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博物馆 | 三星堆博物馆 | 湖南省博物馆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材料一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相传大禹导江为沱,分引岷江上游洪水。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起着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这是成都平原城市历经3000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生活在常遭洪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学会了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各个村落在日趋复杂的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逐渐融合和统一。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产品,平原上许多城市都建造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
——摘编自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从灌溉系统的比较分析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亚述帝国(公元前934—前612年)以征战四方而闻名,国王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英勇的战士,实际上他们还非常关心农业生产。亚述国王懂得通过复耕抛荒地和开垦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还知道置备耕地的犁、挽犁的牛以及在犁耕前灌溉和除草。亚述国王清楚水源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因而开挖沟渠,灌溉庄稼,并指导相关官员应对涝灾和蝗灾。亚述国王憧憬丰收景象,恳求神灵保佑丰收,指导粮食的收割与贮存。
——摘编自国洪更《亚述帝国国王与农业生产》
材料一
材料二 郡县的出现,是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划时代变化。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本质,是在国家体制中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由部族国家变成疆域国家。秦代实行郡县两级制,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而秦郡数仅为四十余,中央直接管理各郡,尚无多大问题。
——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
材料一 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召贤良、文学赴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侯家驹著《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一 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