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 1.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接种新冠疫苗时一般通过肌肉注射,药物一般直接进入(  )
    A . 血液 B . 淋巴液 C . 组织液 D . 细胞内液
  • 2.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一般公共场所都有“直饮水”,对于“直饮水”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直饮水”的pH应为弱碱性,这与正常人血浆的pH非常相近,所以弱碱性的“直饮水”被称为“健康活水”。人体内与pH调节有关的主要物质是(       )
    A . Na、Cl B . HCO3-、H2CO3 C . K、Ca2 D . 乳酸、血浆蛋白
  • 3. (2023高二上·西安月考) 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
    A . 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 B . 氧气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被利用 C . 血浆中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D . 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为RNA
  • 4.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下列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 . 冬季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因为冬季气温偏低 C . 一般来说,溶液浓度高低和渗透压大小呈负相关 D . 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酸碱度将大大降低
  • 5.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如图表示的是人体四种体内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若乙为细胞内液,则其含量多于甲、丙、丁之和 B . 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甲→丁” C . 若乙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丙→甲” D . 若乙表示的是肝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比丁中蛋白质含量高
  • 6.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和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相等 B . 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与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C . 组织液中的尿素被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D .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组织细胞
  • 7.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2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法正确的是(       )

    A .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 . 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 .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③液和①液的减少 D . ③液和①液的成分相同
  • 8.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 .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 .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 .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 9. (2020高二上·农安期中)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B . 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C .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D . 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10. (2023高二上·广州期中)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a为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 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 C . 静脉点滴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5层细胞膜 D . 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 11.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依据图示,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 B .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C . 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D .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只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 12.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脑脊液充满在各脑室内,由大脑内部的特殊血管产生,由特殊的静脉支管重新吸收。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脑脊液属于组织液,其中不含蛋白质 B . 脑脊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可影响脑细胞的渗透压 C . 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通过脑脊液 D . 脑脊液产生过多或脑静脉循环受阻,均可导致颅内压升高
  • 13.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的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生理盐水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等,所以成分相同 B .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C .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导致血浆的pH 发生改变 D .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
  • 14.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下图中①②③为人体主要的细胞外液,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蛋白质、K和Cl是维持①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B . 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①中Ca2浓度降低而引起的 C . ③的成分可包含CO2、尿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D . 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 15.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据报道,美国某法庭判决“酸碱体质理论”的提出者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该理论的主要意思是①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有些癌症患者受此理论影响,不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寄希望于注射碱性物质以达到治愈目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通过皮肤、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途径排到体外 B . 参与维持pH的缓冲物质有HCO3ˉ、HPO42ˉ等离子 C . 生物体的体液pH总是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人体的稳态不会遭到破坏 D .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这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 16. (2023高二上·宜宾月考)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
    A . 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 .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 . 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 .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 17.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代表体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渗透压明显偏低时将导致②的量减少 B . 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C . ③内若产生乳酸,则会引起①②内pH的剧烈变化 D . 若组织细胞为肌肉细胞,则②中的CO2浓度高于③
  • 18.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等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 与②③相比,①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C .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③处液体增加 D .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19.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5%葡萄糖溶液(血浆等渗溶液)、10%葡萄糖溶液、5%NaHCO3溶液等进行输液治疗。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治疗酸中毒时,5%NaHCO3溶液能直接起到改善患者血浆pH作用 B . 特殊情况下如低血糖时,使用10%葡萄糖溶液主要为患者提供能量 C . 注射5%葡萄糖溶液后,若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导致患者的渗透压升高 D .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恢复或维持患者正常的体液容量、成分和理化特性
  • 20. (2023高二上·绵阳期中) 绵阳某中学的部分老师酷爱户外长跑。他们在进行长跑锻炼时,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锻炼过程中血液中乳酸含量会升高,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 B . 锻炼过程中的大量出汗,会导致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降低 C . 在富氧环境中休息时,红细胞不会向内环境中释放乳酸 D . 若有老师的内环境稳态失衡,其细胞代谢必定出现紊乱
  • 21.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共享单车一度成为街头巷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下列关于共享单车骑行过程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 . 骑行过程中,维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C . 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 D . 骑行过程中,维持言语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 22.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甲、乙图分别表示某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图中除了神经细胞还有多个胶质细胞,①是树突,②是神经末梢 B . 乙图中b、d为神经纤维,都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 C . 在膝反射中,甲中细胞可直接接受来自乙细胞的刺激,引起股四头肌收缩 D . 同一生物体的甲、乙神经元的大小、形态会有很大的差异
  • 23.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 B . 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 C . 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 . 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
  • 24.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从发现至今已有130多年,病因至今不明,但因不明原因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故称“渐冻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元 B . 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元是正常的 C . 呼吸衰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 D . 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
  • 25. (2024高二上·十堰月考) 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 . a点兴奋时,a点膜内电位为正、b点膜内电位为负 C . 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D . 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 26.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情绪有两种相反的表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 B . 当抑郁持续下去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 C . 若抑郁持续两周以上,则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确定是否患有抑郁症 D . 抗抑郁药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细胞体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 27.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第一级记忆中的部分信息经反复运用、强化可转化为第二级记忆 B . 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原因可能是V区受损 C .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髓的排尿中枢 D .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 28.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 .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 C .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有部分可以重新被突触前膜回收 D . 同种递质作用于不同突触后膜,对突触后膜产生的影响可能不同
  • 29.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过多摄入高脂高热食品,易导致人类患心脑血管疾病.某人突发过一次脑溢血,经治疗后,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导致此症状的原因很可能是哪个部位受损(       )
    A . 下丘脑 B .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C .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D . 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 30.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研究者将大鼠置于冰水中,以探究冰水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水刺激大鼠皮肤产生兴奋,可沿反射弧双向传导到骨骼肌引起战栗 B . 大鼠刚放入冰水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C . 研究者手接触冰水感到冷,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 大鼠要再次被放入冰水时表现惊恐,该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 31.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 .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C .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D . 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32.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甘氨酸受体结合后,能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甘氨酸发挥完作用后能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突触前膜对甘氨酸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B . 突触前膜释放的甘氨酸经扩散作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 . 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能引发Na+内流 D . 甘氨酸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 33.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脑皮层的影响,研究者将生理状态相似的小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饲养于复杂环境中,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并且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上细刺状突起数量多,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复杂环境能促进大脑皮层的生长 B . 获取信息越多树突上细刺状突起越多 C . 简单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 D . 复杂环境能增强小鼠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
  • 34.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NO是一种半衰期很短(平均5 s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它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如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下列关于NO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可打开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 B . 机体内没有使NO失活的特殊机制 C . 突触前膜可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 . 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
  • 35.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图丙是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丙中刺激A点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 . 在图甲中,兴奋在③处的传递与化学信号有关 C . 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 D . 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0次偏转
  • 36.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下列关于人在专心数学考试纸笔作答时,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考试过程中,排尿反射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B . 回忆知识作答过程中,短期记忆主要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 . 书写过程中,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H区和W区 D . 深呼吸可缓解考试的适度紧张,此行为与小脑中的呼吸中枢有关
  • 37.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特殊的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其产生机制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示结构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 . 甲、乙两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相同 C . 内脏疾病在脊髓中形成痛觉后上传至大脑皮层 D . 牵涉痛是由于内脏和体表结构产生的刺激传给大脑皮层相同区域引起的
  • 38.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如图是两种突触的结构模式图。若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则突触后膜上Na+通道打开,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原来的-70mV变成+30mV,如图1所示;如果神经递质是甘氨酸,则突触后膜上Cl-通道打开,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原来的-70mV变成-85mV,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B . 图2中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与Cl-通道蛋白的作用相同 C . 正常生理条件下,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之后会被清除 D . 图1和图2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没有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 39.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下列有关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B . 自主神经系统都是传入神经 C . 支配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的神经不受脑的控制 D . 人体紧张时,在交感神经的控制下瞳孔收缩
  • 40.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当膀胱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400~500mL),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到达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脑发出神经冲动沿下行传导束到脊髓排尿中枢,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正确的是(  )

