的“尧皇“把位置让给了谁?这种“让贤”的制度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图2中的大禹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
    3. (3) 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 17. (2024七上·墨玉月考)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世界直立人的遗址中,最被人肯定的、最丰富的用火遗迹当属北京人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的13层文化堆积里,共发现了5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的遗迹。其中最厚的灰烬层可达6米。灰烬成堆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灰烬成堆、成层分布的现象,表明北京人已具有管理火的能力,对火的使用能力具有相对的连续性。

    材料二 

    1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早期人类在用火方面的发展。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早期人类使用的工具有哪些。
  • 18. (2024七上·墨玉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1. (1) 根据材料一,从图1和图2中能得出什么信息?这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体现了该时期政治上哪一特点?请写出第一个称霸的霸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