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 | 高度 |
对流层 | 0-17千米 |
平流层 | 17-55千米 |
中间层 | 55-85千米 |
暖层 | 85-500千米 |
外层 | >500千米 |
(1)试管b中的气体是;
(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
(3)从模型图(图乙)可知水电解时,水分子先被分解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1)盐湖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2)将盐湖中获得的粗盐提纯:如图是部分实验操作,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字母)
(3)用提纯得到的食盐配制溶液:经检测,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氯化钠固体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如何标刻度】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在标尺C处标上1.0克/厘米3。指针会上移的原因是;
(2)将水换做煤油,使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已知煤油的密度为0.8克/厘米3 , 指针会指在D处,再标上0.8克/厘米3。D应该在C位置的(选填“上方”、“下方”或“同一处”);
(3)换其他已知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标上相应密度值......
【操作注意事项】
(4)装置标尺上标好刻度后,测量某液体密度时,下列操作会影响测量值的是;
A.液体没有浸没金属
B.液面超出金属块上表面
C.用等体积塑料块(水<塑料<金属)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其他不改变
【优化设计反思】
(1)小明想刻度更方便,他根据标尺上CD的距离,在标尺AB均匀标上密度值如图乙。这样做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小明想进一步提高装置精确度,应该做怎样的改进:。(写一点)
于是设计如下实验:
①配制一系列的NAA溶液,浓度分别为10、100、200、300、400、500(mg/L)等量倒入培养皿中,相应编号为A、B、C、D、E、F;
②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一的桂花枝条30根,随机平均分成6组;
③将6组枝条分别浸泡在步骤①配制的NAA溶液中,给培养皿盖上盖子;
④一段时间后,将上述6组枝条取出,然后分别扦插到相同条件的适宜环境中培养;
⑤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并统计各组枝条生根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实验请回答:
(1)本实验通过观察来表示NAA促进枝条生根效果;
(2)实验中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可能是;
(3)分析图示,可以得出NAA溶液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组;
(4)为了找出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值更精确,小组需要继续做的实验:。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上课时老师演示图乙实验:首先,盆里放适量的水;然后,点燃一只蜡烛立在盆中间;接着,从瓶口朝下放蜡烛正上方加热一会儿;最后,将杯子倒扣到水里,观察到瓶内水面逐渐上升。结合思维模型和学过的知识解释水面上升的现象:。
【设计原理】
(1)将装置放入水中并启动,如图乙。判断A、B两点液体压强较大的是;
(2)落叶收集器利用(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将落叶收集起来;
【收集能力】
(3)调试发现收集口与水面相平时较厚落叶不易进入瓶中。若每根泡沫块底面积为4平方厘米,在泡沫块上方粘一个密度为7.8克/立方厘米的铁块,将收集口位置下调至水面以下2厘米处(如图丙),需要质量多大的铁块才能实现?(ρ水=1.0×103千克/立方米)(写出计算过程)
【平衡性能】
(4)粘上铁块对收集器的平衡性有影响,小明认为不加外物,仅调节装置自身结构也能实现收集口下调2厘米,请提出一种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