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高考生物一轮实验专题复习

更新时间:2024-10-17 浏览次数:2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4高一上·邵阳期末) 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此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 B . 使用NaOH溶液是为了排除通入空气中CO2的干扰 C . 澄清石灰水是用于检测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 D . 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
  • 2. (2024高一下·邯郸月考) 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 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 . 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D . 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 3. (2024高一下·浙江模拟)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图中A瓶的作用是(       )

    A . 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B .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 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 D . 为酵母菌有氧呼吸提供原料
  • 4. (2024高一下·淇滨期末) 下图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B . 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甲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C . 乙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D . 甲装置培养液A上可滴加几滴花生油形成油脂层以创造无氧条件
  • 5. (2024高一下·衢州期末) 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有同学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要探究需氧呼吸,则需要打开阀门a通入O2 B . 在探究厌氧呼吸时可在溶液表面加入一层植物油隔绝O2 C . 为检验细胞呼吸产物是否含有CO2 , 在管口2接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D . 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管口3取出的溶液变橙色,说明酵母菌发生了厌氧呼吸
  • 6. (2024高一下·云南月考)  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30mol

    9mol

    12.5mol

    15mol

    产生酒精的量

    0mol

    9mol

    6.5mol

    6mol

    A . 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 . 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 . 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D . 氧浓度为d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 7. (2024高一下·德阳开学考) 下图所示是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用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装置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溶液为酵母菌和葡萄糖混合液,乙溶液为澄清石灰水 B . 在甲溶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条件 C . 根据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D . 若向混合液中通入空气,酵母菌会因为乙醇发酵速率减慢而大量死亡
  • 8. (2024高一上·江门期末) 从如图中选取装置,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正确的组合是(       )

    酵母菌培养液①

    酵母菌培养液②

    澄清的石灰水③

    酵母菌培养液④

    酵母菌培养液⑤

    酵母菌培养液⑥

    澄清的石灰水⑦

    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⑧

    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A . ⑤→⑧→⑦和⑥→③ B . ⑧→①→③和②→③ C . ⑤→⑧→③和④→⑦ D . ⑧→⑤→③和⑥→⑦
  • 9. (2024高三上·永年开学考) 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和图2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检测气体产物,颜色变化是黄→绿→蓝,且图1变化较快 B . 图2中也可待充分反应后,从广口瓶中取样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将会从橙色变成灰绿色 C . 将酵母菌换成乳酸菌,图1中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2中产生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乳酸菌厌氧呼吸不产生 D . 两装置中的广口瓶中各添加一个温度计,在酵母菌数量相等且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的情况下,两个温度计的读数相同
  • 10. (2024高二下·张店月考) 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O2浓度对酵母菌的影响的实验,以ATP浓度、CO2的浓度、酵母菌数量、酒精浓度为检测指标,推测四项相关指标与O2浓度的关系可能与实验结果不符的是(       )

    A . B . C . D .
  • 11. (2024高二下·牟平月考) 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科研人员向锥形瓶中加入含有活化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并利用传感器测定锥形瓶中CO2和O2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CO2的生成场所有所改变 B . 第100s时,酵母菌细胞呼吸中O2的消耗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C . 第300s时,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有氧呼吸 D . 实验结束后向培养液滤液中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振荡后呈灰绿色
  • 12. (2024高三下·黄冈月考)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试管内上部空间有充足的氧气),后续改进该装置探究乳酸菌的呼吸方式。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结构不同但无氧呼吸都使溶液的pH值下降 B . 溶液X若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两个装置中溶液变黄的速度不同 C . 若酵母菌没有耗尽培养液中的葡萄糖,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不受影响 D . 若用上述装置探究乳酸菌的呼吸方式,可直接检测两反应试管内pH值的变化
  • 13. (2024高二下·华蓥月考)  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下列评价错误的是(  )

    A . 丙装置设置有误,排气时可能会导致发酵液溢出 B . 三个装置中酵母菌均先有氧呼吸,再酒精发酵 C . 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装置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D . 导致三个装置中发酵液pH下降的原因不同
  • 14. (2024·广东模拟) 为验证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小组进行了实验,实验方案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①—④的判断错误的是( )

