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商代的青铜器多数出土于殷墟 ②半人半兽鼎浮雕体现图腾崇拜
③此鼎与农业生产有紧密的关系 ④人面纹鼎是最早的青铜器之一
称号 | 在位时间 | 重大事件 |
秦襄公 | 前777年—前766年 | 率兵救周有功,被赐封,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
秦穆公 | 前659年—前621年 | 灭掉西方戎族12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
秦孝公 | 前361年—前338年 |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
秦王嬴政 | 前247年—前221年 | 灭六国,一统天下 |
①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②使政务信息传递保密且直接
③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④便于六科稽查六部百司失误
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③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年份 | 总人口 (千人) | 农业人口 (千人) | 耕地 | 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斤) | |||
总面积(千亩) | 农夫人均(千亩) | 总额 | 净额 | 余额 | |||
1600 | 120000 | 97200 | 725464 | 27.52 | 1765 | 819 | 469 |
1766 | 200000 | 170000 | 1036109 | 2522 | 1700 | 789 | 439 |
1784 | 300000 | 255000 | 1009354 | 16.75 | 1122 | 521 | 171 |
1812 | 350000 | 297500 | 1050436 | 14.94 | 1012 | 470 | 120 |
表1 宋代州试的法定配额比率
年份 | 配额比率 | 年份 | 配额比率 | 年份 | 配额比率 |
997 1005 1009 1023 | 2/10 4/10 5/10 5/10 | 1026 1032 1045+ 1066 | 4/10 2/10 2/10 G1/10 | 1067 1093 1156 1275 | 15/100 1/10 1/100 1/200 |
表2 宋代下层士人治生
宋代下层士人治生 | 出处 |
“工互,举人也,复刘蒂老同里。发贡,莘老第五,丁第四,丁亦才子也。后失途在教坊中”。 | (宋) 范公偁《过庭录》 |
“盖缘一种人,长于词理,熟公门事体浅深,识案分人物高下,专教人词讼,为料理公事, 利于解贯头钱为活家计……此其人或是贡士,或是国学生,或进士困于场屋者” | (宋) 陈淳《北溪大全集》 |
——材料均据李圆圆《宋代下层士人治生研究》整理
材料一 以茶易马,从唐宋朝代起,即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制夷”手段。明王朝对此则格外重视,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毕振姬在《西北之文》一书中也指出,明“洪武于洮河、河州、西宁各设茶马司,内贮官茶……酌为一代之制……”西番史三百年不侵不叛,皆由于此。
——摘编自林永匡《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
材料二 入清以后,蒙古、新疆等地尽入版图,前朝的边茶政策已不合时宜。于是清政府改弦更张,以边政和财政为着力点。一般情况下,清政府并不限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茶叶供应,但当边区发生反抗或叛乱时,边茶禁运又会成为清政府治边的选项。对于内地与边疆地区以茶叶为主的贸易,清政府更多的:是进行规范和鼓励,如乾隆二十四年,清军统一天山南北地区后广泛开展屯田活动,为解决屯田军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问题,清政府积极发展内地与新疆的贸易。内地茶商从张家口、归化城将茶叶贩至新疆古城,分销于天山南北地区,然后从古城“将米、面各物贩回北路,以济乌里雅苏台等处”……以川藏茶叶边销为例,“岁约征银十数万两”,清政府将所征茶税用于支付它赏达赖喇嘛银两,修缮寺庙经费以及泰宁协军饷,等等。
——摘编自何强《边政与财政:边疆治理视域下的清代茶叶边销模式》
材料:11-18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公元11世 纪—15世纪 |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 宋朝基本成熟,并先后传入欧洲;明朝前期,明朝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 |
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 中心之一,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 14、15世纪,西欧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公元16世纪—18世纪中叶 |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 权,荷兰占据台湾; 玉米、甘薯传入中国;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远销墨西哥; 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沿袭“海禁”,乾隆中期留广州一口通商。 |
哥伦布达到美洲大陆; 意大利人利玛窦前往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传教;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剧本《中国孤儿》;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