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原著者 | 编译者 |
《格致小引》 | (英)赫施赉 | (英)罗亨利、瞿昂来 |
《通物电光》 | (美)莫耳登 | (英)傅兰雅、王季烈 |
《物体遇热改易记》 | (英)瓦特斯 | (英)傅兰雅、徐寿 |
材料一
材料二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材料三 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劻、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材料一 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他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立,培养了大量其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 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单位:万两)
时间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年 | 3281 | 77 | 969 | 23 |
1885年 | 3071 | 40 | 3923 | 51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