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科学家在成功合成病毒之后,又通过人工破坏支原体的 DNA,并用人工合成的DNA替代,成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首个人工合成基因组细胞,但该细胞在生长和分裂时表现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工合成病毒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B . 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C . 人工合成的基因也能在支原体的细胞核中表达 D . 人工合成基因组细胞生长和分裂异常可能是缺少调控生长增殖的基因
  • 2.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内容要点,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③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④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⑤魏尔肖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⑥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⑦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

    A . 6项 B . 5项 C . 4项 D . 3项
  • 3.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每年的8月到12月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其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是目前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肺炎支原体细胞分裂时需要进行DNA 的复制 B .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蛋白可在自身的核糖体上合成 C . 某培养基中的肺炎支原体群体可看作是一个种群 D . 联合使用溶菌酶和抗生素能加快支原体肺炎患者痊愈
  • 4. (2024高一上·衡阳期中)  甘肃陇南的“武都油橄榄”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肉呈黄绿色,子叶呈乳白色,均富含脂肪。由其生产的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橄榄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 B . 苏丹Ⅲ染液处理油橄榄子叶,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 油橄榄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有机物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D . 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 5. (2024高三上·衡阳月考) 钙调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Ca2+感受器。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 . Ca2+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 C . 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 D . 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 6.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膜流”指细胞的膜成分在细胞膜与内膜系统之间以及内膜系统各结构之间的转移、重组过程。下列有关“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肠杆菌不能通过“膜流”实现细胞膜成分的更新 B . 质壁分离、胞吞和胞吐过程中都存在“膜流”现象 C . 细胞质中与DNA复制有关的酶进入细胞核与“膜流”有关 D . 抗体合成分泌过程中,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参与“膜流”过程
  • 7.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溶酶体是一种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异质性细胞器,即不同溶酶体的形态大小,所含水解酶种类都可能有很大不同。溶酶体内的pH约为5,其膜上含有大量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不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可能与蛋白质的高度糖基化有关 B . 溶酶体膜上可能具有大量运输H+的通道蛋白 C . 溶酶体内的酶少量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可能不会引起细胞损伤 D . 不同溶酶体的功能可能存在差异
  • 8.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下列叙述与生物科学史不相符合的是(  )
    A . 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研究,推测出细胞膜由脂质组成 B . 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C .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 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学者接受
  • 9.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最新研究发现由链霉菌产生的聚酮化合物(精氨酸类物质)可以介导土壤环境中细菌、真菌的互作。链霉菌与真菌类似,但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细胞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链霉菌产生聚酮化合物必须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 B . 链霉菌和真菌在进行增殖时均存在DNA的复制 C . 与颤蓝细菌相同,链霉菌细胞中不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 D . 在链霉菌和真菌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 10.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病毒包膜结构可能来源于病毒所在的宿主细胞 B . 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结构的形成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 C . 细胞膜上的磷脂形成双分子层,是水溶性分子跨膜的屏障 D . 糖被在细胞间、生物膜间的识别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 11.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正确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实验设计是得出结论的重要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运用归纳法建立的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差异性 B .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过程中运用了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 C . 通过伞藻嫁接实验证明伞帽的形态结构是由细胞核决定的 D . 用放射性同位素14C、15N、18O标记化合物研究物质变化规律
  • 12.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细胞和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核孔有利于实现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多 B . 糖脂由糖和脂肪组成,又称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C . 水比热容高,可以缓解温度的变化,降低生物体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 D . 囊泡运输中物质能准确运输到目的地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该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 13.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请看下图,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研究人员将它们分别置于同一浓度的某水溶液中,并绘制出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进出的方向,箭头粗细表示单位时间内水分子进出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该溶液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细胞甲 B .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进出乙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 C . 甲、乙、丙三种红细胞在该溶液中都能发生渗透作用,且速度相同 D . 若将甲、乙、丙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中,最终均会涨破
  • 14.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研究小组将第1~5组的马铃薯条分别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马铃薯条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马铃薯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属于半透膜 B . 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最可能在15%~20%之间 C . 第4组马铃薯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吸水能力弱 D . 若实验长时间进行,第5组马铃薯细胞可能会死亡
  • 15.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口服药物进入小肠后常见的转运方式主要包括细胞间途径(图中A)和跨膜途径(图中B、C、D)。OATP和P-gp分别是图中介导C途径和D途径的膜转运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药物通过图中B途径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B . 药物通过图中A、B、C、D途径的转运均可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 . 药物跨膜转运方式与药物的性质有关 D . 抑制P-gp的功能可缓解药物吸收障碍,使口服药的药效提高
  • 16.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动物细胞膜上主要含有两类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如图)。这两种蛋白质转运物质的方式不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为载体蛋白,②为通道蛋白,两者都具有选择性 B . 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都是通过②以被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细胞内 C . 细胞膜上①转运物质的速率比②转运物质的速率慢 D . ①在细胞膜上有的处于开放状态,有的处于关闭状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二下·河南月考) 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甲代表图中有机物共有的元素,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X、Y、Z、Q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甲代表的元素是
    2. (2) 脂质中除Ⅰ外,还包括;若Ⅴ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且与淀粉功能相似,则Ⅴ是。若相同质量的Ⅴ和Ⅰ彻底氧化分解,(填“Ⅴ”或“Ⅰ”)消耗更多的氧气。
    3. (3) 若图2为Ⅱ的部分结构,则⑤的中文名称是。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中(填“Ⅱ”或“Ⅲ”),其初步水解的产物是
    4. (4) 图3是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图(—SH+—SH→—S—S—+2H)。科学家发现,IgG可以与不同的抗原结合,其原因主要是IgG的Ⅴ区变化很大。从氨基酸的角度考虑,Ⅴ区不同的原因是。若IgG由n个氨基酸构成,则形成IgG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 18.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细胞生物学家,分别是美国的克劳德、比利时的德迪夫和罗马尼亚的帕拉德。如图为他们的主要成就,回答下列问题:(注:【   】中填图中标号)。

