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日本有一则传说,印度僧人达摩来到中国后,他的眼皮化为茶树。19 世纪英国在印度种植茶叶成功,此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学者改写这个故事,塑造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的概念,扩大印度茶叶产业影响力。他们改造这则传说的目的是(     )

    ①打压中国茶叶出口                                ②摆脱对华贸易逆差

    ③迫使中国开放口岸                                ④加速对华文化侵略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各通商口岸的租界在地形上都非常相似。它们均靠近中国某个有城墙的城市,但又与之隔开。外国人居留的区域通常包括有一道防御性水系。大部分外国人居住区都位于海岸之内的河流岸边,靠近港口,船只可以逗留较长的时期……一旦外国人人数足够多了,外国人在居留地就可以维护他们的自治权利了。这充分反映出(     )
    A . 租界具有明显的殖民地性 B . 西方对中国人民抗争的忌惮 C . 列强对沿海港口严重依赖 D . 清政府积极维护列强的利益
  • 3.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19世纪80年代以后,张之洞在武昌创设丝麻四局和两湖劝业场,使武昌由传统的政治都会转变为兼采铁、炼钢、开煤三大端为一事兼有政治经济功能的大都市。与此同时,李鸿章在漕运枢纽、军事重镇天津办工厂、架电线、筑铁路,使其逐步成为华北经济中心。这反映出(     )
    A . 近代城市化区域不平衡加剧 B . 晚清政治权力中心日益下移 C . 一些城市的功能趋于复合化 D . 洋务运动开启了城市化进程
  • 4. (2024高三上·玉溪月考) 清朝统一台湾后设置台湾府并隶属福建省,但为防止台湾成为“奸民”藏匿之地而长期“禁民渡台”。1885年,醇亲王等提出“台湾要区宜有大员驻扎”,台湾正式设省,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台湾的国防地位提升 B . 朝廷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 . 台湾的社会矛盾激化 D . 清朝实行满汉联合的统治
  • 5. (2024高一下·哈尔滨期末) 如图是刊登在1909年《图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

    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     )

    A . 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 B . 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 C .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D . 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
  • 6.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国人开始零星地运用这一新概念;自1905年起,该词不仅为大量新式知识分子所运用,而且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革命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为核心的疆土概念。“领土”概念之所以提升,原因在于(     )
    A . 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 B .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C . 明治维新带来的启示 D . 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
  • 7. (2024高三下·黑龙江模拟) 孙中山认为西方立宪各国几乎都是用立法机关行纠察监督之权,容易导致议会权力过大而干扰行政权的正常行使。于是他主张借鉴中国古代专设监察机关的传统,让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使各权力机关更好地发挥效能、保护民权。孙中山的监察权理念(     )
    A . 能够有效保障民权 B . 被国民政府成功实践 C . 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D . 与现代宪政理论相悖
  • 8.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6年3月,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在此期间,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
    A . 改良与暴力救亡方式之争 B . 各派军阀间争权夺利之争 C . 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之争 D .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争
  • 9.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上海《时报》在1912年3月2日发表了一篇名为《新陈代谢》的评论,其云: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不久该报刊还报道:南京政府进行服饰改革后,“绸缎铺估衣店闭门贴招,盘外国细呢,西式新衣,列肆相望,无论何店,皆高悬西式帽”。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
    A . 崇洋媚外的民众心态 B . 复杂动荡的社会环境 C . 趋时更新的社会愿望 D . 政治变革推动社会变革
  • 10.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五四运动之后,有学者以政权更迭为例,指出古文与白话文的关系:“以前文言的皇帝专制,白话军出来反抗……但是后来皇帝倒了,民国成立,那废帝的族类当然还他本来面目,成为五族之一,是国民的一部分。”该学者意在(     )
    A . 把文言作为白话文建设的重要资源 B .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予以肯定 C . 强调文体应当存在实用与文学之分 D . 否定白话文在社会转型期的影响
  • 11.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国民大革命时期,湖南省各县政治状况是,凡事取决于县长和革命民众团体的联合会议,名之日“公法团联席会议”或“县务会议”等。出席的人包括县农民协会、总工会、商民协会、女界联合会、教职员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和国民党县党部的代表。这说明(     )
    A . 国民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专制 B . 大革命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C . 国共合作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 D . 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有益探索
  • 12.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随后发表的宣言分析了中国工人的悲惨境况,强调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的重要性。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     )
    A . 领导工人运动 B . 开展武装起义 C . 推动国共合作 D . 发动北伐战争
  • 13.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1931年夏收期间,闽西根据地才溪乡人民创办了中央苏区的第一个劳动合作社,上杭、龙岩等地,也先后组织了耕田队、代耕队、包耕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对劳动互助社的作用、组织、劳力、调剂办法、工资换算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做了相应的政策规定。这(     )
    A . 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B . 是土地所有制方面的深刻变革 C . 是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 D . 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14.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毛泽东说:“……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其判断的依据不包括(       )
    A . 沿途宣传了革命思想 B . 锤炼了中共和红军的革命精神 C . 实现了红军几大主力的伟大转移 D . 途中彻底解决了党内的“左”倾错误问题
  • 15.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下面为近现代诗人鲁歌于20世纪80年代,为纪念某一事件而创作的两首律诗(部分)。下列与该诗内容有关的是(       )

