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出土的刻符陶片
①封君封臣制的实施 ②民族主义逐渐兴起
③庄园经济持续发展 ④宗教神权渐趋弱小
“豆选”现场
年代 | 评价 |
20世纪30—40年代 | 范文澜认为王安石变法“急需加强军备” |
钱穆提出王安石变法“冗官不革,政治绝无可以推行之理”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王安石的新法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维护宋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
20世纪80年代 | 青苗法等措施,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自由发展。 |
秦朝 | 制定了财政工作规范和相应的奖惩制度,注重对新旧官吏交接的监督。 |
汉朝 | 加强对上计簿的审查,还大力严惩贪污舞弊和贿赂行为。 |
隋朝 | 刑部下专设比部,“职掌内外赋敛、经费、俸禄、赃赎、通欠之物及京师仓库,三月一比(审计)”。 |
宋朝 | 对各级官署支用的财物进行事前的和事后的审计,到南宋初设审计院。 |
明清 | 以户部所属的“清吏司”来执行财政监督,十三个清吏司根据各省一年一报的文册进行审查核销。 |
①重视维护私有财产 ②蕴含人人平等的理念
③旨在调和社会矛盾 ④具有灵活务实的特征
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行省制下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等
材料二 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省),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司(简称都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属于中央。布政使司下又设府、县二级地方政权,长官称知府、知县。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一 在英国,走马上任的首相及其政府会带来一系列有待实施的政策,而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的内阁秘书长则要发挥才智,保证内阁办公厅这一国家机器发挥作用,为首相及其政府提供服务,落实政策。
——摘编自安东尼•塞尔登《内阁办公厅》
材料二 1883年美国文官改革法得以实施,有一部分动因来自加菲尔德总统遭到一个心灰意冷的官职寻求者的刺杀而身亡这一事件。该法创立了一种对联邦雇员实施的业绩制度,即通过竞争性考试而不是靠政治影响力的方式来决定联邦政府职位的任命。
——摘编自埃里克•方纳《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治理国家和管理国家关键在于选拔和任用官员。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实行常任文官制,一般只对普通文官即“下级官吏”实行考试,而“委任官”亦即政务官则通过直接选举或委任制产生,这具有严重缺陷。实行考试制度,不仅能保证人民选用德才兼备的“专门家”组成国家官吏队伍,且符合中国国情和传统。
——摘编自魏春明《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材料一 罗马统治给予许多民族一个共同的语言和法律制度,基督教以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仰代替了地方神祇的多样性。两种活动的相似使它们表现为一个走向统一的伟大世界运动中的两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詹姆斯•布赖斯《神圣罗马帝国》
材料二 从李斯等人那里,秦始皇无疑把法家制度政策作为一种政治需要而加以接受。但在法家政策中,他还掺进了奇妙的混杂在一起的其他思想,其中包括很基本的儒家观念。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根据上述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