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秋瑾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判断题(共8题,共8分)
二、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 9. (2024八上·泸县月考) “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是二十世纪末由中国渔民发现的,考古学家推断该船应是800多年前的冬天从泉州出发航行到华光礁时触礁沉没。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船从泉州出发至华光礁,途中航行状况和气温变化状况分别是(     )
      A . 逆风降低 B . 顺风升高 C . 逆风升高 D . 顺风降低
    2. (2) 关于图中岛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永兴岛位于黄岩岛的西北方 B .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 C . 海南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 D . 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曾母暗沙
    3. (3) 图中甲省级行政区域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 藏族 B . 满族 C . 回族 D . 壮族
    4. (4) 图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乙是(     )
      A . 越南 B . 菲律宾 C . 马来西亚 D . 印度尼西亚
  • 10. (2024八上·绍兴月考)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许多地理界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界线a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关于此线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此线以东是非季风区,以西是季风区 B . 此线大致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C . 此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 . 此线以东的河流多属于外流河,以西的河流多属于内流河
    2. (2) 界线b是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关于我国人口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 .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 . 界线b大致从黑龙江省的漠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C . 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 . 我国人口的分布以界线b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 11. (2024八上·绍兴月考)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将有法可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     )
      A . 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B . 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C . 地上悬河,支流稀少 D . 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2. (2) 合理开发黄河,依法保护生态。以下符合这一理念的有(     )

      ①青海省水能丰富,兴修水利②银川市塞上江南,农业灌溉

      ③太原市煤炭众多,毁林开山④山东省地势低平,围湖造田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2. (2024八上·绍兴月考) 读我国北纬45°附近某山地两侧甲、乙两地的气候和地形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月均温/℃

    -19.8

    -15.5

    7月均温/℃

    19.6

    23.5

    年降水量/毫米

    356.5

    446

    平均海拔/米

    800-1100

    130-266

    1. (1) 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
      A . 太行山脉 B . 横断山脉 C . 大兴安岭 D . 小兴安岭
    2. (2) 甲、乙两地区气候特征差异表现为(     )
      A . 甲地比乙地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B . 甲地比乙地降水少,较为干旱 C . 乙地比甲地海拔低,冬季气温低 D . 乙地比甲地降水多,夏季气温低
    3. (3) 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
      A . 吸引外资,对外开放 B . 开辟梯田,种植春小麦 C . 草原广阔,放牧牛羊 D . 商品粮基地,扩种水稻
  • 13. (2024八上·绍兴月考) 读“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从气候上看,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从植被上看,甲是温带荒漠,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③从地形区上看,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乙位于东北平原

      ④山脉东西两侧的差异,显示了季风区和非季风的差异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2. (2) 乙地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但有制约种植水的不利气候条件,水稻熟制只能(     )
      A . 一年三熟 B . 一年两熟 C . 两年三熟 D . 一年一熟
  • 14. (2024八上·绍兴月考) 大美新疆,美在自然,美在人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沿独库公路(从独山子到库车)翻越天山山脉,发现准噶尔盆地的植被比塔里木盆地更加茂密,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纬度 B . 地形地势 C . 降水 D . 海陆位置
    2. (2) 下列有关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 . 运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发展绿洲农业 B . 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种植热带水果 C . 发挥河湖众多的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 D . 依托广袤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 15. (2024八上·绍兴月考) 关于下列四省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 位于西部地区的省是甲、丁 B . 濒临海洋的省是甲、丙 C . 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乙、丙 D . 外国朋友要考察少数民族风情,建议他去甲省
  • 16. (2024八上·绍兴月考) 一位同学在假期旅游后写了一首记游诗:“自古农耕水土流,到处万壑与千沟。窑洞之中忆革命,听唱一曲信天游。”据此判断,他旅游的地方属于(    )
    A . 黄土高原 B . 东北平原 C . 内蒙古高原 D . 四川盆地
  • 17. (2024八上·绍兴月考) 自古以来,江南就被誉为“鱼米之乡”,下图代表的区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水乡,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大运河,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字母a表示的湖泊是(     )
      A . 太湖 B . 洞庭湖 C . 巢湖 D . 鄱阳湖
    2. (2) 该图代表的区域河流湖泊众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哪一自然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
      A . 平原地形 B .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 土壤肥沃 D . 自古就重视水利
  • 18. (2024八上·绍兴月考) 某校学生以珠三角为对象开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项目化学习。以下内容属于该项目成果展示的是(     )
    A . 热烈欢快、幽默活泼的变脸表演 B . 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设计描绘 C . 摇快船、过三桥的民间习俗演绎 D . 浦东新区的改革开放历史解说
三、简答题。(共4题,共52分)
  • 19. (2024八上·绍兴月考) 今年1月,家住绍兴的小丽跟随父母乘飞机去三亚旅行,出行前她收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依据图1回答,中国领土最南端A为,它所处的纬度带是。邻国B,C为
    2. (2) 依据图2,描述海南岛高铁线路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3. (3) 小丽在出行前准备了防晒霜、遮阳帽、沙滩鞋、泳衣等物品。结合以上资料分析小丽如此准备的原因。
    4. (4) 旅途中小丽体验了一次古寨民族风情,探秘海南最原始的少数民族。该少数民族最有可能是(     )
      A . 侗族 B . 满族 C . 黎族 D . 回族
  • 20. (2024八上·绍兴月考) 央视《地理·中国》报道,桥上桥,又名赤水桥,是渭南市和华县的分界桥。下桥始建于1667年,上桥建于1832年。上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沙挖出下桥,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 (1) 赤水桥位于(填省级行政区域),赤水河河水最终注入(填海域名称)。与图1中甲、乙两河相关的成语是
    2. (2) 图1中①、②两河段,“黄河在咆哮”、水流急、水能丰富的是(填①或②),“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是(填①或②)。图1中华县南部的山脉为
    3. (3) 联系图1、图2,分析图3赤水桥“下桥”历史上被淤埋的自然原因。
  • 21. (2024八上·绍兴月考)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甲地在敦煌的(方向)。
    2. (2) 对图中甲地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④独立洲头一刹间,滚滚黄尘遮碧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 (3) 《资治通鉴》称敦煌在唐代就已“桑麻翳野”(比喻某个地区物产丰富)。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 22. (2024八上·绍兴月考)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分布图和A省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海水稻”学名为耐盐碱水稻,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平均亩产在300公斤以上,可充分利用盐碱地和海洋滩涂进行种植。近几年,A省多地引进“海水稻”,为A省走出缺粮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1. (1) 据材料一描述A省的地理位置,并写出B省简称。
    2. (2) 根据材料一,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分析A省缺粮的主要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二“新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4. (4) 同是缺粮区的B省向A省取经,请你帮助概括出一个重要法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