       

    A . 如果d神经元折断,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 B . 如果e神经元折断,不能完成主动排尿 C . 如果b神经元受损,将不会形成尿液 D . 如果a受神经元受损,仍有正常排尿反射
二、非选择题(3道主观题,共20分)
  • 41.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体体液中的电解质是一些阳离子和阴离子,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电解质、蛋白质的构成分别表现为(填“基本相同”或“差异较大”),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
    2. (2) 医生常将化验单中血浆肝酶等各成分的测量值与参考值作对照来估测患病情况。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
    3. (3) 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和等路径进入血浆。
  • 42.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一)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1中①②③④表示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1)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兴奋传导到②时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如图2所示,若培养液中的浓度,电流计显示的动作电位峰值会变大。

    (2)若将阻断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④处,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是

    (二)下图表示闰绍细胞参与的脊髓局部自动调节的多突触反射活动,以及在给运动神经元1适宜刺激时相关细胞的电位变化。

    (3)运动神经元1分泌的是性神经递质,闰绍细胞分泌的是性神经递质。

    (4)图中突触结构均位于脊髓内,共有个完整的突触结构。

  • 43.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下图甲表示通过化学突触进行兴奋传递的过程((图中的h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除了化学突触外,还存在如下图乙所示的电突触。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有离子通道连接,依赖带电离子传递电信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当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时,首先通道打开,导致突触前膜内该物质浓度升高,促使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变为
    2. (2) 据图乙推测,兴奋在电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填“单向”或“双向”)的,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率更快的原因是
    3. (3) 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γ­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氨基丁酸的含量过少,若将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能够使γ­氨基丁酸的降解速率,从而(填“抑制”或“促进”)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产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