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如图所示为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带锯齿的石器,专家在该石器的锯齿上检测出麻类和谷类植物纤维。据此可推断,这件石器(     )

    A . 始制于旧石器时代 B . 或被用于农业生产 C . 属于先民的私有物 D . 承担某些礼器功能
  • 2.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如图为西周早期至战国晚期宗族性铭文在礼器铭文中的比重演变示意图(注:礼器铭文只统计拥有15个字及15个字以上的铭文的器物,宗族性铭文统计的为“子子孙孙永宝用”或意思相近的表述)。这类数据的变化深刻反映了两周时期(     )

    A . 书写载体的革新 B . 铜器产量的下降 C . 贵族特权的丧失 D . 社会结构的变迁
  • 3. (2024高二上·深圳期中) 东汉中期,“用人多以试取之,诸科之中孝廉、贤良,有道皆有试,迁官则如博士,如尚书皆先试”。阳嘉元年(132年),汉顺帝更是明令:举孝廉的儒生要考经学,官吏出身的(被地方政府推举到中央的人才)则要考公文。这些做法意在(     )
    A . 确立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 B . 克服察举制本身存在的不足 C . 扩大封建统治者的政治权威 D . 培植抑制宦官专权的“清流”
  • 4.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曹魏太和四年(229年),魏明帝下诏:“令廷尉及天下狱官,诸有死罪具狱以定,非谋反及手杀人,亟语其亲洽,有乞恩(请求刑罚宽减)者,使与奏当文书俱上,朕将思所以全(成全)之。”这说明魏明帝(     )
    A . 对引礼入法贡献突出 B . 实行宽刑爱民的政策 C . 致力于缓和社会矛盾 D . 掌握最高司法裁量权
  • 5.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中唐时期有人曾这样描述一村庄的情形:“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这些描述可用于探究中唐时期(     )
    A . 基层社会聚族而居的特征 B . 地方官员管理户籍的艰难 C . 士大夫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 . 小农阶层保守排外的倾向
  • 6.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白居易被朝廷改授太子少傅后曾作诗自嘲:“月俸百千(10万文)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如表所示为部分史书对太子少傅及与其俸禄相当的官职的相关记载。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史书

    官职

    月俸禄

    《新唐书》

    各部尚书(正三品)、御史大夫(从三品)、太子少傅(从二品)

    100万文

    《唐会要》

    各部尚书(正三品)、御史大夫(从三品)、太子少傅(从二品)

    10万文

    A . 一手史料比后世的记载更加可信 B . 白居易作诗遵从现实主义原则 C . 诗歌信息可作为历史研究的佐证 D . 正史往往会有贬低前朝的倾向
  • 7. (2024高三上·江西月考) 北宋时期,士大夫往往胸怀“天下”,以“天道”“公议”为旗帜,积极参与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这体现出当时(     )
    A . 原始民主传统的复苏 B . 社会主流思想的骤变 C . 儒学复兴运动的气象 D . 封建依附关系的强化
  • 8.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图1、图2所示分别为南宋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局部)和金代齐国王墓出土的服饰残片。画中蔡文姬裙子的颜色和纹饰与服饰残片中的元素高度相似。由此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

           

    A . 宋金政权边界不断推移 B . 宋金之间存在文化交往 C . 南宋对金提供的“岁币”类型多样 D . 金国的匠人对于汉文化倾慕不已
  • 9.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一位文人在送其友人入朝为官时赠言道:“今则器用各有宜,不必同轨也;文字各有制,不必同文也;国土各有俗,不必同伦也。车不同轨,书不同文,行不同伦,而一统之大,未有如今日。”据此推断,这位文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10. (2024高三上·江西月考) 嘉靖末年,尚在赋闲的张居正曾说:“古之(善于)理财者,汰(去除)浮溢而不务(追求)厚入,节漏费而不开利源。”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后所推行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
    A . 改革税收制度 B . 裁减政府开支 C . 制定“考成法” D . 开放远洋贸易
  • 11.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穷汉市”是古代社会底层民众买卖旧货、旧衣等杂货的市集的俗称。元明清时期,北京城内存在多处穷汉市,其分布的重心逐渐向外城方向转移,其数量到清朝前中期已较元朝时大为减少。这一变化(     )
    A . 表明北京城市商业日益萎缩 B . 体现出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C . 得益于清政府对流民的打压 D . 反映了北京城规模的扩大
  • 12.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如表所示为元明清时期,人们对包拯(北宋名臣)形象的描述。历代包拯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人们(     )

