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 内容 |
西汉 | 通过“乡举里选”,以德才为标准,从地方选拔人才。 |
魏晋南北朝 |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
隋朝 | 分科考试、设置进士科。 |
唐朝 | 在应举资格、考试内容、录取原则、审核手续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规定,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 |
法律法规 | 状况 |
《文官高等考试令》所附《文官考试 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1915年) | 规定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 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兽医 等23个专门学科。 |
《文官高等考试法》1919年) | 规定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 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 |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但它并非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恰恰相反,儒学与后者是相伴相生的。此外,中国“编户齐民”与朝廷之间也没有西欧领主附庸关系中的契约因素,当农民个人受到来自上面侵害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抵抗和自卫的手段。显然,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距甚远。
——摘编自武寅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政治制度》
材料二: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是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的,必然体现本国的国情和具有本国的特点。我们应看到,中国悠久的政治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从公元前2世纪以来形成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及其运行,对于抵御外来侵扰(侵略)和保卫本国,都起过不容否定的作用。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一 在法律裁决委员会的监督下,雅典法律以简明的词句为形式被刻在“君主专廊"的石碑 上,任何司法人员办案都必须以此为准。所有公民在自己的权利被侵犯时都可以依法提出 申诉,无论侵权者是谁,也无论他官多高、权多大,只要违背了法律,都必须老老实实地接受 法庭的审判。那些用抽签方法从30岁以上公民中选出的陪审员,不需要屈从于任何权势, 无论投什么票,本人均无风险。官吏上任前,必须接受任职资格审查,任职期间也必须接受 公民监督;卸任时也要报告工作情况并接受检查,有专人对其任职期间的活动和账目进行审查。 ,
——摘编自安庆征《古代雅典的民主与法治》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过去英国长期激烈的政治斗争的余震仍不断发生,主要表现为辉格党和 托利党互相争权、互相攻击。而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大商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利用自己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国王的权力。1714 年以后,国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威廉三世(1689-1702年在位)时,当国王不在 国内,“所有的重要事务,无一例外都必须于王后(女王)在场下的内阁中进行讨论”,后来在 内阁会议中渐渐出现了一个主持内阁会议的领导人物。18世纪中叶,如在苏格兰,各郡的 议员实际上是由不到3000个选民选出的,而这3000个选民中,有一半是由地主制造出的所 谓“法格特"选民。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
——摘编自《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分析西方是如何借鉴中国考试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