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一上·广元月考) 学术界普遍认为秦朝时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文字字形与字体的统一。下列史料中能证明这一观点且属于一手史料的是(     )
    A . 《说文解字·序》称“(李斯、赵高等人)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B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C . 里耶秦简中发现了要求统一用词,改旧名,用新称,统一制度、法律用语的木牍 D . 汉景帝时,孔子故居夹墙中发现的简牍文字,与小篆、隶书大相径庭
  • 2.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史载西汉的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 ‘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汉高祖于是请陆贾“著秦所以失天下”,陆贾于是著《新语》十二篇,高祖信之。该事件对汉初产生的影响是(     )
    A . 汉朝基本废除了秦朝各种制度 B . 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C . 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反击作战 D . 促使西汉政府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
  • 3.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据史料记载,唐代“飞钱”的使用者一般都是从事茶、酒之类的官榷商人,使用的区域主要在江淮两浙一带,其次为蜀中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可知,飞钱(     )
    A . 是政府规范商业的手段 B . 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 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差异 D . 促进了地域性商帮的崛起
  • 4. (2024高三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月考) 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家在中国沿海地区设立的企业有28家,雇佣41000多位沿海居民为企业工人。这些工人中的一部分之后又流入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间资本独立运营的民营企业。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 . 政府放弃传统经济政策 B .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C . 通商口岸经济互动频繁 D . 工人政治觉悟提高
  • 5.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
    A . 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 B . 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 C . 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 D . 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
  • 6. (2023高一下·江西期末)  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剪辫热潮,一些地方自发组织义务剪辫队,当场为人剪辫;《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北京城内一片男子的哭声,很多男子反复摸着自己的辫子舍不得剪去。对于以上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 . 辛亥革命扫荡了传统文化 B . 民众受旧的思想观念束缚较深
    C . 辛亥革命未能促进思想解放 D . 革命推动社会风俗发生了剧变
  • 7.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表中的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史实1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史实2

