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三龙育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周公平定商遗民叛乱后,大封同姓诸侯,将原臣服殷商的诸侯安置于姬姓诸侯之间,将商部族分给各诸侯。此举
    A . 有效控制地方巩固政权 B . 避免王族内部的斗争 C . 抵制北方少数民族入侵 D . 加剧诸侯分立的局面
  • 2.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史家常用“内重外轻”和“外重内轻”论述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内”指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外”指地方政府和地方分权。由外重内轻引发割据,加速王朝瓦解的是( )
    A . 秦、西汉 B . 东汉、唐 C . 唐、北宋 D . 南宋、明
  • 3.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某西方学者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个人实际上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这种民主并不尊重个人,而且随时都在怀疑个人。同时,在城邦中,最重要的事务就是政治事务,其他的一切事务都要服从政治事务。据此判断,该学者的结论应是(     )
    A . 关心政治是雅典人的必然选择 B . 个人只是雅典城邦的奴隶 C . 公民意识成为雅典的至上理念 D . 公民真正成为城邦的主人
  • 4.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找到了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践行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设想;法国则在革命与专制的循环中找出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英国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确立君主制 B . 美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设想是指建立联邦制 C . 英国和美国的办法和设想都是通过立法来实现的 D . 《人权宣言》结束了法国革命与专制的循环
  • 5.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内阁总理,组成了第一届内阁。唐绍仪强调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国务员副署。袁世凯则不经过内阁副署发布王芝详为南方军宣慰使的命令,唐绍仪及其同盟会的四个阁员被迫辞职。上述现象表明(     )
    A . 责任内阁制度受到英国政治的影响 B . 唐绍仪为争夺最高权力不择手段 C . 袁世凯的独裁行径破坏了宪政体制 D . 同盟会成制衡袁世凯的重要力量
  • 6.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1933年初,中央苏区财政部长邓子恢代表政府发行了借谷证,政府发行这一凭证的主要目的是(     )

    A . 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 . 应对敌人经济封锁 C . 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D . 实践工农武装割据
  • 7.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的“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的这些措施(     )
    A .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 . 稳定了灾区的社会秩序 C . 兼顾了赈济与发展生产 D . 意在构建政府救灾体系
  • 8. (2024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
    A . 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 B .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 .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 . 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 9.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宋朝苏洵在《嘉祐集》中说“夫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他强调的是(     )
    A . 官员选拔依据考试成绩 B . 对官员进行严密的监察 C . 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 D . 对官员要有考核和奖惩
  • 10.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19世纪中后期,英国确立的“文官常任”制度规定:文官一旦录用,除非渎职或违犯国家法律,则为终身任职,但文官如果想侧身政界,必须在他参加竞选活动之前辞去其现任官职。据此可知“文官常任”(     )
    A . 减弱了政党政治的干扰 B . 无法调动文官工作热情 C . 保证了竞选活动的公平 D . 剥夺了文官晋升的机会
  • 11.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由此可知,《公务员任用法》的颁布(     )
    A . 提高了公务员的素质 B . 有利于笼络人心巩固统治 C . 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D . 能够推动公务员制度完善
  • 12.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秦律规定:与盗者“不盈五人”,共赃“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只给予流放;但如“五人盗”,赃只“一钱以上”,也要“斩左止,有(又)黥以为城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秦律具有残酷性 B . 秦律重视对“群盗”的惩治 C . 秦律坚持公平性 D . 秦律重法轻礼
  • 13.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这反映了(     )
    A . 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 B . 儒家思想保证了审判公正 C . 官员随意支配刑事案件判决 D . 乡约与法律冲突日趋明显
  • 14.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促进了十二铜表法、坎努里阿法、李锡尼法、波提利阿法、翟腾西阿法等的制定。由此,上层平民与贵族合流组成新贵,一般平民取得完整的公民权,在法理上成为共和国的主人,自由身份受到法律保护。据此可知,这些法律、法案的颁布
    A . 消除了共和国的阶级矛盾 B . 扩大了共和国的社会基础 C . 体现了罗马法的发展完备 D . 加强了罗马封建专制统治
  • 15.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1932年,一位英国女士在喝朋友买的啤酒时发现酒中有只蜗牛,遂以健康受损为由起诉生产商。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法官提出“邻人原则”新概念,判定了生产商的过失侵权责任。这体现出英美法系(     )
    A . 强调司法程序公正 B . 存在因人设法弊端 C . 具有法官造法特点 D . 受到成文法的困囿
  • 16.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20世纪80年代,上海率先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后经过征名确定为“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各地区各单位积极举办“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等相关活动一时间风靡开来。这些做法(     )
    A . 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B . 反映了市场经济时代的精神风貌 C . 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 . 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52分。
  • 17.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以后,英国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和刊物来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据统计,1870 年以前,记载中国科举制的西方文献至少有 120 种以上。19 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美等国已出现了建立平等择优的文官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而中国的科举制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1888 年 9 月,英国著名的权威刊物《威斯敏斯特评论》刊载的一篇题为《中国:新的起点》的文章开头指出:“如果说中国政体中还有什么特别之处会受到欧洲人无条件的赞美的话,那么便是科举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出谋划策,选拔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的职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材料二   1855 年和 1870 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最终建立。1855 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任命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测验被推荐到王国政府文官低级职位上的年轻人的资格条件”,“审查这些候选人的年龄、身体、品德是否合格,对考试审查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分配到用人部门。”

    1870 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

    1876 年,英国政府又以枢密令的形式作出规定,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为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候选人中征募;1890 年,又将第一级划分为三级,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二十至二十四岁的人中征募。

    文官制度改革后,其社会效果很快显露,舆论界认为:“总的说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声誉的班子。同时,全新的节约和勤奋精神得到贯彻。”

    ——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官考试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 18.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做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主张,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要评述南京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
  • 19.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目的之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

    ——摘编自李正财《罗马法和中国古代法律的比较》

    材料二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古代罗马法是古典社会基于私有财产之上的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平等,契约以当事人同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私有等重要原则,对欧洲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周枂《罗马法原论》

    1. (1)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古代罗马法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西古代法制建设共同的历史价值。
  • 20. (2024高二上·邯郸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曾面临多重难题;第一、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其基本法则就是变“弱干强枝”为“强干弱枝”。第二、解决军人问题,办法有变私人军队为国家军队、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等。第三、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坐大,总体变迁规律是皇权渐重,相权渐轻。第四、处理好皇亲国戚和世家大族问题,办法是构建开放性政权以替代封闭性政权。第五、运用好社会基层力量,法则是变“下重上轻”为“上重下轻”、依靠乡绅制度缔造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国家治理:历史传承与现代突破》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