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汉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道...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2题每题3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九上·高州月考)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下列举措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是(     )

    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消除各地区经济差异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④坚持同步富裕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24九上·丛台月考) 观察下图漫画,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     )

    A . 社会主要矛盾是城乡居民收入不均衡 B . 应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同等富裕 C . 应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D . 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挑战
  • 3. (2024九下·舟山模拟) 2024年2月,Open AI发布视频生成模型Sora。人工智能不仅能与人类无障碍对话,还能深刻理解语言,生成视频图像显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启示青少年(     )

    ①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创新能力       

    ②提高个人素养,迎接未来挑战

    ③培养问题意识,研究人工智能       

    ④做好职业规划,积累物质财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4九上·平坝月考)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以下对共同富裕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共同富裕就是指全体人民在物质生活上的富裕 B . 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平均主义 C . 共同富裕是不分阶段、不分地区的同步富裕 D . 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创造,不能坐享其成
  • 5. (2024九上·丛台月考) 谋未来就要谋创新,下列关于创新说法正确的有(     )

    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唯一力量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呼唤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③
  • 6. (2024九上·丛台月考) 广壮族自治区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教育的决策部署,强化课程设置、平台建设、专业指导、服务支撑。这样做是因为(     )

    ①发展教育是国家工作中心                      

    ②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7. (2024九上·丛台月考) 2023年3月16日,国资委官网正式发布《关于印发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的通知》,共有7家国企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200家央地国企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的依据是(     )

    ①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关系到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

    ②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物质基础

    ③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

    ④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塑造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4九上·丛台月考)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任务之一,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下对“新质生产力”解读正确的是(     )

    ①“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属于制度创新

    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9. (2024九上·丛台月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24年我们继续逐梦前行,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要求我们(     )

    ①共享发展成果,加快民生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②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科技对各项事业的支撑力

    ③增加资源利用,持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④扩大开放战略,建立国际新秩序,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4九上·丛台月考) 2023年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中强调,整体推进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这表明(     )

    ①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14亿多人的民生福祉②发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发展就是要让人民的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④发展就是要消除绝对贫困,平均分配社会财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24九上·丛台月考) 2023年7月4日至6日,江西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聚焦“深入实施科技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人大代表的类似调研活动(     )
    A . 增强了现代社会公民的法治意识 B . 发挥了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优势 C . 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渠道 D . 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了决策科学化
  • 12. (2024九上·丛台月考) 社区创新居民说事制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以下是居民说事的主要流程。居民说事制度体现了(     )

    A . 人民民主的真谛 B . 人民能够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 C . 政治文明的核心 D .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唯一形式
二、第II卷(共34分)
  • 13. (2024九上·丛台月考)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不断谱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材料一   

    注:2013-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业均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1)从上图(含注)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材料二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者以奋斗为笔、汗水为墨。在共和图史册上写下不朽的劳动壮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当惊世界”的发展奇迹。作为“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放眼今日之中国,日均诞生企业超过2.7万家、投权发明专利2500多件,京津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高质量推进;在发展过程中,党和政府切实保障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用心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让每一个劳动者都得到草重,让每一项合法权益都得到维护。

    (2)请结合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创造发展奇迹的原因。

  • 14. (2024九上·丛台月考)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崇尚科学·立志创新”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认清国情】围绕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几位同学展开了讨论

    (1)请将对话中薇薇同学的观点补充完整。

    【关注发展】2024年的全国“两会”,“新质生产”成为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简单地讲就是要基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2)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思考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度思考】活动中,道德与法治课老师给同学们出示了一幅没画,如下图所示:

    (3)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针对这幅漫画给同学们提一个什么问题?请说明提问的意图。

    示例:问题:我国是如何积极应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

    意图:帮助同学们认识我国加快科技创新的迫切性。

  • 15. (2024九上·丛台月考)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从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到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进社区,从“小院议事厅”到“板凳民主”,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广大人民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探索创造了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实现形式。人们通过这些接地气、聚人气的民主实践,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得到充分实现。

    1.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的制度保障。
    2. (2) 请从民主角度谈谈材料中提及的民主实践过程有何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