    1912年12月荣氏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公司,之后不断发展

    史实3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A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 社会风俗的近代化 C . 民国初年的新气象 D . 新文化运动的扩展
  • 8. (2024高三下·玉溪模拟)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个机关刊物《先驱》(创刊于1922年)刊登了大量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文件、决议以及少年共产国际、万国青年共产党等组织的会议决议案;《劳动界》(创刊于1920年)“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指出工人之所以受剥削是由于“资本家生产制”造成的。这些报刊(     )
    A . 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 B . 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 打破了当权者对知识的垄断 D . 保障了民众对阅读的基本需求
  • 9. (2024高一上·旌阳期末)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湘赣边界一年多来斗争的经验教训,强调在反动统治政权暂时稳定时期和破裂时期,红色区域的斗争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与策略。”文中的“战略和策略”指的是(     )
    A . 开展游击战争 B . 工农武装割据 C . 进攻中心城市 D . 开展土地革命
  • 10.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1936年中共中央计划出版“长征纪实”。由于人手有限,毛泽东专门致信要求亲历者就“自己所经历……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务必保证出版。1937年初,《长征记》编定完成,但直到1942年,中共中央仅作为内部资料少量印发,不准公开出版。这是由于(     )
    A . 出版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B . 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初现 C . 国共两党消除争端团结抗敌 D . 中共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1.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1940年春夏,在德国进攻下,法国败降、英军被赶出欧洲大陆,希特勒竭力唆使日本南进,希望与日本在战略上相互策应。对此,日本访德特使解释说:“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这说明中国战场(     )
    A . 支援了太平洋战场盟军的对日作战 B . 粉碎了德日法西斯结盟的企图 C .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 迫使日本改变其既定侵略方针
  • 12.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指示,提出对在华外资银行“均不给予正式的法律的承认,但目前也不要忙于去做有关禁止、收回或没收的表示”,“不要忙于令其停业,而应先令其报告资本、账目和业务,以凭核办”。这一指示意在(     )
    A . 推动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B . 为掌控国家金融主权作准备 C .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 D . 取缔西方在中国的金融机构
  • 13. (2024高三上·云南月考) 从1965年开始,我国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大批沿海企业和技术管理人员迁移到西南、西北;到1977年,先后建成20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形成了45个大型生产科研基地和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     )
    A . 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发展体系 B . 改善了我国工业布局 C . 促成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突破 D . 打破了西方技术封锁
  • 14.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1982年9月,新华社记者报道了河南农村“抢财神”的现象:技术员刘凤理指导农村的棉花种植,推动了棉花的增产,农民们也因此而富起来,大家都叫他“活财神”,并抢着让他到自己的村里去。对此现象理解合理的是(       )
    A . 国有企业改革助推农村生产发展 B . 农业生产责任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全面取消农业税解放农村生产力 D . 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知识分子社会地位
  • 15.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关于“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习近平形象地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这说明“一国两制”的核心内涵是 (     )
    A . 优先保障两种制度 B . 建立大国特色外交 C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 维持和平统一方针
  • 16.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华为将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命名为“鸿蒙”,手机芯片取名为“麒麟”,基带芯片取名为“巴龙”,服务器芯片取名为“鲲鹏”……这些产品取名都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大气且寓意深远,彰显着纯粹的中国血统。这体现出该公司的(       )
    A . 科技优势引领世界潮流 B . 自主创新能力与文化自信 C . 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广泛 D . 顽强意志与技术研发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 17.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邮政源于人们通信的需要,是历史上起源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纷纷在中国领土上任意开办自己的邮局,即所谓的“客邮”,不受中国政府的管辖,各自执行本国邮章,使用本国邮票,却加盖中国地名的邮戳。有些国家还利用“客邮”大量贩运鸦片、吗啡等毒品,走私漏税。因清政府无力承担各驻华使馆往来文件的传递事宜,遂于1866年由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督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兼办此事,这就是“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3月经李鸿章同意,赫德委派德璀琳在天津等五处仿照西欧方式,开始收寄中、外公众邮件,这就是“海关试办邮政”。这一时期中国官方公文、报纸仍由驿站传递,而中国商人和民众不信任海关,仍向民信局交寄邮件,所以形成了邮驿、海关邮政、民信局和客邮并存的局面。1896年总理衙门根据张之洞建议与赫德所提出的邮章,奏请光绪皇帝批准,于当年3月20日开办“大清邮政”,这标志着中国邮政诞生。但是几经周折,中国邮政大权仍在外国人手中。

    ——摘编自金燕、叶美兰《英国与晚清中国邮政发展研究》

    材料二   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主管全国邮政和电信工作。1950年1月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除台湾省外全国建立了各级邮政机构。1953年以后,邮电部加强了邮电事业的建设,提高了业务和技术水平,如加强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邮政网的建设,建立邮电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建立新的企业管理制度。1998年邮电体制进行了改革,实现了邮电分营。分营之后,邮政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部分开始独立运营。邮电分营使邮政职工有了自我经营发展的意识,调动了积极性,有利于邮政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邮政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张毓书《中国邮政:一抹青绿牵万家通天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邮政诞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特征。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邮政事业的主要因素。
  • 18.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2.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摘自1929年《兴国县土地法》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并规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如付息已超过原本两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贷关系视为消灭。这一土地政策是符合中国共产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积极的、有原则的让步,完全符合挽救民族危亡的现实需要。

    ——摘编自页川《简论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材料三   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并颁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法强调要放手发动群众,依靠农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而不是把土地“恩赐”给农民。但是,大纲中将一切土地平均分配的办法,不仅导致许多地区土改出现“左”倾错误,中农的利益也大受侵犯,因此,后来在新区和全国范围内土改时即加以改变。

    ——摘编自韩广富曹希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9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出现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的历史意义。
  • 19.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区借助较早解放以及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占有突出的经济地位。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北地区不仅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以资源开发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并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全国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的东北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拐点。其经济优势逐步丧失,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减缓。1978年至2017年,东北三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1%,而同期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5%。到2017年,东北经济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比重降到6.7%,这表明东北地区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摘编自乔榛、路兴隆《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的组织路线。

    —摘编自段炼《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逐渐失去发展优势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现东北振兴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12分)
  • 20. (2024高三上·鸡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