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甲中秒表的示数为s。
(2)如图乙所示小明用 A、B 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放置的是,物体的长度为cm。
(3)用刻度尺测量某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选填 “误差”或“错误”),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1)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M应是一块(选填“A、B或C”);
A.2mm的平面镜 B.2mm的平板玻璃 C.1mm的有色平板玻璃
(2)玻璃板应当(选填“垂直”或“倾斜”)于水平桌面放置;
(3)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实验时应在蜡烛(选填“A”或“B”)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如果将竖立的M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移动;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6)正确进行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准确测出蜡烛A和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其目的是为了(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求普遍规律”)。
时间/min | ……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温度/℃ | …… | 96 | 97 | 98 | 98 | 95 | 98 |
(1)在图乙中冰熔化为段(用图中字母表示),在第4min时该物质处于态;
(2)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白气”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选填序号:①冰、②霜、③雾、④雪),实验完成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通过学习,小美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了;
(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烧杯底和石棉网有余热(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从烧杯底和石棉网吸收热量;
(5)星期天,小集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如图能正确反映小集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1)罐子中的椰子油的质量;
(2)罐子的容积;
(3)椰子油的密度。
(1)此车50分钟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该车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7米,则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秒?
(3)若制动过程用了3秒,汽车在两个过程中共前进了29.6米,求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本实验是探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 (选填“焦距”“物距”或“像距”)是否有关;
(2)如图甲所示,先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光屏靠近透镜并进行适当的调节,直至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3)实验中,将蜡烛移至 cm(填“45”“30”或“20”)刻度线处,再适当移动光屏,就能在光屏上呈现出和图乙中(通过透镜观察到的)像的性质一样的像;
(4)在(3)的实验基础上,小文将一近视眼镜片放在烛焰与透镜之间,并使其中心与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多选)
A.只将蜡烛适当左移 B.只将蜡烛适当右移
C.只将光屏适当左移 D.只将光屏适当右移
(5)将蜡烛换成发光体,利用图甲中所示器材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
(a)为完成实验,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器材是;
(b)下述实验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方案一:先测出发光体A的高度并适当调节发光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再将发光体A放在光具座不同的位置,移动光屏,每次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②方案二:先测出高度不同的发光体A、B的高度并适当调节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再先后将发光体A、B放在光具座同一位置,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B清晰的像,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接下的正确操作是;
(2)调节好天平水平平衡后,小华将合金块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当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入右盘时,分度盘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的正确操作是,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丙所示,则合金块的质量m合金=g;
(3)小华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V=30cm3的适量水,发现合金块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丁所示的方法测合金块的体积:
a、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①中烧杯和水的质量m1;
b、将合金块轻轻放入烧杯内,标记下此时水面的位置并称出②中烧杯、水和合金块的质量为m2;
c、将合金块取出后,将量筒中倒出部分水加水至烧杯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 , 如丁图所示,称出此时③中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3;
小明根据以上步骤,快速写出了合金块体积为V合金=V1-V2 , 并根据这个体积计算出合金块的密度为kg/m3 , 由于步骤c中取出合金块时合金块上沾有水,小明的结果会导致后面计算出的合金块密度(偏大/偏小/不变);
(4)小华没有利用量筒提供的数据写出了合金块的密度表达式为(用上面的字母表示,合金块的质量用m合金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此实验中合金块拿出后带走了部分水,此过程对小华的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多普勒效应
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科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鸣笛声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就会不同于声源发声的频率。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减小,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增大,频率变小,音调就变低,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反射后被仪器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就会有所不同,用不同颜色标识出,因而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
(1)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工作的;
(2)多普勒效应发生的前提是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若声源不动,观察者向声源运动,(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3)从听到火车鸣笛的音调变高判断,火车正在(选填“靠近”或“远离”)观察者;
(4)彩超仪器发射的是一系列的,彩超既具有的优点,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