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48分)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期末) 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遗址房屋排列整齐,同时期裴李岗遗址墓葬秩序井然。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坚固的城堡,距今五六千年的良渚古城,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青铜在亚欧草原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工具,在中国则主要铸造礼器。以上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     )
    A . 崇尚秩序与稳定 B . 避免冲突与战争 C . 追求集权与礼制 D . 从事游牧与渔猎
  • 2.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如图为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的人面纹方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器身外如表周饰半浮雕人面,人面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禾”字为一株结有丰硕稻穗的禾杆,因此也被称为大禾方鼎。这反映出(     )

    ①商代的青铜器多数出土于殷墟   ②半人半兽鼎浮雕体现图腾崇拜

    ③此鼎与农业生产有紧密的关系   ④人面纹鼎是最早的青铜器之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3.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管仲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主张,反映当时( )
    A .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 B . 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 . 社会亟需政治秩序的变革 D . 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共识
  • 4.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据《战国策》记载,齐国孟尝君请门客冯谖“收责於薛”,孟尝君是薛邑土地、财富的最大拥有者,债户众多,冯谖受命后,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至薛邑后“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偏合”,“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这表明当时(     )
    A . 社会借贷现象已经比较普遍 B . 信用体系崩坏阻碍经济发展 C . 贫富分化加剧激化社会矛盾 D . 民本思想盛行助推基层治理
  • 5. (2024高一上·重庆市月考) 下表为秦国历史上的部分君主情况表。这反映了秦的统一(   )

    称号

    在位时间

    重大事件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率兵救周有功,被赐封,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灭掉西方戎族12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秦王嬴政

    前247年—前221年

    灭六国,一统天下

    A . 受益于法家思想的指导 B . 缘于数代秦王励精图治 C .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 . 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 6.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中国商业都会分布情况的推断,合理的是(     )

    A . ①为西周时期商业都会分布图 B . ②为两汉时期商业都会分布图 C . ③为两宋时期商业都会分布图 D . ④为明清时期商业都会分布图
  • 7.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御史中丞、丞相司直、司隶校尉是汉武帝时期中央监察系统的三大支柱。御史系统地位最尊,丞相司直协助丞相检举不法,亦可督察诸州刺史,司隶校尉则负责纠察京师及重要郡国的官员,三者不相统属。据此推知,当时的监察系统(     )
    A . 职能各异阻碍了地方行政 B . 监察分权削弱了中央集权 C . 组织严密有利于整肃吏治 D . 以卑临尊降低了工作效率
  • 8.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当阳县发掘了两座东汉画像石墓。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铜钱,有成组的用陶烧制的建筑模型、农夫俑、武士俑、灶、井、兽、狗、鸡、鸭等,还出土了与武士形象相同的执耜农夫俑。这反映了,当时(     )
    A . 耕作技术的进步 B . 贫富分化的加剧 C . 庄园经济的发展 D . 基层治理的加强
  • 9.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黄河流域在西汉晚期至东汉,大致归并为关东(山东)、关西(山西)两个文化倾向有差异的基本文化区。到东晋时,许多关西关东方言已经混一。魏晋以后,出现了江南、江北两个文化区并峙的局面。对上述文化区格局的变迁解释正确的是(       )
    A . 黄河流域文化差异缩小得益于大一统的局面 B . 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影响文化区格局的变化 C . 区域间文化差异会影响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D .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文化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 10.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唐朝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在唐朝前期以负面为主,但在唐中叶以后逐渐转向正面。这主要是由于(     )
    A . 安史之乱的爆发 B . 中央集权的弱化 C . 经济格局的变化 D . 长途贩运的兴盛
  • 11.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与北宋相比,南宋山水画的重心从峭拔雄浑的山移到柔媚委婉的水;从“秋水共长天一色”移成画面的留白,表现为“一角”“半边”。这折射出( )
    A . 儒学的复兴 B . 世俗文化的影响 C . 南宋的偏安 D . 崇文抑武的实施
  • 12.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下图1为河南禹县白沙1号出土宋墓壁画,画面正中位置砖雕桌案,两侧又雕出两把椅子;以及袖手对坐的墓主夫妇。两人皆侧身面东观看东壁的乐舞表演。这类夫妇宴饮壁画在宋代墓葬中很常见,如图2是禹县白沙2号墓《夫妇宴饮图》。这反映出当时(       )

