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肥皂水 | 牙膏 | 西瓜汁 | 食醋 |
pH | 10.2 | 8.5 | 5.8 | 2.4 |
①用酚酞试液鉴别NaCl溶液和盐酸. ②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③用燃烧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④用水鉴别NH4NO3和CaCO3固体
①气泡可能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②甲、乙、丙试管混合时有红色物质出现
③甲试管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稀盐酸④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NaCl、ZnCl2、HCl
请回答:
①取出白色固体置于烧杯A中,配制成饱和溶液,将A、B两个烧杯放在密闭的玻璃内,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出现蓝色晶体。
②取出烧杯A中的晶体,在该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又出现白色固体。
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老师在试管中继续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的变化是。
查阅文献得知:
①锰是难溶于水的固体。②锰在水溶液中反应常显+2价,使溶液呈肉色。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解M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对Mn的金属活动性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I:Mn>Fe>Cu;猜想II:Fe>Cu>Mn;猜想Ⅲ:Fe>Mn>Cu。
实验序号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1 | 将三种打磨好、粗细质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硫酸中 | 放入铁片溶液呈浅绿色,放 入锰片溶液为肉色,放入铜片溶液为无色 | 猜想错误 |
2 | 将打磨好的锰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 猜想I正确 |
实验编号 | 盐酸的浓度 (均取20毫升) | 金属 (均取2克) | 金属的形状 | 收集50毫升氢气所需时间/秒 |
① | 10% | 锰 | 粉状 | 70 |
② | 10% | 铁 | 片状 | 120 |
③ | 20% | 铁 | 片状 | 110 |
①依据以上实验结果能否推断出锰、铁活动性顺序?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②你认为金属与酸的反应速度除了表中的影响因素还受哪些因素影响?(说出一项即可)。
①固体A中一定含有.
②为了确定滤液B的成分,甲、乙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两位同学交流后觉得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于是又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上述实验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滤液B中的溶质是。
③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原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有关原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提示(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CaCl2溶液呈中性)。
A.一定有NaOH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CaO、NaOH中的一种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 锥形瓶+稀盐酸 |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 |
质量(克) | 35.5 | 55.5 | 80.5 |
性质一: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
序号 | 反应前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 | 0 | 10 | 10 | 10 | 10 | 10 |
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 | 100.0 | 101.1 | 102.2 | 103.3 | 104.4 | 105.0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 40 | 40 | 40 | 40 | 40 | 40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克 | 140 | 180 | 217.1 | 251.3 | 285.5 | 325.5 |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克 | 0 | 2.9 | m | 5.8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