    培养液

    葡萄糖溶液浓度

    是否通入氧气

    BTB检测

    酸性重铬酸钾检测

    酵母菌培养液

    5%

    黄色

    酵母菌培养液

    5%

    灰绿色

    注:BTB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A . ①为“是” B . ②为“否” C . ③为“蓝色” D . ④为“橙色”
  • 15. (2024高一下·珠海期中) 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将煮沸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溶液的甲试管后要振荡混匀 B . 在甲试管混合液的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能制造无氧环境 C . 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 D . 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判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 16.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某同学将酵母菌、等量的酵母菌细胞质基质分别放入甲、乙两支试管,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均供氧充足,一段时间后,检测葡萄糖和CO2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试管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的速率更快 B . 两支试管中的葡萄糖消耗速率基本相同 C . 两支试管中的反应产物均有CO2 D . 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反应结束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可出现灰绿色反应
  • 17. (2024高一下·成都开学考)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便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葡萄糖溶液煮沸后,立即加入新鲜食用酵母 B . 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遇酒精变为灰绿色 C . 该探究实验属于对比实验,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 D . 二氧化碳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 18. (2024高一上·长沙期末)  学生研究小组将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保温瓶内的温度将一直慢慢升高 B . 保温瓶中氧气的含量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有重要的影响 C . 该实验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用来测定酵母留细胞呼吸释放的CO2 D . 锥形瓶中的指示剂应为酸碱指示剂,目的是检验酵母的的呼吸作用的类型
  • 19. (2024高一下·绍兴开学考)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方式(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和稀硫酸以便检测乙醇生成 B . 仅根据该实验的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 . 乙瓶的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 D . 实验中增加甲瓶中初始酵母菌的数量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
  • 20. (2024高一上·广州月考) 如图所示,装置1和装置2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装置1中H2O2溶液和猪肝研磨液混合,可以为酵母菌提供氧气 B . 装置1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色,说明酵母菌未发生无氧呼吸 C . 装置2应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将软管插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中 D . 装置1和装置2之间形成相互对照,因变量是CO2的产生速率
二、非选择题
  • 21. (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某兴趣小组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装置1测量的是,装置2测量的是
    2. (2) 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和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若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不移动,则培养液中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若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
    3. (3) 向酵母菌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2所示。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只进行;当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细胞只进行;当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中用于无氧呼吸的占
  • 22. (2023高二下·玉溪期中)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消耗多少葡萄糖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图甲、乙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得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装置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分别得到滤液1和滤液2。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乙组装置中,酵母菌可以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甲、乙两组实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消耗葡萄糖的比例是
    2. (2) 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
    3. (3) 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的变化。

      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则

      ②若,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 23. (2022高三上·贵州月考) 科研人员为探究已活化的酵母菌的细胞呼吸速率,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以葡萄糖为细胞呼吸底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图所示装置中活化的酵母菌初期的细胞呼吸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来表示。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红色液滴会向(填“左”“右”)移。
    2. (2) 实验应该在适宜且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温度属于实验要控制的变量。若要排除活化的酵母菌自身因素(实验误差)的影响或干扰,需要完善的设计是
    3. (3) 若将装置中的酵母菌换成新鲜的绿色叶片,用来测定其细胞呼吸速率,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4. (4) 若要继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分解、利用丙酮酸的场所,需要设法将分离,补充以作为反应底物的实验。
  • 24.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研究。图中刻度玻璃管可以用来读取液面的高度(假设水压对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10mL酵母菌培养液和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步骤二,将甲、乙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气密性完好的两个气球中,排尽空气后分别向两个气球内注入等量且适量的氧气,扎紧气球保持密闭状态,再分别放入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

    步骤三,两组装置均放入20℃恒温水浴锅中,从注水口注入等量的温水,调节刻度玻璃管液面至起始刻度;

    步骤四,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1. (1)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 (2) 实验刚开始的短时间内,两组装置的刻度玻璃管液面均不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3. (3) 一段时间后,装有甲烧杯的装置中刻度玻璃管液面上升,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