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 | 蛋白质/% | 脂质/% | 核酸/% |
X | 7 | 20 | 微量 |
Y | 59 | 40 | 0 |
z | 61 | 0 | 39 |
覆膜处理 | 叶绿素含量(mg/g) | 类胡萝卜素含量(mg/g) |
白膜 | 1.67 | 0.71 |
蓝膜 | 2.20 | 0.90 |
绿膜 | 1.74 | 0.65 |
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 | 丁草胺浓度/(μmol/L) | 分裂指数/% |
A | 100 | 2.19 |
B | 300 | 0.91 |
根据表中数据,该同学得出结论:丁草胺对根尖有丝分裂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该同学的结论(答“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①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性性状。
②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
(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
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
③为制备YF1 , 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
生物质原料 | 降解率(%) | 协同系数 | |||||
酶A | 酶B | 酶C | 混1 | 混2 | 混1 | 混2 | |
小麦秸秆 | 7.08 | 6.03 | 8.19 | 8.61 | 26.98 | 74.33 | 114.64 |
玉米秸秆 | 2.62 | 1.48 | 3.76 | 3.92 | 9.88 | 24.98 | 77.02 |
玉米芯 | 0.62 | 0.48 | 0.86 | 0.98 | 6.79 | 1.82 | 11.34 |
注:混1和混2表示三种酶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