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 1.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距今约9000—7500年的贾湖遗址与距今3300年左右的殷墟遗址都位于今河南境内,两地相距仅300公里。图第一行是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第二行是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二者都刻画在龟甲等器物上。这可以说明中华文明(       )

    A . 源远流长 B . 多元一体 C . 开放包容 D . 善于创新
  • 2.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典型代表,这一遗址中发掘出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十几处大型公共建筑。由此推知,当时这一地区(     )
    A . 阶级对抗渐趋激烈 B . 贫富差距日益明显 C . 社会组织能力强大 D . 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 3.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下图是我国新石器时期不同地域遗址出土的龙形文化遗存。这印证了早期中华文化具有(     )

    A . 同质性 B . 创新性 C . 连续性 D . 包容性
  • 4.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考古学家在秦魏家村发现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一处墓地,其中有16座男女合葬墓。墓葬中男子仰身直肢,女子下肢弯曲,侧身面向男子,且随葬品大都是偏向男性一侧。该遗址属于典型的齐家文化。这说明,该文明(     )
    A . 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B . 体现出父系氏族的基本特征 C . 注重神权与族权之间的结合 D . 受到了传统礼乐文化的影响
  • 5.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是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距今10万—5万年的古人类活动珍贵证据。目前共出土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动物骨骼和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形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据此可判断山东沂水跋山古人类(     )
    A . 从事渔猎和采集 B . 种植粟和小麦 C . 过着定居生活 D . 贫富差距悬殊
  • 6.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 宗法制度早在夏朝就遭破坏 C . 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 D . 史料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
  • 7. (2024高一上·南康月考) 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各区域在环境基础、经济内容、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别,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这一论述(     )
    A . 说明区域间文明存在频繁交流 B . 强调了地理环境的决定性作用 C . 意在说明黄河文明的独特地位 D . 阐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 8.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周王通过授土授民新建的国家已不是血缘聚居的方国,而是由周人、本地土著以及被征服的殷人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
    A . 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B . 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C .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 D . 解决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 9.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王国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与材料中的“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对应的是(       )
    A . 宗法制和郡县制 B . 宗法制和分封制 C . 分封制和宗法制 D . 郡县制和宗法制
  • 10.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方里而井,并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     )
    A . 全国土地分属于诸侯王所有 B . 臣民可通过买卖获得土地 C . 根源于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 D . 以青铜工具作为主要农具
  • 11.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在古史传说中,后人不仅把夷人和羌人的一部分列为黄帝的后裔,而且把各部族劳动人民的许多伟大发明,如衣服、文字、舟车、历法、蚕丝等都归功于黄帝。这表明(     )
    A . 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B . 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根基 C . 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文明中心 D . 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基本具备
  • 12.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孔子曰:“仁者人也”。他认为应当关爱尊重他入。有同情心,还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 仁者爱人 B . 为政以德 C . 克己复礼 D . 兼爱非攻
  • 13.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任务,是围绕“耕战”目标,推行重农政策,强化国家经济汲取力与社会动员力。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
    A . 意图平衡各国实力 B . 着眼于改变经济结构 C . 旨在实现富国强兵 D . 以重构大一统为目标
  • 14.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法家强调“以法治国”。这里,二者关注的共同点是(     )
    A . 道德规范要求 B . 文化教育模式 C . 人才选拔途径 D . 国家治理方式
  • 15.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下面为先秦部分著作引用《论语》中语句次数的统计表(单位:次)。该表可用来说明(     )