    A . 男女家庭地位渐趋平等 B . 丰富多彩的市井娱乐生活 C . 儒家伦理影响艺术创作 D . 人物风俗画成为绘画主流
  • 13. (2024高一上·珠海期中) 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
    A . 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 B . 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 . 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 D . 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
  • 14.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1709 年,康熙皇帝在时任苏州织造李煦《奏进晴雨册并请安折》中朱批:“朕无可以托人打听,尓等受恩深重,但有所闻,可以亲手写折奏闻才好。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尓即招祸矣。”材料反映奏折制度(     )

    ①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②使政务信息传递保密且直接

    ③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④便于六科稽查六部百司失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5.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以下出自中华典籍的言论,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③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A . ④③②① B . ③④①② C . ②④③① D . ②③④①
  • 16.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下表是1600—1812年清朝的农业生产和人口统计表。这主要说明当时( )


    年份

    总人口

    (千人)

    农业人口

    (千人)

    耕地

    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斤)

    总面积(千亩)

    农夫人均(千亩)

    总额

    净额

    余额

    1600

    120000

    97200

    725464

    27.52

    1765

    819

    469

    1766

    200000

    170000

    1036109

    2522

    1700

    789

    439

    1784

    300000

    255000

    1009354

    16.75

    1122

    521

    171

    1812

    350000

    297500

    1050436

    14.94

    1012

    470

    120

    A .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B . 资源危机日益突出 C . 农业人口迅速膨胀 D .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二、非选择题
  • 17.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表1   宋代州试的法定配额比率

    年份

    配额比率

    年份

    配额比率

    年份

    配额比率


    997

    1005

    1009

    1023

    2/10

    4/10

    5/10

    5/10

    1026

    1032

    1045+

    1066


    4/10

    2/10

    2/10

    G1/10

    1067

    1093

    1156

    1275

    15/100

    1/10

    1/100

    1/200

    表2   宋代下层士人治生

    宋代下层士人治生

    出处

    “工互,举人也,复刘蒂老同里。发贡,莘老第五,丁第四,丁亦才子也。后失途在教坊中”。

    (宋) 范公偁《过庭录》

    “盖缘一种人,长于词理,熟公门事体浅深,识案分人物高下,专教人词讼,为料理公事, 利于解贯头钱为活家计……此其人或是贡士,或是国学生,或进士困于场屋者”

    (宋) 陈淳《北溪大全集》

    ——材料均据李圆圆《宋代下层士人治生研究》整理

    1. (1) 根据所学知识,对表1中的信息进行合理解读。
    2. (2) 除材料中的例子外,宋代下层士人还有哪些治生途径?说说你判断依据?(要求:列出两个途径,理由符合史实。)
  • 18. (2024高三上·深圳月考) 【边茶贸易与边疆治理】

    材料一   以茶易马,从唐宋朝代起,即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制夷”手段。明王朝对此则格外重视,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毕振姬在《西北之文》一书中也指出,明“洪武于洮河、河州、西宁各设茶马司,内贮官茶……酌为一代之制……”西番史三百年不侵不叛,皆由于此。

    ——摘编自林永匡《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

    材料二   入清以后,蒙古、新疆等地尽入版图,前朝的边茶政策已不合时宜。于是清政府改弦更张,以边政和财政为着力点。一般情况下,清政府并不限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茶叶供应,但当边区发生反抗或叛乱时,边茶禁运又会成为清政府治边的选项。对于内地与边疆地区以茶叶为主的贸易,清政府更多的:是进行规范和鼓励,如乾隆二十四年,清军统一天山南北地区后广泛开展屯田活动,为解决屯田军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问题,清政府积极发展内地与新疆的贸易。内地茶商从张家口、归化城将茶叶贩至新疆古城,分销于天山南北地区,然后从古城“将米、面各物贩回北路,以济乌里雅苏台等处”……以川藏茶叶边销为例,“岁约征银十数万两”,清政府将所征茶税用于支付它赏达赖喇嘛银两,修缮寺庙经费以及泰宁协军饷,等等。

    ——摘编自何强《边政与财政:边疆治理视域下的清代茶叶边销模式》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边茶贸易的异同,并分析清代边茶贸易政策调整的背景。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边茶贸易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 19. (2024高三上·邵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18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公元11世

    纪—15世纪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

    宋朝基本成熟,并先后传入欧洲;明朝前期,明朝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

    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

    中心之一,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

    14、15世纪,西欧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公元16世纪—18世纪中叶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

    权,荷兰占据台湾;

    玉米、甘薯传入中国;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远销墨西哥;

    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沿袭“海禁”,乾隆中期留广州一口通商。

    哥伦布达到美洲大陆;

    意大利人利玛窦前往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传教;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剧本《中国孤儿》;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