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 ①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时 间 | 事 件 |
19世纪60年代 | 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 |
1874年 | 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 |
19世纪70年代 | 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
1884年 | 法国军舰袭击福建马尾军港 |
图1 图2
材料一 这样一个帝国(清)终于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马克思
材料二 1843年前后英国从中国进出口棉花税率由24.19%降至5.56%,棉纱税率由13.38%降至5.56%。中英交往中,遇有交涉诉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馆照办。清政府官员董宗远上书道:“国脉自此伤矣。”
——摘编自《夷氛闻记》
材料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开始,然而清王朝对这种根本性变化全然无知,甚至拒绝了解与之作战的敌国,拒绝了解外部世界,仍坚持中国是“天朝上国”观念。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却被斥责为罪莫大焉的“溃夷夏之防”。结果,对中国人具有启蒙意义的《海国图志》在相当长时间受到朝野上下强烈批判,因此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有限。这本书传到日本后大受欢迎,产生极大影响。
——雷颐《尴尬!〈海国图志〉只睁圆了日本的眼》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是役败后……日人……资(借助)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限制、约束)!均权之说昌。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周谷城《民国丛书第3编》
材料三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材料一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突变的宝贵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编自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三 1894年的那场大败“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9世纪60年代,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对于洋务运动,有人认为它是中国第一场近代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也有人认为它是统治阶级发动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据此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少于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