    A . 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较稳固 B . 百家争鸣利于促进思想交流 C . 国家统一趋势影响学术发展 D . 诸子思想间的隔阂逐渐消弭
  • 16.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战国策·齐策一》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帏,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的景象。这体现出齐国(     )
    A . 全国市场初步形成 B .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 商人活动不受限制 D .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 17.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项规定不利于
    A . 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B . 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C . 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D . 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 18.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应付大规模而又频繁的战争,既需要一支可以直接调遣的庞大常备军,也需要一套完善的国家行政机构,以便有效地组织全国的人力物力。就此分析各国最有可能(     )
    A . 打出“尊王攘夷”旗号号令天下 B . 改革税制事实上承认土地私有 C . 实行军功爵制打破旧贵族特权 D . 建立以国君为首的中央集权制
  • 19.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 . 道、儒、墨、法 B . 墨、儒、法、道 C . 法、儒、道、墨 D . 道、法、墨、儒
  • 20.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孟子主张“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韩非认为“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这些观点(     )
    A . 契合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B . 旨在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C . 表明百家争鸣局面激烈 D . 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21.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秦始皇在原由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加刻诏书铭文,或下令让政府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并在上面刻铭文,发至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这一举措(     )
    A . 旨在推动工商业发展 B . 对国家统一有长远意义 C . 开启货币官铸的历史 D . 说明秦朝制度缺乏创新
  • 22.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
    A . 世卿世禄制度的确立 B . 封建土地制度确立 C . 宗法制家族制度形成 D .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23. (2024高一上·南康月考) 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
    A . 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B . 掌控军权,统领全国 C . 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D . 牵制丞相,加强君权
  • 24.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宗法等级君主政体,其典型是西周王制,简称“王制”;二是中央集权君主政体,其典型是秦朝帝制,简称“帝制”。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
    A . 它们所依托的经济基础不同 B . 官僚政治比贵族政治更先进 C . “公天下”优于“家天下” D . 建立者对国家结构认识不同
  • 25.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有学者认为,秦朝的统一形态在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军事控御等“硬件方面”应该是明确有效的,但在“软件方面”却远远没有达到统一天下的基本要求,甚至还一直存在着两大板块之间无法弥合的对立与仇视。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 官僚政治符合时代潮流 B . 秦朝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C . 秦朝的速亡具有必然性 D . 秦的统一形态明确有效
  • 26.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 .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 27.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下图所示的里耶秦简户籍簿记载了秦朝一户的户籍档案,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名字、社会身份等信息。这反映出秦朝(     )

    A . 户籍制度非常完备 B . 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 C . 社会等级分化严重 D . 重农抑商政策执行严格
  • 28.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楚庄王时,不断向中原用兵,与晋国争夺霸主地位。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阅兵周疆,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军,楚庄王趁机向王孙满问九鼎之轻重。这反映了(  )
    A . 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B . 血缘纽带得到加强 C . 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 . 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 29.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韩非 D . 墨子
  • 30.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秦以前,一般人均可自称“朕”。秦统一后,“朕”成为皇帝的专属自称,皇帝的命令专称为“诏”,其印章专称为“玺”,对皇帝的名字也要进行避讳。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
    A . 凸显皇帝独尊 B . 保证皇帝独裁 C . 重建礼乐文化 D . 宣扬皇帝功业
二、材料分析题(其中31题8分,32题15分,33题17分,共40分)
  • 31.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陶寺遗址(属龙山文化)中发掘的宫殿区、仓储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都被权力阶层所独有,在陶寺遗址的墓葬中,既有规模宏大、地位凸显的宫殿夯土建筑,又有简陋普通的半地穴式或窑洞式小房子。陶寺遗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且存在着多个层次等级。此外,陶寺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乱葬墓,死者或被弃于灰坑,或被作为人牲用来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墙中,有的甚至是多人从葬。围绕陶寺遗址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

    ——摘编自高江涛《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

    材料二   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中,甘肃大地湾群落以一个长方形主室为中心,两侧备有一侧室,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无论是面积、质量还是结构都首屈一指。在这一时期的姜寨等遗址中,除作为群落中心的准都邑有墙垣或其他防御性设施外,其他聚落已没有了这些设施,在这些聚落中,还发现了相对独立的军事将领和巫觋人员。此外。在良渚文化区的大型墓中,有精致的玉铖等高级殉葬品,中型墓中玉铖的制作工艺与形制与之相比略逊一筹。在此时的大汶口基地中,石钺、玉铖与作为贯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筒同时出土,说明这一神权与政权结合的传统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

    ——摘编自马新《群落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原始社会晚期的考古发掘为依据,概述这一时期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

  • 32.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 33. (2024高一上·德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大夫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材料二   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

    1. (1)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管理国家的主要制度?
    2. (2)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