    时期

    内容

    出处

    元代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形容执法严明)包老”

    官修史书《宋史》

    “一日三顿,则吃那落解粥(贫穷举子科举落榜后常喝的稀粥)”

    杂剧《陈州粜米》

    明代

    “遂具表申奏朝廷,拟决世美(新科状元兼新晋驸马)罪名”

    小说集《百家公案》

    清代

    “自从盘古到如今,那有臣子敢打圣明君,万岁爷龙袍忙脱定,包文拯打龙袍如同打君”

    京剧剧本《断太后》

    A . 对公平公正的深切渴求 B . 对市场需求的曲意逢迎 C . 对儒家伦理的极尽推崇 D . 对昏君当道的强烈不满
  • 13.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如果按照关税收入除以进口净额来计算平均进口关税,1800—1840年,英国的进口税税率从未低于30%,19世纪20年代中期一度还超过50%(针对中国茶叶的进口税税率时常达到100%),而同期中国的进口税率仅为2%—5%。这有助于说明(     )
    A .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意图 B . 英国鼓吹自由贸易的动机 C . 清朝长期闭关自守的弊病 D . 《南京条约》内容的罪恶性
  • 14. (2024高三上·潮阳期中) 洋务派以“求富”之名,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主要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四种经营方式,其产品或服务多直接面向市场,劳动力则多来自雇佣。由此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企业(     )
    A . 遏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 . 是官办军事工业的附庸 C . 具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 D . 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15.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究竟什么样的制度和什么样的思潮造就了西方社会的繁荣富强,维新派显然并不清楚。维新派提出的改变政治体制的方案呈现出一种对西方的简单模仿的特点,而未真正理解政治体制同富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能解释维新派这一状况的是(     )
    A . 摇摆不定的阶级立场 B . 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 C . 对顽固派的妥协退让 D . 救亡图存的急切心理
  • 16.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1903年,张之洞与日本驻华公使共同制定并颁布了《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留日学生获得优等文凭者,可获得拔贡、举人、翰林出身及翰林升阶。1905年,由于清廷的要求及日本官方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该章程未被真正实施。这反映了(     )
    A . 中国留学事业的起步 B . 封建等级制度的瓦解 C . 新政推行的曲折反复 D . 日本对华的遏制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伊沃尔加城址和墓地体现的是漠北地区的匈奴文化。考古人员在该墓地除发掘出大量反映匈奴游牧文化特征的器物外,还发现了五片大致可复原的铜镜残片,包括草叶纹镜残片、云雷纹地连弧纹镜残片、凤鸟或四叶纹镜残片、星云镜或草叶纹镜的外缘残片等,这些都是中原汉代铜镜的代表性图案。在伊沃尔加墓地出土的四枚五铢钱具有汉武帝时期五铢钱的特征。

    材料二   陕西神木县大保当镇的东汉画像石墓葬群,位于古长城的北侧。大保当镇是汉人和南匈奴人交错居住的地区。从出土器物和画像石来看,该地的墓葬具有草原文化的突出特征,如大部分墓葬中都有狩猎的画面。大保当汉墓大致可分为六个区,每个分区应是一个单独的家族墓地。墓中发现的随葬器物有陶制的博山炉、灯、虎子等汉式生活用具,以及陶罐、陶壶、陶鼎、陶仓、陶灶、陶鸡、陶鸭等反映汉式生活方式的模型。墓中出土的钱币有250余枚,包括少数“半两”钱、“货泉”、“大泉五十”和大量的“五铢”钱。从衣饰看,大保当墓地既出土了中原冠带的带钩,也出土了北方民族常见的带扣、饰牌等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莉《考古学视野下两汉时期民族文化融合》