    1. (1) 要深入了解细胞的秘密,就必须将细胞内的组分分离出来。经过艰苦的努力,克劳德终于摸索出来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即法。图3是用该方法进行的实验过程,沉淀物中不含DNA的是试管。

    2. (2) 1949年德迪夫正在研究胰岛素对大鼠肝组织的作用时,一个偶然的现象使他困惑不解:有一种酸性水解酶,从肝组织分离出来的时候活性并不高,但是保存5天后,活性出人意料地大大提高了。他想这种酶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某个“容器”中。他继续做了许多实验,结果证实了他的推测,这种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这个“容器”是(填细胞器),该细胞器的作用是
    3. (3) 帕拉德是克劳德的学生和助手,他改进了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技术,并应用于动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后来他与同事设计了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实验,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分别表示的细胞器是,该过程的研究也体现了细胞内的生物膜在上有一定的联系。物质X的结构简式是。在抗体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某些膜结构的面积会发生短暂性的变化,其中膜面积最终表现为减小的结构是图2中的【   】
    4. (4) 下面列举了图1和图2中部分结构和其对应的主要成分或特点,对应有误的是____。
      A . 结构①:磷脂、蛋白质、糖类 B . 结构⑤: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 C . 结构a:核糖核酸、蛋白质 D . 结构c:双层膜结构
  • 19.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图1是某真核生物部分细胞结构模型,图2为人体细胞内部分蛋白的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细胞是(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理由是
    2. (2) 采用某方法破坏了图1中细胞核的结构,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中物质运输、合成等出现异常,这现象说明了;该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3. (3) 图2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形成经过的加工;溶酶体蛋白合成的场所是
    4. (4) 图2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特点是,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该过程说明了
  • 20.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的伤害作用称为盐胁迫。SOS信号转导途径是在拟南芥中发现的介导盐胁迫下细胞介导外排Na+ , 是维持Na+/K+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盐胁迫出现后,磷脂分子PA在细胞膜迅速聚集并与能催化底物磷酸化的蛋白激酶SOS2结合,致使SOS2接触激活钠氢转运蛋白SOS1,并使钙结合蛋白SCaBP8磷酸化,具体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2. (2) 盐胁迫条件下,周围环境的Na+方式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磷酸化的SCaBP8减缓了对AKT1的抑制作用,导致细胞中K+浓度(填“增大”或“减小”)。从结构方面分析,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是
    3. (3) 盐胁迫条件下,Na+通过转运蛋白SOS1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主动运输方式对于细胞的意义是
  • 21. (2024高三上·寻甸月考)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实验课上,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植物细胞为实验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一)甲同学以黑藻、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为实验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肉细胞如图1所示。

    (二)乙同学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将其分别置于A和B两种溶液中,对细胞的失水量进行测量和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1. (1) 甲同学选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可以成功的原因是
    2. (2) 甲同学的实验中,对黑藻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这三次观察都是在(填“低倍镜”或“高倍镜”)下进行的,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是,观察黑藻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第二次处理滴加的是,观察黑藻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图1中M处的物质和N处的颜色分别为
    3. (3) 乙同学的实验中,细胞在A溶液中发生的现象是,在B溶液中发生的现象是,n点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O点时的初始浓度。
    4. (4) 由图2可知,A溶液中细胞失水较快,原因是
    5. (5) 农业生产上一次施肥过多可能会出现“烧苗”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