    一:

    回首艰难五十年;神州满目尽烽烟……学子岂能老砚墨;苍生无奈久熬煎。悲歌拍案抛书起,敌忾同仇共着鞭。

    二:

    熊熊烈火起燕京,遍野燃烧到皖城。为复国仇甘罢学,欲除民贼敢偷生?拼将热血演沟壑,誓与妖魔作斗争……

    A . 五四运动,促进社会思想解放 B . 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C . 七七事变,全国抗战正式打响 D . 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第二条战线开辟
  • 16.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1936年9月20日,来自英、法、荷、德等国的华侨代表共450多人在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大会的最高原则是“精诚团结,一致抗日”,目的在于“团结旅欧侨胞……尤其促进全国上下的大团结,一致为祖国生存而战,为恢复失地而战”。这表明(       )
    A . 地方派系影响抗日动员运动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获得认同 C . 一致抗日得到民众广泛认同 D . 民族危机激发华侨家国情怀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三上·丰城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图是指以海洋及沿海陆地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宋元时期,中国海上活动频繁,航海图的制作与使用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航海图,大多详细记录了航线和港口信息。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如明代的《筹海图编》,不仅详细描绘了沿海地区的山川地形、岛屿分布、潮汐水流等自然地理信息,还标注了军事要塞、烽火台、港口炮台等信息。

    ——摘编自朱鉴秋《中国古代航海图发展简史》等

    材料二   1874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清政府还派谴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程鹏绘制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此后,中国传统航海图和海防图二分的局面逐渐消融。

    ——摘编自何国璠韩昭庆《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

    1. (1) 结合材料一、简析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及其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对晚清时期编译海图增多的现象进行评析。
  • 18.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建立后,逐步形成了以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其中,政治安全又被放在最为核心的位置,具体内容包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借助国民对天神和祖先的信仰强化政治势力、构建礼乐制度以明确等级秩序等。据《周礼·天官》所说,周王朝“以九职任万民”,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三农”,可见当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西周时期还未实现国家“大一统”,各地军事上冲突不断,周王从制定军事礼仪、统筹部署国家军事力量等方面形成相应的军事安全思想。为维护西周社会安全,周人形成以神权政治和社会伦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进一步围绕阴阳和谐观念构建出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打造了中国古代理想社会的思想底框。

    ——摘编自辛文、韩鹏杰《国家安全学理论视角下的西周国家安全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中国传统的国家安全思想逐步发生嬗变。近代启蒙思想家和开明官员们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欲救亡图存必须先了解并学习西方。自此,中国开始谋求在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下与世界进行正常的交往和互动。同时,有识之士对发展的认识逐渐超越了传统“以农为本”思想的局面,注意吸收西方商业文明的成功经验。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曾指出:“各国并兼,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19世纪中后期,在新疆阿古伯“政权”作乱及日本入侵台湾的陆海紧张局势之下,出现“海防”与“塞防”之辩。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各陈利害,清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建议。但是,这种折中方案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资源匮乏的问题,甚至间接导致了后来甲午战争中塞防与海防皆失的尴尬局面。

    ——摘编自王熙《四个维度看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嬗变》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时期国家安全思想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相比,近代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变化。
  • 19.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以党史纪念馆讲解员的身份,从上表中任选2次或2次以上会议,拟定论题,写一篇宣讲稿

  • 20.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青年》自1915年创刊至1926年终刊,专门讨论“民主”的文章只有3篇,专门讨论“科学”的文章多一点,也不过五六篇。……我很纳闷:为什么学术界一直认为“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思想主题呢?反复寻找之后,我发现提“民主”与“科学”必引用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创刊后,发表了大量批判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儒家文化的文章,另外、还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思想非常激进。这遭到一批观念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批评。陈独秀为了回应那些人的批评,就写了这篇答辩书。答辩书中,陈独秀必须寻找一个连保守派也无法否认的理论依据,以抵挡对方的攻击,于是就将“民主”和“科学”搬出来——在当时的中国,“民主”和“科学”是没人敢批评、敢反对的。

    ——王奇生《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材料二   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不能代表全盘。新文化运动之批判儒学显然算不上“全盘性的反传统”。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学时并没有抹杀其历史价值。陈独秀、胡适等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和作用是予以肯定的。不过,陈独秀对儒学的现实价值提出了批判,认为其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生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与传统的关系是“形离而神合”的、因为传统是割不断、切不开的。他们自身是传统的载体,没有,也无法脱离传统。新文化运动中有一些激烈的话语乃是一种“言说策略”,从言说策略的选择这一视角来看,新文化运动“反孔非儒”话语的激烈乃是一种“有意的偏激”,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颠覆”与“全盘否定”,它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作用,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可见,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复杂性,简单化地认定新文化运动是“全盘性的反传统”.

    ——刘波《复杂性视域下的新文化运动评价重构》

    1. (1) 据材料一、指出后人与时人眼中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有何差异?
    2. (2)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全盘性的反传统”现象。请据材料二进行批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