    1. (1) 指出材料一、二两处考古遗址所反映的共同的文化特征。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处考古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两处考古文化差异性的因素。
  • 18.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互市有专门的政府机构,如隋代设“交市监”机构管理包括民族间贸易之事宜。唐代初期沿用隋代的“交市监”互市管理机构,唐太宗将交市监改名为“互市监”。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一度改名为“通市监”,但是不久又恢复为“互市监”。在唐代茶马互市出现之前,中原王朝或农耕民族主要用金银、绢帛及各种手工业品来交换周边少数民族的马匹及其他畜产品,历史上将这种互通有无的民族贸易称之为“绢马贸易”。

    ——摘编自据魏明孔《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

    材料二   宋王朝与周边民族的贸易渠道增多,主要有榷场贸易、和市贸易、走私贸易和朝贡贸易四种形式。所谓榷场贸易,就是宋王朝和周边民族在双方交界的地带设置榷场,设官管理,开展双方的互市交换。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民族,“不可一日无茶以生”,对中原的茶叶依赖甚巨;四川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仰此(互市)为衣食”。1004年,辽大举侵宋,宋方旋即罢互市。不久,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翌年,宋方才“令雄、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后又置广信军榷场,与辽互市。“终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

    ——摘编自林文勋《宋王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   万里茶道大致形成于17世纪中后期(清前期),沿线覆盖200多个城镇,是继汉代丝绸之路后唯一一条联结中欧的陆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全长约1.3万公里,起自福建崇安(今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直隶,向北进入草原后从伊林(今二连浩特)进入今蒙古国境内,穿越戈壁后经库伦抵达当时的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继续向北进入俄国境内,然后由东向西延伸,依次经过伊尔库茨克、秋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10余个俄国主要城市。晋商是万里茶道上最活跃的商人群体,清军在哪里驻防,他们就到哪里贸易,“可以说是商随军行,军赖商供给,商靠军生理,相互依存,互济为命”。

    ——摘编自崔思朋《万里茶道是商道也是民族交融之道》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互市贸易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发展榷场贸易的经验。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万里茶道开辟的意义。
  • 19.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乾嘉学派提倡朴学,重视材料的辑佚与考据。如该学派代表人物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中有一则札记为《宋南渡诸将皆北人》。其编写过程纯属“史料之搜补鉴别”,其内容完全是对南宋诸将籍贯的罗列,“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近代有学者认为乾嘉学派的学术追求,一方面体现了方法的简单与朴素,另一方面体现了客观描述的态度。

    ——摘编自袁宪泼《科学精神与现代学术的地理发现—以罗宗强等为中心》

    结合材料,围绕“乾嘉学派和乾嘉社会”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 (2024高三上·茂名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关心国事的士人为新型社团寻找合法性时,认为清末社团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中的文人组织,即“自无所谓沿袭”。这些有章程、宗旨、专门旨趣、会员缴纳会费的新型社团,本质上“实袭西洋体制”。这些士人列出1895年至1911年成立,由知识分子(绅士)组成的148个维新社团组织,并总结这些学会的宗旨是:“于文化观点,极尊尚儒术经学,护卫本位文化;于政治态度,则尚变法,求富强,重经世致用;于学术理想,则讲究格致之学,推广西方知识,而有兴办学堂,创设图书馆、博物院之热忱;于社会风气,则崇质简,务实际,尚平等,并倡禁鸦片缠足等陋习。”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新型社团的特征。
    2. (2) 就材料二所示的这些学会的在某一领域的宗旨进行论述。(要求:明确指出所选宗旨,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