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追问与反思是哲学自身发展的特有属性
②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哲学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与“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②“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与“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③“人是机器”与“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①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本原”
②我国哲学家范缜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程颐的“有理则有气”“有理面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④革命家陈云同志提炼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①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思想
②克服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
③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①实践的理论,为人民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②科学的理论,立足实践创造性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④开放的理论,站在时代前沿并探索时代发展的新课题
①其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②在概括升华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正确揭示了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
④与时俱进是其独特的理论品质,不断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具体方案
①客观世界的存在需要科学研究证明 ②科学研究能够正确揭示世界的本质
③人能够利用科技手段改造客观世界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意识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记忆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脑的发育
③记忆的内容来自成熟的大脑皮层
④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
①只能按照人类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运作 ②己能够替代人类开展能动地创造性活动
③可对人的活动进行模拟但无能动创造性 ④仿生机器人的意识没有人类的意识复杂
①认为运动是精神的运动
②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脱离物质谈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④脱离运动谈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唱率皆有法
①郑人买履——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刻舟求剑——运动是绝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③揠苗助长——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疑人偷斧——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必须坚持可知论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①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③“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人类的思维是产生新质生产力的源泉
①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
②新出现的事物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
③在辩证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从整体上把握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③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①会,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想方设法解决矛盾
②不会,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
③会,矛盾是普遍的,不代表矛盾不可解决
④不会,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①矛盾的特殊性比矛盾的普遍性更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④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符合认识的秩序
①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②把握发展的普遍性
③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
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
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①同一是对立中的统一,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要在共性中把握个性,在肯定中把握否定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大。这样的国情,有利于形成广泛分工、强大市场和广阔回旋余地,同时也会带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广东要求,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在河北要求,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在东北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在江西要求,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阐释区域协调发展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又要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原因。
结合材料,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观点,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
材料一 我国传统产业工艺体系成熟,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长期以来,传统产业因污染重、消耗高、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陷入发展困境。随着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智能环保制造技术和装备在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材料二 新兴产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而具有庞大规模的传统产业能够为新兴技术提供多维应用场景,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市场和动能,甚至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一些新兴产业也来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有观点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让“新树扎深根”。结合材料,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